疫情當前,孩子的心理防護不能缺位,3個方法幫孩子順利度過疫情期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許多家長過於專注於孩子的身體健康,卻忽略了疫情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作為成年人,我們能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獲取信息,及時調節心態;

但我們的孩子由於心理調節機制尚不成熟,同時受到認知、表達、情緒調節和經驗的限制,因此年紀越小,面對突發事件就越敏感,更易產生焦慮情緒。

那麼,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在疫情期間做好心理防護呢?

我們特別邀請到國際救助兒童會(英國)北京代表處的中國教育項目主任劉銘,分享一些實戰好方法,幫助每個家庭中可愛的小神獸更好的度過疫情期。

疫情當前,孩子的心理防護不能缺位,3個方法幫孩子順利度過疫情期

關注情緒,讓孩子感到安全

安全感有強弱之分,即使在同樣的條件下,每個人的安全感也是不同的。

孩子的安全感受環境影響很大,但與家長為孩子營造的內部小環境更加密切相關。

如果家庭環境氛圍安全,家長自身有安全感,那麼孩子就更容易擁有安全感。

1首先,家長要調整自身的情緒

如果家長一直處在緊張焦慮的狀態,孩子馬上會感受得到,孩子常常是通過父母的情緒和行為來觀察和體驗這個世界的。

所以家長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過於緊張地談論疫情。

家長首先需要做好自我情緒的調節,科學、理性地關注疫情、認識疫情,用自身積極正面的態度和行為為孩子樹立榜樣。

2

其次,家長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健康

孩子的情緒可能來源於很多方面,比如周圍成年人所表現出來的焦慮和不安,或者因為孩子們的精力得不到釋放。

由於孩子的能力有限,他們表達這些情緒所採用的方式經常是本能的哭鬧和發脾氣,同時,還有可能表現在身體和認知上,比如食慾不佳、咬手指、哭鬧不止等反應。

所以,家長需要接納孩子的情緒,留意到孩子的各種反應後,及時想辦法應對。

由於孩子容易感到脆弱和不堪負荷,家長需要給他們提供具有保護性的物理舒適感,如柔軟的毛毯、喜愛的食物,幫他們恢復安全感。同時記得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進行具有安撫作用的活動。

儘量保持平常的生活規律,或者按照當下實際的情況給孩子創造一種有規律的生活節奏,增加穩定感和可預測性。

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

而如何解釋恰恰是對家長們的一個考驗。

在這種情況下,用科學、平等的方式和孩子溝通,爸爸媽媽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方法,來幫助孩子在心理上增強預知感,從而降低不確定性,提升安全感。

1在疫情面前,不要矇住孩子的眼睛

不要回避,要對孩子準確地說明事實真相。有些父母可能擔心會嚇著孩子,或者以為孩子小而沒必要告訴他/她太多,其實,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是很強的。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向孩子解釋,或者說持什麼樣的態度解釋,這甚至比獲得知識本身更重要。好父母需要給孩子科學、平等而積極的解釋,而不是盲目和消極的解釋,以消除孩子的恐慌心理。

2用客觀、中立、冷靜的態度描述事實

無論孩子的年齡有多大,家長都可以用他們能聽懂的方式告訴他/她事實。

比如,給孩子放一些適合兒童觀看的疫情動畫片,藉助一些關於新冠肺炎的繪本,如《為什麼不能出門》《寫給孩子的冠狀病毒繪本》等,幫助孩子理解疾病和生病的概念,同時引導孩子瞭解一些新冠肺炎的知識。

家長也可以把病毒比喻成一個隱形的小怪物,它會偷偷的溜進人的身體裡,如果不小心讓這個怪物跑到了身體裡,只有醫生可以打敗它。

而且,小怪物最怕香皂和口罩,只要有了這兩樣武器,它們就不敢靠近我們。

3不要讓孩子的認知“超載”

