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發展落後主要原因是什麼?

樂看人生


前不久看到了一則消息,《鄉村愛情11》舉行開機儀式,頓時嚇了一跳,鄉村愛情竟然拍到了第11部了,接下來惡補了後面幾部的鄉愛,不得不說,《鄉村愛情》真的把東北農村形象給毀了。

顯示所有大圖

很多人看到《鄉村愛情》之後,尤其是南方的朋友就會問我“你們北方農村怎麼這麼多殘疾?”我只好回答雖然我也是北方人,但不是東北滴,最起碼在我們這裡,不像鄉村愛情繫列中展現的那樣。

但我也認識不少遼寧地區的朋友,也向他們做過諮詢,他們回覆我們說,《鄉村愛情》?看看得了,你還真當真?

《鄉村愛情》之所以經久不衰,肯定有他的原因,作為一部電視劇,不指望你弘揚多麼偉大的精神,表現出多麼高尚的道德情操,但也不要引導觀眾去往低俗的方向去聯想。

鄉村愛情給人的感覺就是,東北的農村人都是這樣的,多數都是有身體殘疾的,比如鄉愛的主角們,說話磕巴,走路鴨子步的劉能,面部痙攣,典型的偏癱後遺症的趙四,走路坡腳,眼皮一閉一開的劉大腦袋,大舌頭的王木生,結巴而又裝逼的宋曉峰.....總之,鄉愛中的男人們,基本上沒有健康的。

鄉村愛情的劇情總的概括來說就是村民勾心鬥角,為了爭個村官醜態百出,陽奉陰違、阿諛奉承成風的山莊竟然做的有模有樣,比如劉大腦袋對趙本山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劉能,自私狹隘,目光短淺,謝廣坤的小市民式的無賴存在,愛面子,為了達到目的不計一切後果......

在以往的印象中,東北人豪放、粗獷,不拘小節,但看過《鄉村愛情》之後,瞬間改變了外地人對東北人的印象,窩囊、娘裡娘氣,低三下四,攀比成風,當官成癮的特點躍然心中。

《鄉村愛情》系列可能在很多年以後會拍到20部,30部,他可能也會成為中國電視劇史中的一個經典,但如今的農村也在進步,也在煥然一新,大多數的中國農民還是勤勞、善良的,至於電視劇所呈現出來的不是殘疾就是自私的形象,觀眾們看看也就得了,千萬不要當真


211355743


曾經是中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也為新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甚至可以說,沒有東北經濟的強力支撐,中國經濟就難以度過最艱難的日子。

然而,目前的東北經濟,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格局,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板塊上的一塊短板。那麼,東北經濟為什麼會落到今天這樣的地步呢,其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是失衡的經濟和產業結構,導致東北經濟難以轉身。其中,過度依靠資源和重工業,是東北產業結構不合理的主要方面。而這些行業,又恰恰是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自然,東北經濟就無法再像過去那樣具有活力了。

其二,東北以國有企業為主,而國有企業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很難適應市場需要,特別在其他地方都對國有企業加大改革力度的情況夏,東北在這方面步子太慢,錯過了改革的最佳時機,繼而影響了發展的效率。所以,加快國企改革,應是東北下一步的重中之重。

第三,人的觀念滯後,主要是傳統的國有觀念,成為制約東北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難、特別是東北引進投資等難度大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其中,幹部隊伍的觀念陳舊,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如何轉變觀念,是東北經濟振興的關鍵。

第四,人才流失嚴重。由於經濟發展不好,員工收入難以增長,不僅無法吸引到人才,而且人才外流現象十分嚴重。不只是人才,勞動力流失也很嚴重。所以,如何留住人才和勞動力,是東北十分重要和緊迫的一項工作。

第五,投資環境惡化。正事因為各方面的因素都出現了退化和退步,因此,東北的投資環境也在惡化,很多方面,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和引進投資的主要障礙。


譚浩俊


東北發展落後的根本原因,簡而言之,就是一種相對單一化結構的發展結果。

建國以來,東北產業主要集中在農業、採礦、重化工業等涉及初級原材料部門。這種產業結構上的單一,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南方經濟的擴張,直接導致了單一化結構失敗後的衰退。

東北——中國一定程度上的“荷蘭病”

這裡就不得不提及經濟學上一個特別的經濟現象——荷蘭病(the Dutch disease)。20世紀50年代,荷蘭發現大量石油和天然氣,於是荷蘭政府大力發展石油、天然氣相關行業,出口高速增長,外匯儲備大幅盈餘,經濟一派繁榮。

與此同時,高速發展的重化工業卻嚴重打擊了荷蘭其他工業部門,嚴重削弱其他製成品出口行業國際競爭力。由於天然氣出口增加,荷蘭貨幣匯率上升,勞動者收入同步上漲,生產成本大增,工業產品國際競爭力隨之嚴重下滑,直接導致了經濟惡化。到了20世紀80年代,荷蘭通貨膨脹嚴重、出口下降、增長率降低、失業率增加。

簡單一句話,就是賣石油掙錢很容易,誰還費勁巴拉的幹活賣苦力啊?

