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毀名節以自保的蕭何,晚年也難逃劉邦的猜忌,結局讓人唏噓

導言:“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蕭何是漢初三傑之一,也是劉邦建立西漢的最大功勳之一。蕭何在劉邦大封功臣時排在第一位,劉邦也毫不吝嗇對蕭何各種的賞賜。西漢建立後,蕭何任丞相,主張廢除了秦時嚴苛的暴政,完善國家制度,制定國家的發展計劃,重視恢復發展農業生產,他為西漢的建立和國家的穩定做出了卓越的功獻,劉邦之後的幾位繼承者都延續了劉邦時期的國策,使漢朝國力日益壯大,這離不開蕭何的功勞。可就這樣一位深受劉邦信任的良相,晚年即使是自毀名節也難逃被帝王猜忌的命運。

劉邦在起兵反秦之前在老家沛縣做泗水亭的亭長,蕭何當時是縣裡的縣吏,兩人因為工作上的交集彼此關係比較熟。劉邦就是個混混,到處混吃混喝,蕭何對劉邦是非常照顧的,每次劉邦要押解服徭役的人員外出,縣裡的其他人都給三百錢,蕭何每次都給劉邦五百錢,總比別人多兩百。呂公到了沛縣,縣令和鄉紳給呂公搞了一個歡迎宴會,凡是參加的人都要送禮,沒錢的劉邦又去混吃,進門就喊:劉季賀錢萬!因為負責收禮的是蕭何,不會拆穿劉邦,這樣劉邦不僅混了進去,還混到了上席和呂公坐在了主桌上。

劉邦起兵反秦稱沛公後,蕭何作為督丞負責所有的事情,劉邦外出打仗,蕭就鎮守大本營負責糧草後勤、兵員補充,一直跟隨劉邦建立西漢,是劉邦最信任的心腹之一。劉邦在建國後,大封功臣,第一個封蕭何為酇侯食邑八千戶,酇通贊,又賜蕭何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為了感謝當年蕭何對自己的照顧,又在蕭何原來食邑的基礎上再增加了兩千戶,封賞蕭何的父母兄弟十餘人都有食邑。據《漢書》記載:悉封何父母兄弟十餘人,皆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戶,“以償繇咸陽時何獨送我獨贏錢二也。”


自毀名節以自保的蕭何,晚年也難逃劉邦的猜忌,結局讓人唏噓

蕭何影視劇照

蕭何和劉邦的關係稍微有些複雜微妙,對於劉邦來說,蕭何既是劉邦手打天下的第一功臣得力干將,又算是劉邦以前的恩人。蕭何始終是劉邦的心腹,後期的劉邦對蕭何處在了一種既信任重用又猜忌防備的矛盾之中。劉邦給了蕭何位極人臣的榮耀,給了蕭何其他人沒有的恩寵和待遇,讓後世的文臣都以漢之蕭何為奮鬥的榜樣,同樣的,劉邦的猜忌心極強,晚年的蕭何也因為被劉邦猜忌而下大獄,最後病死在家中。

漢五年劉邦擊敗了項羽登基稱帝建立西漢,劉邦稱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論功行賞,封賞跟隨自己打天下的文臣武將,但當時的群臣都爭著搶功勞,一時之間劉邦也不知道如何來處理才能各方都能平衡滿意,封賞的事情拖了一年才定下來。但這些人裡不包括蕭何,劉邦封蕭何酇侯,食邑八千戶,緊接著又增加了兩千戶,並且賜蕭何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面對群臣的相互爭功,劉邦說了一段話:夫獵,追殺獸者狗也,而發縱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走得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縱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從我,多者三兩人,蕭何舉宗族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劉邦的這段話說的也相當不客氣,將其他將領比作了走狗,而蕭何是發號令的那個功人。蕭何設計幫助呂后誅殺了韓信,劉邦給蕭何繼續增加了五千戶的食邑,將蕭何由丞相提為相國,並給蕭何配備了五百人的相國衛。蕭何的待遇終兩漢四百年,沒人能達到他的高度。

盛極而衰,蕭何位極人臣的榮耀背後其實暗藏著無限的兇機;劉邦的又有著極為自私的一面,從他彭城之戰失敗後要將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扔下車去,就能看出劉邦最看重的是自己和自己的江山。他給蕭何的大力的封賞一方面是對蕭何的功勞的肯定,一方面也源自於他內心對蕭何的忌憚,尤其是蕭何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劉邦之前不是沒有起過疑心,而是蕭何及時的做法免去了劉邦的猜忌。