不要過度解釋疫情,最恰當的做法是,讓孩子瞭解在當前年齡應該知道,或者能夠承受的事情。

有些新聞信息中的聲音和影像對孩子來說太過刺激,因此需要過濾信息,限制孩子接觸信息的時長。

與其依賴新聞信息來給他們答案,不如家長來提供簡單的事實,澄清他們的困惑,給他們提供清楚、能理解的信息。

4花時間聆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有表達感受和擔憂的機會

讓孩子們理清並表達需要,例如:“你聽到什麼信息?”“你有什麼感受?”“你有什麼疑問?”要積極聆聽,不要矯正或者壓抑孩子的任何感受,而應給孩子清楚的確定感,例如“我們會盡所能保護你”。

疫情期間,用遊戲和陪伴走進孩子的內心

特殊時光,居家生活也可以奧妙無窮,如果安排得當,家長和孩子完全可以度過一段美好而受益的時光。比如,平時工作很忙、很難有時間陪伴孩子的爸爸媽媽不妨利用這次機會,陪孩子一起做遊戲,特別是一些能讓孩子哈哈大笑的遊戲,會激發出孩子體內的內啡肽、催產素1等愉悅的荷爾蒙,同時增強與孩子之間的聯結,帶給孩子更多安全感。國際救助兒童會就根據兒童的不同發展階段,推出了寓教於樂的“玩中學”系列。這些簡單、好上手的遊戲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啟發家長們能夠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通過遊戲對孩子因“機”施教,給孩子的學習、成長營造一個自然、輕鬆、快樂的氛圍。

1、親子閱讀(2~3歲)

疫情當前,孩子的心理防護不能缺位,3個方法幫孩子順利度過疫情期

順應孩子的興趣,初步培養起閱讀的習慣,激發看故事、聽故事和講故事的興趣。

爸爸媽媽這樣做:

・準備好平時喜歡讀的圖畫書,面對面坐好。

・從書的封面、故事名字開始介紹,然後按情節發展的先後順序開始講述故事。

・在講述中多運用聲音聲調的變化、動作手勢、身體語言等技巧吸引的注意力,多問,“你猜後來發生了什麼”“你見過這個嗎”“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呢”等問題提升孩子對故事的興趣。

・完成講述後,鼓勵孩子講講他/她感興趣的內容。

7 溫馨提示爸爸媽媽注意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興趣。講述中多提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圖畫,說出故事的簡單內容。

2手影遊戲(2歲8個月以上)

疫情當前,孩子的心理防護不能缺位,3個方法幫孩子順利度過疫情期

提高手部的靈活性,感知手指擺放不同位置時產生的造型。

爸爸媽媽這樣做:

在家裡,找一間有充足燈光照射、有一面簡潔且單色牆面的房間。 做一些簡單的手影動作:“寶貝,你看,這是什麼呀?是一隻孔雀嗎?”

讓孩子一起參與,告訴他/她怎麼做一些手影,鼓勵孩子自由變換手影動作。溫馨提示爸爸媽媽可以先從簡單的單手手影開始,讓孩子覺得有趣,再過渡到雙手手影。

3聽指令,做動作(3~4歲)

疫情當前,孩子的心理防護不能缺位,3個方法幫孩子順利度過疫情期

讓孩子學會注意聽懂他人說的話,並能做出正確的反應。

爸爸媽媽這樣做

・ 先給孩子示範一些動作應該怎樣做,例如摸頭、拍手、跳躍等,和孩子一塊練習做幾次。

・ 給孩子一些指令,看看孩子是否明白這些指令,反應是否正確。・“摸摸頭”、“張開小嘴巴”、“摸摸膝蓋”、“拍拍小手”、“坐下”

・“跳一跳,然後走過來”

溫馨提示如果孩子能比較好地對聽懂的內容做出正確反應,可以試著和孩子玩“反向指令”的遊戲。即媽媽說“摸摸頭”,孩子需要摸腳;媽媽說“摸摸腳”,孩子需要做出的反應是摸頭。

4整理樹葉(3~4歲)

