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可|看黃山,還是看熱鬧?

李小可|看黃山,還是看熱鬧?

這 事 非 同 小 可

終於可以出省走一走了,我的省外之旅第一站是黃山。黃山在疫情之後的前幾天突然“熱”了一下,網絡照片讓我們看到,疫情之後突如其來的人流把黃山“擠爆”了,這是經營單位低估了大家對黃山的熱情,作為熱門景點的黃山,其實從來不缺人氣。之前我數次上山,不論晴天下雨,山上幾乎都是接踵磨肩,看到一個好的角度想拍張照片都會被擠得站不穩腳。若是有人被眼前黃山的煙雲景象折服,想支起畫架靜靜地畫一張寫生,那種被來往的遊客擠得搖搖晃晃的窘態自然不敢想象。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這一趟我沒有 “湊熱鬧”去爬黃山,而是去拜訪山下隱身於市區的歙硯雕刻技藝傳承人朱岱,在他的工作室,牆上掛著小可老師為他題的一幅字“境由心造”。小可老師熟悉朱岱,“境由心造”既是小可老師以此概括朱岱作為一個甘於寂寞的手藝人的日常狀態,我想也是作為所有從事藝術創作的人的心境寫照。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和制硯人朱岱一聊,自然就會聊到小可老師,我們都是受到小可老師藝術態度和人格魅力影響的對象,此刻又身在黃山腳下,人擠人的熱鬧景象想起來都有點堵心,我們便試圖用小可老師的孤獨的藝術家的身影與黃山深度對話的內容,來解讀世俗之外的那個黃山。

黃山得天地造化成就了它的秀麗景象,但是,我想在沒有相機和社交軟件的年代,應該還是過去的文人、畫家通過他們的文字,以及描繪於紙上的筆墨意境把激發了最初大家對黃山的嚮往吧。清初“黃山畫派”的石濤、梅清、漸江,後來自稱“黃山山中人”的黃賓虹,先後十上黃山的劉海粟都可以說是黃山的“代言人”,他們上黃山的時候雖然在體力消耗上要遠甚於現在可以藉助纜車等代步工具,不過,也讓他們可以不受干擾地與黃山進行更“私密”的對話。我們看到他們傳世的關於黃山的作品是靜謐的,透露著濃濃的文人氣而不食人間煙火。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發下宏願要“為祖國河山立傳”的李可染先生,筆下自然也少不了黃山,也恰是這樣的機緣,42年前,年輕的小可老師陪同父親上黃山,開始與黃山結緣,因為父親的緣故,他也讓自己蛻變了一個角色,他和黃山的關係,不再是一個遊客與景點的關係,不再去想著為了一睹黃山真容被裹挾在遊人隊伍裡,匆匆上山又匆匆下山——他要用更大的耐心,更大的誠意,成為和父親等前輩一樣,可以安安靜靜地和黃山“單聊”的畫家。因此,我們看到的小可老師在黃山上的身影,要麼在漫天飛雪的寒冬臘月,要麼在烈日炙烤的酷暑,要麼在突如其來的雨天,一坐就是一天,一待就是數日。黃山在他身上看到了他區別於普通遊客的那份韌勁,便也只能放下架子,和他不再見外,把自己的百變千姿都呈現到他的面前了。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水墨造化 李小可 2019年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聽泉 李小可 2017年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天都雨後 李小可 2017年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黃山墨韻 李小可 2017年

“境由心造”,聯想起小可老師為制硯人朱岱題的這句話,也聯想到他幾十年來,尤其是2007年就任黃山畫院院長以來,他創作的黃山題材的系列作品,可以看出他在真實的黃山之外,在石濤、漸江、黃賓虹、劉海粟,以及父親李可染筆下的黃山之外,重新創作的一個帶有他鮮明的筆墨烙印的黃山。

作為黃山的“回頭客”,我想,當我們明知自己一旦擠上黃山,就擺脫不了夾在人群中隨波逐流的命運,這對於自己是一種遭罪,對於“黃山”而言,也不是它的本意。我們倒不如換一種思維,找一個較為完整的時間,把過去幾百年來一代代為黃山“用心造境”的藝術大師們的作品逐一細品,跟隨他們指引的路徑,可以體會到一個真實的黃山之外的更多的黃山。

這事非同小可。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