  • 第一次:蕭何送子孫宗族子弟到劉邦軍中做人質

漢二年,蕭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關中,劉邦率軍出關與其他諸侯共同聯合攻擊項羽的楚國;蕭何在關中制定政令,修建宮殿,建立宗廟。起初蕭何事事都派人向劉邦請示,劉邦就回復蕭何讓他全權處理關中的所有事宜,不必再向他請示。

第二年,劉邦戰敗與項羽兩軍相峙,劉邦被項羽圍困在了滎陽;劉邦就擔心後方的問題,經常派使者去關中以慰問蕭何的目的打探蕭何的動向。有一個姓鮑的名士就對蕭何說了劉邦有了猜疑之心,只好讓蕭何派自己的兒子、宗族子侄到劉邦的軍中,來打消劉邦的猜疑。蕭何聽取了他的建議,馬上派自己的子侄之中能夠從軍的人都去劉邦的軍營,劉邦看到蕭何派來了自己的子侄非常高興,就不再猜疑蕭何。

個人認為:蕭何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劉邦的猜疑之心,在蕭何的眼裡劉邦是非常重用信任自己的,才會將一直將留守後方的重任和一家老小交的身家給自己,而他所做的就是兢兢業業的打理好後方來報答劉邦。蕭何也這麼做了,他在關中一系列的作為不僅穩住了局面,又解決了劉邦的後勤和兵源上的問題。可這恰恰也刺激了劉邦敏感的神經,蕭何在一系列作為的過程中,不斷地樹立起了自己的名聲,劉邦又被項羽死死的困住了,開始擔心蕭何對自己的威脅,直到蕭何將自己的子侄派到軍營來,劉邦才算放下心來。

蕭何自己沒意識到自己的苦心經營反而遭到了劉邦的猜忌,如果沒有這個名士的提醒,蕭何不會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也不會做打消劉邦疑慮的舉動,如果這樣,蕭何的下場會比歷史上要悽慘很多。

蕭何他完全沒想到劉邦在重用信任他的同時,又深深地忌憚防備著他。


自毀名節以自保的蕭何,晚年也難逃劉邦的猜忌,結局讓人唏噓

蕭何影視劇照

  • 第二次:蕭何散盡家財資為劉邦軍資以釋疑

陳豨造反,劉邦率軍去平叛,蕭何以丞相的身份輔佐太子處理國事。呂后打算除掉韓信,在沒有告知劉邦的情況下,利用蕭何的設計誅殺了韓信後再向劉邦彙報。劉邦給蕭何增加了五千戶的封邑,提為相國並配了五百人為相國衛,所有人都來道賀,只有一個叫召平的少來弔唁。蕭何大怒,召平對蕭何說:你的大禍就要來了,皇帝在外征戰,而君守在內,又大力給你封賞並配備衛士,是對你有疑心了。給你配備衛士,恐怕不是因為恩寵,但願能夠辭讓封賞,散盡家資財務做為軍資,以免禍事。

蕭何聽從了召平的建議,不僅恭謙的上書劉邦推辭封賞,還將家產財物都送給劉邦做為軍費,劉邦看到蕭何的舉動後非常開心。

  • 第三次:蕭何強買民田、強取民財以自毀名節求取自保

黥布造反的時候,劉邦也是親自率軍去平叛,劉邦此時對蕭何的不放心已經很明顯了,多次派人到京城打探蕭何的作為。面對這樣的情況,蕭何的門客就勸蕭何說:你的功勞已經到了賞無可賞的地步,而你一入關就很的百姓的愛戴,十餘年來你更是得關中百姓的民心,這是滅族的大禍,我建議你強買民田、利用自己的名聲賒百姓財物不還來自毀,以安皇帝的心。

蕭何聽取了門客的建議,強買百姓的田地,又賒取百姓的財物不歸還,到了劉邦班師回朝的時候,路上都是狀告蕭何的百姓。劉邦看到後內心非常的高興,並沒有治蕭何的罪,而是輕描淡寫的告訴告狀的百姓他會處理,劉邦把百姓狀告蕭何的狀書全部拿給蕭何讓他自己向百姓去請罪解決。

