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發病階段的類風溼患者該如何鍛鍊,對關節好?

我們都知道類風溼性關節炎全身與關節的適當功能鍛鍊,有助於維持和改善關節功能,保持和增加關節活動範圍,還可以增加關節周圍肌肉的力氣和耐力。這段時期,所有人基本上都在宅在家中,對於類風溼患者來說,這個時期切勿久坐或久臥,一定要動起來,適當鍛鍊,那麼不同發病階段的類風溼患者該如何鍛鍊,對關節有利好?

不同發病階段的類風溼患者該如何鍛鍊,對關節好?

不同發病階段類風溼性關節炎

關節功能鍛鍊

1

炎症活動期不宜活動

對處於類風溼急性期的患者,應適當休息,以減輕關節疼痛,預防炎症擴散,減輕炎症對關節炎的破壞;此期患者可取臥位、坐位或靠坐在床頭,在肢體不負重的情況下被動或主動活動四肢,作肘膝關節屈伸、指腕關節舒展和屈曲等動作的練習。每天可多次進行。在病變關節的活動範圍內,作肌肉的主動靜力性收縮運動。(肌肉用力繃緊維持收縮5—10秒,連續10次)。主要有膝關節伸直,做股四頭肌的靜力性收縮等。對疼痛明顯的關節,根據情況可採用護腕、護膝、夾板等,將關節制動。但固定時間不宜過長,白天的固定應允許手指充分活動,或取下固定兩三次,以方便受累關節運動和關節肌肉的力量訓練;夜間要能予以關節最大的支持力,使受累關節保持功能位。

不同發病階段的類風溼患者該如何鍛鍊,對關節好?

2

亞急性期不宜大運動量

所謂的亞急性期,是指關節疼痛減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關節功能鍛鍊方面,不宜進行大運動量的練習,可在床上練習、抗阻力練習、扶拐站立或步行;為保持關節活動度,每天應做一定量關節活動,在關節可活動範圍內,被動或主動做各關節持續性全範圍運動,動作要輕柔、舒緩。如伸臂、屈肘、抬肩、用力伸指、握拳、伸膝、伸髖、搖踝等運動。每次儘量做到最大限度。即使關節局部有輕度腫脹、輕微疼痛也要進行。

3

緩解期儘量達最大限度

當關節疼痛消失後,類風溼患者這時候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關節運動,主張多做一些關節負重小或不負重的運動。每次的運動儘量達到最大限度,不同關節鍛鍊方法具體如下:

指關節:握拳與手指平伸交替進行,平伸時手掌和手指平貼桌面。

腕關節:兩手合掌,用力向兩側屈曲,循環反覆幾次。

肘關節:肘關節屈伸運動,循環反覆幾次。

踝關節:做踝關節的屈曲、背伸、內翻外翻和左右迴旋運動,每種運動都要做到最大限度。

不同發病階段的類風溼患者該如何鍛鍊,對關節好?

患上類風溼性關節炎,並非就意味著不能進行關節運動,實際上,通過一些關節功能性鍛鍊,是有助於幫助改善關節功能的,只不過,需講究的一點是,進行關節功能性鍛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病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