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類風溼”,且看中西結合,巧調治

中醫治“類風關”有特色

中醫治病主要有兩大特色,即整體觀和辨證論治。類風關的治療也不例外。所謂整體觀即中醫把人體作為一個整體看待,治病時不但治療發生病變的局部(如關節),更主張從整體出發加以調整,並且還應根據環境和四時氣候變化的不同區別用藥。

治療上,既要祛邪、又要扶正,強調機體正氣的作用,通過糾正機體功能失調狀態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在治療類風關時,除了針對腫脹疼痛這一主要症候進行治療外,中醫認為導致類風關產生關節腫脹疼痛的主要原因與全身的氣血流通不暢,形成淤血以及肝腎虧虛有很大關係。

患了“類風溼”,且看中西結合,巧調治

所以中醫臨床治療類風關時,在祛風通絡止痛的同時,還往往加用活血化瘀,補益肝腎的中藥,既治療局部關節的腫脹疼痛,又通過調整全身血行不暢、肝腎虧虛狀態以加強局部關節消腫止痛的效果。這比治病時僅僅盯著局部的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效果要好得多。

中醫看病除了整體觀外,還注重辨證論治。中醫通過“望、聞、問、切的方法收集類風關患者表現出來的各種症狀和體徵,經過綜合分析和概括,判斷為某種“證”,並根據此“證”處方用藥,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構成中醫個體化診療體系。

在類風關的治療中,中醫認為雖然人們患的同是類風關,但每個人的症狀是有差別的。如有的類風關患者關節紅腫疼痛,而有的患者關節雖然腫脹疼痛但卻不紅腫,治療應該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仔細辨證論治,不能一概而論。這是中醫藥的特點和優勢,也符合現代臨床醫學要求個體化治療的發展趨勢。

患了“類風溼”,且看中西結合,巧調治

中西合璧可取長補短

中醫和西醫治療類風關各有短長,所以一旦類風關診斷明確,就可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在制定治療方案時用其長、補其短,可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根據筆者的臨床經驗體會,採用中西醫

一是有助於防止類風關引起的關節破壞畸形,改善關節功能。西藥能較迅速地消腫止痛,但迄今為止,尚未發現有一種西藥能最終有效地阻止類風關對關節的破壞。而中醫採用活血化瘀,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方法治療類風關,可通過多途徑、多環節發揮作用。如活血化瘀可以抑制由於類風關滑膜增生而導致的關節畸形,補益肝腎可以調節內分泌功能、促進軟骨與骨質修復、增加骨密度等。故中西醫結合治療既可以快速消腫止痛,又能有效地阻止類風關造成的關節破壞畸形。

患了“類風溼”,且看中西結合,巧調治

二是可減少西藥的副作用。治療類風關的西藥,大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消炎止痛藥(扶他林、芬必得、消炎痛等)可引起胃腸道不適,噁心嘔吐,甚至出血。甲氨蝶呤、青黴胺等對肝腎及骨髓、血液系統的影響等。有時由於這些副作用,導致治療中斷。結合中醫治療後,用健脾和胃、益氣養血、補益肝腎等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減低這些副作用,減少這些藥物對內臟的損害,保證類風關治療用足療程,不致半途而廢。而且通過扶正中藥的治療,類風關患者體質往往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對藥物副作用的耐受性也隨之增強。

戳此處獲取更多類風溼知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