蕭何幾次向劉邦表忠心,向劉邦送去投名狀都不是自己主動意識到的,而是受了別人的提醒和建議才去做一些讓劉邦釋疑的事情。蕭何的運氣是好的,數次都有人給他提醒,但他的結局並不算幸運。

  • 為了百姓,蕭何終究還是栽在了劉邦的猜忌裡

蕭何看到百姓生活艱難,就上書給劉邦建議將皇家的上林苑劃分給百姓,分給百姓讓他們開墾種田,已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再將百姓種田的秸稈拿來餵養牲畜。劉邦接到蕭何的上書侯勃然大怒,以“蕭何收受商人百姓的賄賂,所以才請求劃分上林苑”的理由將蕭何下進了大獄實際上,劉邦認為蕭何請求將上林苑分給百姓墾田是為了獲得民心。當時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蕭何被問罪的理由,也沒有人願意為蕭何求情。後來衛尉向劉邦提蕭何求情,劉邦聽了後雖然有些後悔但心裡並不開心。

劉邦派人把蕭何從監獄裡放了出來,此時的蕭何已經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了,光著腳戴著枷鎖顫顫巍巍的來到劉邦面片謝罪,劉邦看到蕭何就說了一句:相國休矣!讓蕭何自己下去休息吧,劉邦再什麼也沒說沒做。我想此時的蕭何心裡一定是有著別人無法體會的淒涼和苦澀吧。

劉邦讓蕭何繼續做相國,此時的蕭何才算是真正的看透了自己也看透了劉邦,從此之後,蕭何再不多說多做,在朝廷裡基本保持沉默,完全沒有了往日位極人臣的榮耀和揮斥方遒的意氣風發,而只是一個年邁的老人,兩年後蕭何病逝。蕭何留下了:“

何買田宅必居窮僻處,為家不置垣屋。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西漢一朝,歷代帝王都非常追念蕭何對漢王朝的貢獻,酇侯一爵一直為蕭何的後世子孫所繼承,直到西漢滅亡才終結,這也算是對這位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傑的一個安慰。


自毀名節以自保的蕭何,晚年也難逃劉邦的猜忌,結局讓人唏噓

蕭何影視劇照

個人總結:

蕭何是良相,為歷代宰相所崇拜的楷模,他的功績自不必說;但有一點不得不說,蕭何確實心繫著百姓,最後也因為為了百姓,讓自己栽在了劉邦的猜忌中,雖然沒有韓信等人的下場那樣悽慘,但也讓人不覺惋惜。眼前不禁晃過一個畫面:一個衣衫襤褸、赤腳腳的老人戴著枷鎖,顫顫巍巍的跪在皇帝的面前謝罪,這個老人一生功勳卓著,為了大漢的建立和百姓的生活奉孝一生,本來無錯的他卻落得如此下場,好不淒涼;也能感同身受的體會到他內心的悲哀和蒼涼。

蕭何當的起國士。從他數次都是聽了別人建議向劉邦去納投名狀來看,蕭何的心思並不在政治權謀的鬥爭之中,而是在西漢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解決天下百姓的溫飽上,在於幫助劉邦建立社會秩序和完善社會制度,從而穩定劉氏江山。所以他的骨子裡是對劉氏江山的維護,他所看到的是劉邦的信任和重託,是為西漢鞠躬盡瘁、為百姓請命,以建立一個穩固的江山來回饋和報答劉邦。恰恰相反的是,劉邦出身草根,早年的混混的生活使得他是一個很自私自利的人,他一方面信任和重用蕭何,一方面又極度的猜忌和防備著其他人,對於蕭何劉邦是比較複雜矛盾的,他相信蕭何的人品也感激蕭何給自己的幫助,可又心裡很忌憚和害怕。

蕭何直到最後才算是徹底的看透了自己和劉邦,所以留下了讓後人處處忍讓的遺訓。人的內心本來就是複雜多變的,有些人可以共富貴,但大多數人只能做到共患難無法同富貴。蕭何的結局雖然悲涼但比起很多人好多了,但個人總覺得,這位六十歲的老人不管是對大漢王朝還是對百姓對社會都有著大貢獻,他應該受到尊敬和榮耀而不是悲涼落幕,這份榮耀和尊敬他完全受的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