疫情當前,孩子的心理防護不能缺位,3個方法幫孩子順利度過疫情期

讓孩子能對事物進行觀察以發現明顯特徵,並能根據不同特徵來分類。

爸爸媽媽這樣做

・ 和孩子戶外散步時,一起撿一些不同種類的樹葉。

・ 讓孩子按樹葉的大小給所有的樹葉排序。

・ 還可以讓孩子按樹葉的顏色、形狀分類。

溫馨提示用樹葉做遊戲時,爸爸媽媽可以順便介紹樹葉春天發芽,秋天凋零的小知識。除了樹葉外,還可以用樹枝、小石子來做這個遊戲。

5小小售貨員(4~6歲)

疫情當前,孩子的心理防護不能缺位,3個方法幫孩子順利度過疫情期

幫助孩子體驗並認識職業,學習相互合作。

爸爸媽媽這樣做

・ 準備一些家裡常見的日用品(例如:水杯、牙膏、小勺等),水果和蔬菜也可以;並準備好一些小紙片當作錢,上面寫上 1、2、5、10 等數字表示面額。

・ 告訴孩子:“現在我們來玩買東西的遊戲,爸爸 / 媽媽是來買東西的, 你來當售貨員好嗎?”告訴孩:“我要買水杯、買牙膏、買小勺⋯⋯”讓孩子把對應的各種物品遞給你。

・ 在買東西時,同時讓孩子試著收錢、找錢。

溫馨提示在“售貨”時,可以先請孩子介紹下物品的名稱及是做什麼用的。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孩子多交流,比如,你有沒有用過這個東西?什麼時候用?怎麼用等等。還可以和孩子一塊,在各種物品上標上價格。

6、廚房好幫手(4~6歲)

疫情當前,孩子的心理防護不能缺位,3個方法幫孩子順利度過疫情期

鼓勵孩子和家長一起做家務,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爸爸媽媽這樣做:

・ 準備水盆一個,洗碗抹布一塊,塑料碗若干。

・ 先讓孩子看家長怎樣洗碗,告訴孩子:“先看看媽媽是怎麼洗的。你看,用抹布沾上水和洗潔精,然後先洗碗的裡面,再洗碗的邊沿和外面,不要忘了碗的底部哦。勺子也是一樣的,你看好了。”

・ 然後請孩子來幫忙:“孩子,你已經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今天你就動手試試自己洗碗吧。”

・ 在孩子洗碗和洗勺子時,在一旁進行引導。

溫馨提示:

在洗碗過程中,應該多鼓勵孩子,例如:“孩子洗得真好,真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不要責怪孩子洗碗時弄撒了水在地上。也可以讓孩子幫忙做其它的家務,例如掃掃地、洗自己的襪子和小手絹等。

參考文獻:

1. 曾利華,李其華,雷春華,曹小妹. 幸福與快樂的化學因子. 科技視界, 2019.9.

疫情當前,孩子的心理防護不能缺位,3個方法幫孩子順利度過疫情期

救助兒童會是全球領先的、獨立的兒童慈善組織,由英國人埃格蘭泰恩‧傑布女士(Ms. Eglantyne Jebb) 於1919年成立,在全球12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工作。救助兒童會擁有25,000名員工,年度預算超過20億美元,幫助了超過4900萬名兒童。

自20世紀80年代末起,救助兒童會就開始在中國開展項目。2013年6月,救助兒童會正式在民政部註冊,成為24家在華的境外基金會代表處之一。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全球,救助兒童會都專注於聆聽兒童的聲音,確保他們的需求得到滿足;為促進每一個兒童的健康、教育質量和消除一切形式的針對兒童的暴力而不懈努力,為成千上萬的兒童帶來及時和持久的改變;致力於讓每一個兒童都享有生存、健康、受教育和被保護的權利。

救助兒童會也在積極推動建立以正向教養為核心的兒童教育理念,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的原則是: 不使用暴力,專注解決問題,尊重兒童,基於兒童發展原則。

- 培養孩子自律的長期解決方法。

- 向孩子表達清楚你設下的期望、規矩及限制。

- 跟孩子建立互相尊重的關係。

- 教導孩子終生受用的重要技能。

- 提高孩子面對挑戰時的能力和自信。

- 教導孩子以禮待人、不使用暴力、顧及他人感受,認識人權,並尊重自己及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