東北,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國版的“荷蘭病”。

東北經濟,長期以重化工業、油氣、採礦、鋼鐵、工業製造為主。地方經濟基本都圍繞以上產業的主要國有企業展開。這就造成了主要資源都圍繞在這類單一化結構的經濟體系中發展,其他經濟活動很難得到充分發展。

改革開放以後,南方私營經濟高速增長,遍地開花,在許多經濟領域擁有比較優勢,東北被迅速比了下去。

而東北如大慶、鞍山、鐵嶺等城市,高度依賴於單一產業,一旦石油、煤炭價格暴跌,城市經濟就受到極大衝擊。更不用說像阜新這樣的資源枯竭型城市了。

而東北一些城市,產業結構同樣發展並不均衡,某些產業異常強大,那麼一旦出現某一個產業的波動,城市就會遭受極大的打擊。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國的汽車城——底特律。20世紀40年代以來,底特律汽車業高速發展,世界第一條高速公路就是在底特律建成的。然而80年代以來,美國產業空心化發展,汽車業慘遭打擊,底特律人口不斷外流,到了2013年12月,底特律宣佈破產。

國有企業佔比高,人們思維觀念僵化

東北單一化的產業結構也同樣形成了一批單一化的國有企業。而在這些國有企業中生活了一輩子的中老年人而言,對“體制”的強烈依賴,形成了巨大的思維慣性,觀念僵化,直接困擾了東北自己。

今天,很多東北的老一代人,對子女最大的願望就是進政府、進國企。很多在一線城市、南方受教育的子女進入高收入的外企、私企,老人完全無法接受、理解。很多老人對進入體制內帶有深深的信任。比如東北某個石油企業,為了企業能夠招收更好的人才,決定面向市場招聘,希望能招收一批優秀畢業生。然而這個企業的老職工聽到後,認為這會導致自己的子女無法繼承崗位,直接上街去鬧。結果這個在多數地區都很正常的招聘行為就這樣不了了之。

我不是指人們自己喪失了勇氣,而是長期的計劃經濟模式,限制了人們的思維觀念。

而東北一系列體制、機制上的束縛,也導致人們在體制外謀生困難。東北經濟結構嚴重單一,黑龍江省2015年規模以上企業4113家,國有企業比重接近70%。

而東北第三產業佔比同樣很低。如2014年遼寧省第二、三產業分別佔比為50.2%、41.8%;吉林省第二、三產業分別佔比為52.8%、36.2%。第三產業較低的佔比說明缺乏更多的服務業工作機會。

總結

東北長期以來形成的單一化結構,導致在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結構轉型困難。由於東北沒有形成多門類、多產業的經濟結構,導致東北在一部分國有企業面臨很大困難時,轉型艱難。又由於人們長期生活在體制內,觀念陳舊僵化,失去了衝勁闖勁。

東北就好像一片森林,只有國企這一個樹種,當這類樹染病倒下,結果就是整片森林變成沙漠。正常的森林應該是擁有豐富的樹種、灌木、野草,一類樹倒下還有別的樹會長成。

所以,東北經濟的關鍵出路,就在於營造市場經濟生態的多元化。


在評論中,有朋友提到東北目前人口下降的問題。東北的人口問題,其實是經濟下降的結果而不完全是原因。確實,東北由於國企佔比高施行了嚴格的一胎政策,可問題在於,如果經濟增長,自然會像南方一樣吸引來人口,而不是人口外流。

還有朋友提到地理位置問題,拋開出海口問題不談(外部條件無法改變),東北的確比較靠北,東北緯度大約在北緯38°到北緯56°範圍內。可問題是,世界上最為發達的,號稱“共產主義樣板間”的北歐國家,比東北還要更靠北。挪威位於北緯58°到北緯71°(70°55′)之間,其最北端的北角也是歐洲大陸的最北點。瑞典位於北緯55°到北緯68°之間;芬蘭地處北緯60°到北緯70°之間。北歐國家人均GDP名列世界前茅,2015年,挪威人均GDP高達100414.23美元,名列世界第一!瑞典達到56066.45美元,世界第四;芬蘭也達到世界第九。作為對比,美國人均GDP50809.16美元,位居世界第八。更何況,東北礦產、旅遊資源豐富。

