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技談:三國最佳“男主角”劉備和三國最佳“導演”曹操

原標題:三國演技談:三國最佳“男主角”劉備和三國最佳“導演”曹操三國裡面屬於“演技派”的人物其實還真是不少。遙想當年,年紀輕輕的周瑜在“群英會”上就把老朋友蔣幹“忽悠”的一愣一愣的,而老戲骨黃蓋更是以一出“苦情戲”,讓曹操丟盔卸甲滿地找牙。當然,放眼三國,演技最好的人,應該還是要屬皇叔劉備。

民間早有這樣的說法,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古時候人崇尚武道精神,講的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劉備應該也知道。可見,劉備的“哭”是裝出來的,是演給別人看的,也就是說,劉備絕對是個演戲的高手。其實我們只要在劉備的一生中隨意地攫取一個片段,都會驚歎地發現裡面蘊藏著極其厚重的“演藝”功底。

三國演技談:三國最佳“男主角”劉備和三國最佳“導演”曹操

《三國演義》有這樣一段,講的是徐庶的老媽被曹操請去“喝茶”,也就是“雙規”。徐庶是個大孝子,肯定要到曹操那裡去把事情擺平。玄德立馬於林畔,看徐庶乘馬與從者匆匆而去。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將奈何?”凝淚而望,卻被一樹林隔斷。玄德以鞭指曰:“吾欲盡伐此處樹木。”眾問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當然,劉皇叔“哭”還是很有效果的,徐庶到曹操那裡果然不忘舊恩,“身在曹營心在漢”終生不獻一計。可見,劉備的演技確實高超,用幾滴眼淚,就能很好地向手下們表達自己是個極富有“人文關懷”的領導。但我們必須批評的是,劉備這事做得不夠“環保”,你哭就哭吧,砍樹幹嘛,一點不都懂的“低碳”生活。

再比如說我們耳熟能詳的長坂坡那段。當時劉備被曹操追殺,也顧不上老婆孩子自己拍拍屁股跑路。後來還是他的手下趙雲拼了老命才把劉備的兒子從曹操那裡搶回來。雲縱馬過橋,行二十餘里,見玄德與眾人憩於樹下。雲下馬伏地而泣,玄德亦泣。玄德接過(阿斗),擲之於地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劉備這出摔親生兒子的苦情戲演的確實精彩,一接一摔一哭,可謂行雲流水,道行之深歎為觀止。只可憐了那個阿斗,硬是被自己的老爹摔出個腦震盪。

當然,像“砍樹”、“摔孩子”這樣的橋段,縱觀在皇叔劉備的一生,卻是比比皆是。而其中最為經典的應該還要屬“白帝城託孤”,這場戲可謂是劉備集畢生演藝功力的一次薄發,因為這次和他演對手戲的是“IQ”、“EQ”雙高的諸葛亮。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聖諭!”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不動聲色寥寥數語,就讓諸葛亮肝腦塗地鞠躬盡瘁。只不知,帳後是否劉備早已埋伏刀斧手數名?

三國演技談:三國最佳“男主角”劉備和三國最佳“導演”曹操

現在再來談談劉備的“死對頭”曹操。應該說,“曹阿瞞”這人也是蠻有演戲天賦的。操有叔父,見操遊蕩無度,嘗怒之,言於曹嵩。嵩責操。操忽心生一計,見叔父來,詐倒於地,作中風之狀。叔父驚告嵩,嵩急視之。操故無恙。嵩曰:“叔言汝中風,今已愈乎?”操曰:“兒自來無此病;因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嵩信其言。可以看出,曹操打小就熱愛演藝事業,經常在家裡排演情境劇。後來的“孟德獻刀”、“夢中殺人”“以發代首”等應該都算得上曹操質量不錯的演藝作品。

雖說曹操演技尚可,但多是玩票而已。直到那場著名的“煮酒論英雄”中遭遇劉備,曹操才真正認識到什麼才叫“影帝”。當時曹操在清查朝廷安插自己身邊的“臥底”,最後查到劉備身上。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操遂不疑玄德。這個橋段頗有《無間道》的味道,劉備正是靠著自己爐火純青的演技,輕描淡寫化解了緊張的氣氛,最終從曹操眼皮底下全身而退。

可見,曹操的演技相比劉備確實還顯稚嫩。但曹操是個聰明人,演戲不行那就改行當“導演”。而且,還真讓曹操導出不少高水平的作品。《三國演義》有這樣一段,當時曹操在打持久戰,可是軍中所剩糧食不多,士兵多有怨言。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問汝借一物,以壓眾心,汝必勿吝。欲借汝頭以示眾耳。”垕大驚曰:“某實無罪!”操曰:“吾亦知汝無罪,但不殺汝,軍必變矣。汝死後,汝妻子吾自養之,汝勿慮也。”垕再欲言時,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門外,一刀斬訖,懸頭高竿,出榜曉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盜竊官糧,謹按軍法。”於是眾怨始解。可以看出,曹操導演的一出糧草官剋扣軍餉的作品,儘管手法略顯殘忍,但還是取得不錯的“票房”,最終順利奪取了敵方城池。

三國演技談:三國最佳“男主角”劉備和三國最佳“導演”曹操

當然,曹操最擅長導演的還是懸疑劇,比如“許都縱火案”。當時耿紀等“恐怖分子”密謀暗殺曹操,並在許都實施“打、砸、搶、燒”。曹操於教場立紅旗於左、白旗於右,下令曰:“耿紀、韋晃等造反,放火焚許都,汝等亦有出救火者,亦有閉門不出者。如曾救火者,可立於紅旗下;如未曾救火者,可立於白旗下。”眾官自思救火者必無罪,於是多奔紅旗之下。三停內只有一停立於白旗下。操教盡拿立於紅旗下者。眾官各言無罪。操曰:“汝當時之心,非是救火,實欲助賊耳。”盡命牽出漳河邊斬之,死者三百餘員。其立於白旗下者,盡皆犒賞,仍令還許都。可見,曹操清查“許都縱火案”時,運用了開放式結局的手法,“救火的站這邊,沒救火的站那邊”,面對一片刀光火海,那些“龍套演員”總道救火是件好事,誰料竟站錯了隊。曹操一個情節反轉,全都無緣無故地成了冤鬼。

憑藉導演功力的老道,曹操的作品往往都能在“票房”上無往不利。其中懸疑諜戰劇“抹書間韓遂”絕對堪稱經典。當時馬超率領西涼軍打得曹操割須棄袍一點脾氣都沒有。後來曹操買斷“編劇”賈詡的劇本,導演了一出“離間戲”,讓原本和和氣氣的韓遂馬超叔侄二人自相殘殺,曹操盡享“漁翁之利”。看著老對手在導演界幹得風生水起,劉備也想“演而優則導”。可惜水平確實不行,高投資的“夷陵之戰”最後可謂“票房”慘淡。可見,一個蘿蔔一個坑。練變戲法就變戲法,練武功就練武功,演戲就演戲,導演就導演,劉備喜歡它們混為一談,能活到白帝城,也算件奇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