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揮之不去的夢

擱筆日久,也就漸生懶惰,然而幾個月來始終有想要述說的念頭,依稀地縈繞在心裡。偶爾閒暇時,又彷彿在黃山的雲海間悠悠飄浮,如同再次置身於黃山的雲濤浩渺中,也就暫時將人生的榮辱悲歡拋開了,將重重壓在心頭的瑣事、煩惱悉數忘掉。故而,今天在幾千公里之外的神秘的北緯30度線上,黃山還留有我的眷戀和夢幻。


黃山:揮之不去的夢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說過:“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此話一出,幾百年間竟深深地影響著後人的思維模式,據此,後世便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說法。說心裡話,我原本對此疑信參半。記得數年前,朋友陳達黃山歸來,將數十張厚厚的相片遞到我手中,頓時黃山景色佔據了我全部的視線,但在短暫的震撼之餘,不久我也就將此事完全忘記了。而今天當我真的置身於黃山的千里波濤之中,眼前瀰漫著鋪天蓋地的雲霧時,不,確切地說是“雲海”時,我真的震驚了!無法想象,“五百里黃山”果真如同事老陳所講。


黃山:揮之不去的夢

記得老陳達從黃山歸來時,將在黃山的見聞悉數講與我聽。黃山傳說頗多,但有一個共同點,這些傳說大多和人是分不開的。大自然其實是最好的造物者,她盡心竭力地創造了大千世界,又滋養著芸芸眾生,而且還不忘把黃山這樣一處奇境恩賜給人間。於是,在古徽州的身旁便有了此“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的天下第一奇山。隨後造物者再去安排種種機緣,讓有緣的眾生來到這裡完成幾世的宿願,我想我或許也是這有緣的人了,故而才能登上黃山,才能鳥瞰連綿群山。可是細想,從古至今,在黃山腳下匍匐在地的眾生無數,但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王侯將相,或許早晚都要被人遺忘。但徐霞客是除外的,並且尚有兩人的到來,任由時光流淌,任由斗轉星移,都絕對不會被世人忘記,他們一是黃帝,一是李白。


黃山:揮之不去的夢

當年黃帝打敗九黎族和炎帝之後,同大臣浮丘公、容成子同來黃山煉丹採藥,三人在山上煉了480年丹藥,終於天降白龍一同飄然飛昇。正因為當年黃帝登臨,此處便因之易名“黃山”。而第二個真正到過黃山的人當推李白,傳說當年李白登黃山時縱酒詩文,意興橫飛,為獅子林禪院的老和尚揮毫潑墨,奮筆疾書,隨後興之所至,將手中的筆擲入散花塢。有詩為證:“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待老和尚細看時,詩仙所擲之筆竟然瞬間變成一座孤立的石峰,峰頂生出奇松如花,這便是而今的“夢筆生花”處。不過這畢竟是傳說,當年這首詩李白原是寫給居於黃山白鵝嶺的溫姓友人的,那一年詩人已54歲。在詩的最後,詩人情意深長地寫下:“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只可惜這一願望李白並沒有實現,八年後李白就攜著另一個美好的傳說成了世人心目中“詩仙”,我想這多少也是應當感到遺憾的。


黃山:揮之不去的夢

這時,朋友輕聲喊我,我扭頭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瞧去,三四步之距,一隻黃山的鳥兒正紋絲未動,睜著兩隻機靈的眼睛向我這裡望著。一陣輕風拂過,它的翅膀微微上翹,我立即端起相機,對它按下快門,而鳥兒也似乎理解我的用意,依舊絲毫不動。及今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這隻鳥兒的影子還常常在我的腦海裡浮現,我不知道究竟是因為它對這個世界的天真好奇,還是其他什麼原因,我只記得它身上透顯出來一份悠然,以及它舉動的從容,這些一直在打動著我。

夜宿黃山,雲海浩渺,細雨濛濛,時或夾雜雷聲沉沉。在黃山賓館,我挑選了臨窗的床鋪,此處近於1864米的頂峰。這一晚我久久未能入睡,是在用心靈去與自然交流著、溝通著。黃山漸漸安靜下來,午夜時忽然見空中有星光閃動,這時遠處傳來幾聲鳥鳴,更襯顯得自然萬物的和諧。


黃山:揮之不去的夢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時至今日,黃山那個寂靜的夜晚,仍舊是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的夢。“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不知我的這個願望何日才能實現!


黃山:揮之不去的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