關於東北問題,歡迎看我在《東北因為什麼發展不起來,怎樣才能發展起來?》裡更進一步的回答。

地址: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88863510754230541/


黃油貓


首先東北作為中國農業地區,發展主要以農業為主,處在中國經濟帶版圖的第二與第三階梯,東北的重工業主要為一汽,鞍鋼,寶鋼,大慶油田這種傳統重工業,與東南沿海相比較,整體經濟水平就拉開差距了。改革開放時期,由於中國的位置,政策傾向於東南沿海城市,東北享受政策較晚,改革開放進程中,國家層面因為使用摸著石頭過河辦法來摸索中國經濟發展道路,使得東北經濟發展遭遇政策性盲點。在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因為是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對於國內產業佈局採取了放任的方式,從而使得東北的重化工遭到關內群起的重化工發展的圍剿。可能還是鐵飯碗時代留下的思想烙印吧,東北創業氣氛極差,做工人的想法很重,求穩往往就不思變,總是落後於時代的潮流,領導也是求穩,反正別出事,幹到退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長春那些事


東北發展落後,主要還是人的因素,怨天怨地雖有一定道理,但終對不是主因!我曾在哈爾濱和瀋陽工作過兩年,對東北有一點了解。以下是本人的一點拙見:

一、東北並不是天生落後的,她也有傲冠全國的過去。

1.她曾是中國的重工業基地,一汽、沈飛、哈飛都是非常感有名的。

2.她曾是全國教育強區,大名鼎鼎的哈軍工、哈工大就出自這裡。

3..她的鐵路密度是全國最高的地方,直至現在她的鐵路密度還是數一數二。

4.土地肥沃,種田可以不用施肥。


二、東北為什麼沒落?

1.捧著重工業基地的大鍋飯,看不上商業,看不上輕工業,更看不上民營企業,思維基本停留在計劃經濟時期,讓她錯失了發展時機。

2.地方管理者也有一定的關係。

3.重工業衰落

4.想賺快錢的人多,願意投資回報慢基礎工業的的人少。

5.人口外遷,由於民營企業少導致就業機會少,工資水平也較低,很多人讀完書之後都不回去。

6.天氣寒冷

三、東北是個充滿希望的地方。

1.地多人少,資源豐富,非常適合智能化新型農業開發。

2.重工業基礎好,飛機、汽車、列車、重型機械設備、資源開釆等高附加值的高新產業將帶動東北經濟的騰飛。


所以,東北要復興最重要還是要改變人思維定勢,思維變了,行為自然也就變了,務虛變務實,人少地多、資源豐富就會成為大東北的最大的優勢!到時人才自然就會迴流,甚至吸引全國各地的例勢人才再度流向東北。


陳哲宏


零八年我先後去過黑龍江雞西,牧丹江,七臺河,哈爾濱,吉林長春,吉林,遼寧瀋陽,長春,丹東,鳳城等地,感觸如下。

初到黑龍江吃飯才知道豬肉燉粉條和電視裡的不一樣,重工業少,規模工業園區壓根沒有,當時內蒙古烏海市年產六十萬噸煤礦,年產二十萬噸焦化廠等類型企業以關閉完成倆年,黑龍江雞西年產五萬噸煤礦確正常生產並是政府重點企業關注對像,小鋼爐也有不少,當地城郊區人喜歡在雨後早晨進山採蘑菇等山貨,城市娛樂圈以二人轉為主,各類班車都有播的。到了吉林感覺有點旅遊人員痕跡,各種感覺比較安逸,遼寧節奏明顯變快很多,各種夜總會,網吧,燒烤很多,商業街也比黑龍江大多數城市繁華,旅遊氣氛搞的不錯,整體感覺東北人民可以說從小玩到大都聽看二人轉長大的,但是當地所聽,看二人轉內容涉黃,賭,暴力等內容居多,這樣的根基要想脫胎換骨太難了。


