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寧願你現在恨我,也不願看到你成年之後的低聲下氣

有這樣一個故事:

小時候,她的家境很一般,五年級時,爸媽所在的工廠倒閉,雙雙下崗。

為了撐起這個家,父母就去菜場租賃攤位,以賣菜為生。

每天出攤實在太忙了,但父母仍然為她創造了優越的學習條件,並告誡她:好好讀書才是最好的出路。

她正處於叛逆的年級,對爸媽的話不以為然。

那段時間,正趕上備考中考,每天早起背書,深夜還要刷題寫試卷,可成績下來並沒有太大起色,她覺得實在太辛苦了。

就跟爸媽說她不要讀書了,哭著喊著不去學校。

她的爸爸聽了之後竟然同意了,幫她向學校直接請了半個月的假,跟她商量好,不想上學可以,但是得學著賺錢,就先跟著賣菜吧。

她想都沒想一口答應。

可是,才過了一週,就哭著要回學校。

原來,賣菜並不如想象中那麼輕鬆。為了保證新鮮,每天凌晨4點鐘就要去批發市場進蔬菜,回來後還要幫忙卸菜,根據種類排列整齊,沒幹過重活的她很快就腰痠背痛;

好不容易來了客人,陪著殺價還價,大冬天的手凍得生疼,但還要忍著幫客人稱重、裝袋;

就算付出了這麼多,收到的錢也就是皺巴巴的幾塊錢,或者零碎的鋼鏰,如果再遇見人多忙亂,算錯賬,拿到的錢更是少的可憐。

她說,第一次賺到三塊錢的時候,心裡根本不是高興,而是沮喪,那種感覺這輩子也忘不了。

爸爸對她說,你可以不上學,但以後就得過這樣的生活。

她當時就怕了,起早貪黑,跟客人軟磨硬泡,受了那麼多苦,最後才賺到3塊錢,還不夠買一個好點的筆記本。

從那起,她開始發奮讀書。

因為她明白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不勞而獲,想要得到就要吃苦,只不過有些苦能看得到希望,而有些苦只能感受到疲累和無望。

孩子,我寧願你現在恨我,也不願看到你成年之後的低聲下氣

現在有不少父母提倡快樂教育,讓孩子快樂成長固然重要,但千萬不要因為疼他而幫他逃掉該吃的苦。

兒時學鋼琴覺得太苦,三分鐘熱度後放棄去玩別的,直至看到年會上別人一曲成名,心生羨慕,想著要是當年父母對自己狠心一點就好了;

上學時覺得學英語費時費力太辛苦,以勉強及格應付考試。

等到找工作,看到心儀的企業在招聘要求中寫明:英語聽說讀寫流暢者優先。

才後悔當初為什麼不對自己狠一點,掌握幾門專業技能,拿到幾本含金量高的證書,起薪就能多拿幾千幾萬。

讀書的苦是誰都不能替代的。

龍應臺在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說到: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孩子,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該做的事,我寧願你現在恨我,也不願看到你成年之後的低聲下氣。

你要記著,你看過的書、吃過的苦、熬過的夜,都會鋪成一條寬闊的路,帶你去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