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言老子如龍,而隱仙派來無隱去無蹤,若顯則濟世渡眾

孔子曾言老子如龍,而隱仙派來無隱去無蹤,若顯則濟世渡眾

武當隱仙派先祖系列(壹)

原文:麻衣先生,姓李名和,道號初陽。內鄉人。隱石堂山。生而神奇,紺髪①美姿。稍長,厭世濁腐,入終南靜養,遇尹文始,傳以道要並相法,命往南陽湍水旁靈堂山修煉。洞居十九年,冬夏恆著麻衣,故號為麻衣子。靈山有水,四時常溫,名暘谷,時往沐浴。一夕有少年十二人來拜曰:“吾屬龍也,上帝以師道成,命吾等輔行大化”。自是有求雨者,皆驗。鄉民謁懇甚繁,別隱歙之黃山卽黟山,人稱為“黃山隱者”。

孔子曾言老子如龍,而隱仙派來無隱去無蹤,若顯則濟世渡眾


麻衣真人原叫(俗名)李和,道號為初陽,為河南省內鄉縣人。他剛修道時,居住在石堂山。他生來奇特,髮色紺青,儀容俊美。年紀稍長,他厭惡當時世俗的汙濁與腐敗,於是到終南山靜養,在那裡遇到了他的師父尹喜真人,並傳授他道法要妙和相人的本領。之後,麻衣道人接受尹喜真人的建議到南陽湍水旁靈堂山修煉。

麻衣道人住在石洞裡足有十九年,不論冬夏都穿著麻衣(修道有成的重要表象之一: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熱),所以當時的人們稱他為麻衣道人。石堂山一帶山清水秀,四季氣候宜人,那裡有一個向陽的山谷,麻衣道人常去那邊的山谷沐浴以潔淨身心。

一天夜裡,忽然來了十二個少年,祂們拜見麻衣道人說:“我們原屬龍族,天帝命令我們來輔佐您實現教化眾生的使命。”此後,但凡有人來求雨祈福之事的無不應驗。但時間一長,麻衣道人不堪鄉民們的煩擾而只得另外隱居到安徽的黃山市去修道。後來,他被當地的百姓尊稱為“黃山隱者”。

孔子曾言老子如龍,而隱仙派來無隱去無蹤,若顯則濟世渡眾

注:

①內鄉人:今河南內鄉縣。

②石堂山:古稱靈堂山

③石堂山:位於河南省內鄉縣。石堂山乃中原名山,道教的著名勝地,是聞名遐邇的麻衣道場。在歷史上,因麻衣子影響深遠,和武當山的張三丰不相上下,故有“南有武當,北有石堂”之說,地位十分顯赫。

④紺髪美姿:稍微帶紅的黑色,道教得道者之發,或泛指一般紺青色頭髮。

⑤厭世濁腐:厭棄世間的汙濁和腐敗之風。

⑥南陽湍水旁:河南西南部河流名稱。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二十九中載:“湍水出酈縣北芬山,南流過其縣東,又甫過冠軍縣東,湍水出弘農界翼望山,水甚清徹,東南流徑南陽酈縣故城東,《史記》所謂下酈析也。僅武帝元朔元年,封左將黃同為侯國。湍水又南,菊水注之。水出西北石澗山芳菊溪,亦言出析谷,蓋溪澗之異名也。源旁悉生菊草,潭澗滋液,極成甘美,雲此谷之水土,餐挹長年。司空王暢、太傅袁隗、太尉胡廣,並汲飲此水,以自綏養。是以君子留心,甘其臭尚矣。”

⑦暘谷暘谷(古稱日出之處) yáng,本意是指旭日初昇,引申義為晴天。該字在《淮南子·地形》和《自漁梁驛至衢州大雪有懷》等文獻均有記載。暘,寓意佳。入男名,多為俊美之意。

⑧歙(xī)縣,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古名歙州。位於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黃山,東鄰杭州,南接千島湖,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屬於中亞熱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區。

⑨黟山是中國古代對黃山的別稱,位於安徽省黃山市。

孔子曾言老子如龍,而隱仙派來無隱去無蹤,若顯則濟世渡眾

孔子曾言老子如龍,而隱仙派來無隱去無蹤,若顯則濟世渡眾

翻譯:道海尋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