精英160847535


東北不落後,單從GDP指數上看落後,但你忽略了東北人口是多少,東三省人口總和不及一個河南省,那東三省的面積是多少?三省GDP總和是多少?吉林省的人口是河南省的零頭,農村人均耕地是江浙兩省農民人均的20一30倍,而且是高產良田,東北工資比一二線低一些,但房價物價南方省份能比嗎?東北城市的老人幾乎都有勞保和醫保南方的老人能比嗎?這些老人衣食無憂不會給子女增加負擔,反爾會在經濟上支援子女,這南方省份能比嗎?東北年青人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幾乎都受到高等教育,畢業後都在本地有可心的工作,有的去南方搶了當地人的飯碗,使的南方人只能打工養活自己的多口之家和償還昂貴的購房款。東北唱不衰,前幾天國家發表的各省人均GDp的排行,你就知道了,拿吉林省為例:總數排在倒數,但人均在幾個一線城市之後,請看GDP總為排在前的省,省內的貧困縣,鄉和人口是多少?國家在掏國庫為其扶貧,吉林省怎麼就不需國家抉貧呢?吉林的農民幹一年能活幾年,南方的農民一天不幹就的捱餓,不說了,再說又有人闖關東了。


從冗入閒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東北人,很熱愛這片土地,經常從網上看到對東北的人的批評和對東北經濟的討論,我也想從一個普通老百姓的角度談談我的東北。

其實在建國初期,東北憑藉著其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工業體系,在一段時間內都佔據中國經濟的主要地位,但否極泰來,改革開放後也正是這種單一產業結構影響了東北的發展,沒有及時順勢而為,加上人才外流,口碑不佳等等一系列原因才導致今天的結果。

欣喜的是,隨著國家對東北的重視,政府部門工作的調整以及產業結構的逐步調整,東北現在也開始逐步回暖,相信東北會重塑形象,找回方向!

最後我還想說一句,哪裡都有好人壞人,不要一概而論,東北人總體熱情好客,是值得交往的朋友!


粟有粟樣


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吧,作為東北人,東北發展落後我也歷歷在目,縱觀東北的歷史,如果說為什麼發展落後,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吧。

1,開放的末端。其實在剛建國的時候,東北和沿海地區並沒有多大差別,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要比沿海地區更好一些,比如在一些重工業方面,東北就佔有一定的優勢,畢竟東北的老工業基地,比如說哈爾濱的三大動力,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瀋陽的機床變壓器廠,蓄電池廠,高壓開關廠,低壓開關廠等等,都是全國最大的。但改革開放以後,東部地區靠近沿海與外界金融貿易頻繁方便,而東北這裡的遠水不解近渴,由此東北就被拋在了後面,顯得落伍了。

2.,包袱沉重。我們都知道,東北是老工業基地,在沒有改革開放之前,他們的生命力還是很頑強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東部地區吸引了更多的先進技術,從零做起,沒有什麼後顧之憂,這些先進的技術效益高,收效快,而且用人也少,對環境汙染也小,東北的這些老工業就逐漸被淘汰了,而這些老工業如果想轉型的話,則面臨著資金困難,人員多等不利的因素,包袱沉重,這就好比說一個新房子怎麼裝修都很方便,而一箇舊房子如果想裝修成新房子則比較困難。

3,高科技企業少。東北的產業結構主要是老工業,高新企業少,而且老工業也又面臨著跟不上時代發展,耗能高汙染大,逐年被淘汰的厄運,這些成為了東北經濟的一大負擔。

4,人才外流。我們中國人有句俗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既然東北的工業不景氣,那麼一些科技人才就都到南方的企業去打工,如此一來北方的科技人才就少了,也很難組建起高科技的產業。

5,人口素質。從全國範圍來講,東北人的人品口碑並不好,給人的感覺東北人是野蠻,素質低下,愛打仗,不文明,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東北的小偷,特別是佳木斯的小偷,名聞天下,這也影響了東北人的聲譽,很多南方人都不願意與北方人合作,更不願意來北方做生意,這也限制了北方的經濟發展。

總之東北的經濟發展不上去,有客觀的因素,也有自己的原因,作為東北人應該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差距,從完善自身入手,及時調整產能結構,發展地區優勢,比如說東北是我們國家的糧食基地,但東北的糧食深加工卻不行,落後於南方,甚至出現了南方在東北買糧食,加工完以後再賣回東北賺錢,這種現象值得我們反思,只有找出了自身的問題,才能夠有效的去解決問題,希望有一天東北也能像當年一樣,成為我們國家的一個名牌,最後祝東北的經濟能有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祝願東北成功!


驕然


前天剛從大連回來,只說一點,大連人少消費能力低,這種人少的感覺很奇怪,店鋪開的很多(大連是旅遊城市),路上的人少,進店消費的人更少,中心地帶是這樣,稍偏遠一點的更嚴重,菜市場上買東西的比買東西的更多,我不認為到了旅遊旺季就會徹底改變。外地人不來,本地人外流,是沒落的直接原因,人都沒有還發展啥?但人流失背後的原因,能力有限說不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