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文學知識|宋元文學

宋代文學基本上是沿著中唐以來的方向發展起來的。元代的歷史是比較短暫的,但元代文學在中國文學發展的過程中,卻有劃時代的意義。

白體詩

白體詩,是宋初效法白居易所作的詩,代表詩人有李防、徐鉉等。宋初朝廷優待文臣,且提倡詩賦酬唱,所以當時的館閣之臣唱酬成風,且編成了許多唱酬詩集,例如李防與李至的《二李唱和集》,李防等人的《禁林宴會集》,徐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他們的詩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與元稹、劉禹錫等人互相唱和的近體詩,內容多寫流連光景的閒適生活,風格淺切清雅。顯然,這種詩風僅僅是模仿了白居易詩風的一個方面,而且與五代詩風一脈相承。

晚唐體

晚唐體,宋初一個詩歌流派,是以姚合、賈島詩風為核心、但其範圍又略大於姚賈詩派的詩歌風格,其具體內涵則表現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緻、長於五律、清雅有味五個主要方面。晚唐體詩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賈島、姚合詩風的一群詩人,由於宋人常常把賈、姚看成是晚唐詩人,所以名之為“晚唐體”。晚唐體詩人中最恪守賈、姚門徑的是“九僧”,其中最有名的是詩畫皆通的惠崇。他們繼承了賈島、姚合的苦吟精神,內容大多描繪深邃清幽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隱逸生活。另一個晚唐體詩人群體是潘閬、林逋等,其詩歌主要吟詠湖山勝景和抒寫隱居不仕、孤芳自賞的心情。晚唐體詩人身份迥異的是寇準,他曾官至宰相,又與上述兩個詩人群體都有交往,因此是晚唐體的盟主。

西昆體

西昆體,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宋初館閣文臣的唱和風氣到真宗朝而臻於極盛,《西昆酬唱集》就是這種風氣下的產物。《西昆集》中的詩大多師法李商隱詩的雕潤密麗,音調鏗鏘。西昆詩人學習李商隱的藝術有得有失,其特點為對仗工穩,用事深密,文字華美,呈現出整飾、典麗的藝術特徵。其後歐陽修、梅堯臣等開創新的詩風,西昆體乃告衰歇。

晏殊

晏殊,宋代著名婉約派詞人。14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官至集賢殿大學士,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他以詞著稱文壇,尤擅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閒情致,語言含蓄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巳的影響。代表作為《浣溪沙》《蝶戀花》《踏莎行》《破陣子》《鵲踏枝》等。《浣溪沙》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二句,傳誦頗廣。

歐陽修

每天學點文學知識|宋元文學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接近杜甫,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餘風。代表作有《醉翁亭記》、 《秋聲賦》。歐陽修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他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作為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他的文論和

創作實績,對當時以及後代都有很大影響。

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宋真宗朝進士。慶曆三年(1043)七月,授參知政事,主持慶曆改革,因守舊派阻撓而未果。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成就亦斐然可觀。散文《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其詞蒼涼豪放、感情強烈,能突破唐末五代詞的綺靡風氣。如《漁家傲》《蘇幕遮》,為歷代傳誦。有《范文正公集》,詞僅存五首。

柳永

柳永,字耆卿,初號三變,因排行七,又稱柳七。出身官宦之家,為人放蕩不羈,由於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耽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託。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他擅長白描手法,鋪敘刻畫,情景交融,以俚語人詞,多吸收生活中的語言,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製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其詞當時廣為流傳,影響頗大,在詞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詞集有《樂章集》。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現實主義詩人。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梅堯臣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並稱“梅歐”或“蘇梅”。其詩強調《詩經》《離騷》的傳統,反對浮豔空泛。藝術上,注重詩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點,主張“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詩風平淡含蓄,語言樸素自然,形象清切新穎。他對宋代詩風的轉變影響很大,劉克莊稱其為宋詩的開山祖師。

王安石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散文雄健峭拔,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清新。詞雖不多而風格高峻, 《桂枝畫·金陵懷古》頗有名。

蘇軾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

蘇洵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的說服力。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強暴,藐視敵人,寫得很有氣勢。《張益州畫像記》記敘張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蹟,塑造了一個寬政愛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記》借物抒懷,讚美一種巍然自立、剛直不阿的精神。

蘇轍

蘇轍,字子由,北宋散文家,與其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擅長政論和史論,在政論中縱談天下大事。他的文章風格汪洋淡泊,也有秀傑深淳之氣。例如《黃州快哉亭記》,融寫景、敘事、抒情、議論於一爐,於汪洋淡泊之中貫注著不平之氣,鮮明地體現了這種風格。

《赤壁賦》

《赤壁賦》,北宋文學家蘇軾作品。有前後兩篇即《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寫於蘇東坡兩度遊覽黃州(今湖北黃岡)赤壁(赤鼻磯)時。《前赤壁賦》較有名。賦中憑弔古蹟,表達了作者對江山風物的熱愛和曠達的心胸,但也有人生虛無的消極思想。《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不僅反映了蘇軾思想境界的轉化,也反映了他創作風格的新變,成為代表中國古代散文創作的新境界和文賦一體新高度的重要作品。

江西詩派

江西詩派,是宋代詩歌流派。北宋後期,黃庭堅在詩壇上影響很大。雖然他的創作成就比不上蘇軾,但是他的詩歌更加突出地體現了宋詩的藝術特徵。他在詩歌藝術技巧上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方法,並傳授給後人。所以,追隨和仿效黃庭堅的詩人頗多。因此,一個以黃庭堅為中心的詩歌流派就逐漸形成了,因黃是江西人,故後人稱江西詩派。江西詩派的詩歌理論強調“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即或師承前人之辭,或師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詩風;追求字字有出處。在創作實踐中,詩派“以故為新”,重要作家的詩作風格迥異,自成一體,成為宋代最有影響的詩歌流派。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黃詩的特點是平淡質樸,精光內斂,文人氣和書卷氣特別濃厚,詩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黃詩以鮮明的風格特徵而自成一體,當時就被稱為“黃庭堅體”或“山谷體”。

陳師道

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陳師道做詩的方式是“閉門覓句”式的苦吟,以同樣重視推敲的黃庭堅為師,陳師道詩的長處是簡潔精練,質樸無華,外表渾樸而意味深長。他的代表作有《西江月》《卜算子》《木蘭花》《清平樂》《菩薩蠻》《南柯子》《南鄉子》等,著有《後山先生集》《後山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