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古代歷史上,中國並沒有受到宗教太多的束縛,反而是歐洲受到宗教束縛(君權神授),為什麼中國到了清朝末代反而比歐洲其他國家要落後許多呢?

小喵音雪兒~吶


從漢朝開始,儒家文化基本上一直是中華文化的主流思想,宗教思想只是在個別時代有過短暫的追捧,但自始至終沒有撼動儒家文化的主流地位。儒家文化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傳統美德的形成以及政權的鞏固起了很大作用。至於為什麼清末卻落後了歐洲很多,這個大概都知道,閉關鎖國,思想封閉,不接受先進文化的滋養。一味的矇蔽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錯失了與時代共同發展的機會,正因此,才有了近百年的屈辱歷史。


深歷史


五四以來,科學與民主被認為是我國在近代落後於西方的根源。

時至今日,民主暫且不論,但科學思維的缺失肯定是我國落後西方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1,科學的濫觴源自古希臘,但近代的科學卻是在與宗教(基督教)的鬥爭中產生的,哥白尼、布魯諾無不如此。

宗教是人與神之間的對話,而科學――自然哲學最初其實也是對神的探索。

世間萬物究竟是如何運轉的,真的存在上帝嗎?地球和太陽,哪個是宇宙中心,這個問題對於我國古代是毫無意義的,但對於基督教世界則意義非凡,近代科學為何從天文學開始崛起,原因便在於此。

當牛頓通過萬有引力和運動三大定律來描述世間萬物的運動規律之時,真正意義上的科學便誕生了。

但牛頓依然有困惑,而當這些困惑無法解決之時,他只能讓上帝來回答。是牛頓晚年墮落了嗎?不,他本來就信上帝,這與他研究科學不衝突。

宗教在中世紀確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但近代科學也正是從打破這個束縛開始的。

2,我國自古以來都是世俗社會,沒有西方意義上的宗教

不過我國居統治地位的儒家卻從不探討宇宙萬物是如何運轉的,也從不討論鬼神,對鬼神“敬而遠之”,“未知生,焉知死?”

儒家討論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同時,我國古代的知識分子,也就是嘴聰明的一批人全部被束縛在了科考和從政上,沒有一個獨立的群體對科學感興趣,也對“奇技淫巧”無感,認為那是工匠們乾的活。

但全球都處於農業文明階段時,我國以儒家為核心的大一統體制確實造就了長期的輝煌。可是,一旦西方突破農業文明的框架,進入工業時代,我國便不可避免的落後了。

3,與西方相比,我國更注重技術的實用性。

那些吃飽了沒事幹研究天體運行和蘋果為何會落地的事情,我國古代的士大夫們是不屑的。

事實上,直到今天,我國依然是科學和技術並稱,即“科技”,比如我們常常更看重錢學森和鄧稼先的“兩彈一星”,而對楊振寧的理論物理不屑一顧。

要知道,牛頓造不了蒸汽機,麥克斯韋造不了汽車,愛因斯坦也造不了原子彈。

我們不知道下一次科學革命會何時爆發,我想首先突破當今科學瓶頸的國家一定便是下一個世界領導者,那麼會是中國嗎?


心向青山


歐洲的確深受神權的禁錮,但是長期的落後讓他們掙脫出來了,就是對神權的反抗。中國雖然沒有宗教包袱,但是不意味著沒有信仰包袱。中國人的信仰比較複雜,士大夫雖然人數上不多,但是壟斷了知識文化,加之科舉制度,更壟斷了政治權力。他們的信仰是一致統一的,也就是儒家道德信仰。

底層人民的信仰很複雜,可以認為是儒釋道的結合,也可以認為是不存在,所以是一種自由的狀態,沒有什麼包袱。但是底層人民沒有文化權,沒有政治權力,沒有文明的創造力。他們不可能從裡面掙脫出來,他們只能根據本能服從、反抗,基本上不能跳出固定的軌跡。

所以有沒有宗教信仰的禁錮不是關鍵,有沒有跳出來才是問題所在。伊斯蘭文明也同樣沒有跳出來,如果瞭解世界史的話,就知道在11世紀到13世紀,率先發現古希臘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是阿拉伯人,他們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就。他們甚至比歐洲還崇尚商業文化,但是他們也沒有跳出來,所以其中的原因非常之複雜。自然科學如果不能發展出技術革命,依然沒法說服以往的各種形而上學的思想,但有技術革命那就完全不同了,落後是顯而易見的事。

要我來說,中國和阿拉伯都是因為過去取得的成就太多了,當以往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時候,沒有人會去考慮什麼新思想。而表現在政治領域,歐洲的分裂給了新思想最合適的土壤,這在集權國家裡實現不了,因為會受到打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