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这 事 非 同 小 可

终于可以出省走一走了,我的省外之旅第一站是黄山。黄山在疫情之后的前几天突然“热”了一下,网络照片让我们看到,疫情之后突如其来的人流把黄山“挤爆”了,这是经营单位低估了大家对黄山的热情,作为热门景点的黄山,其实从来不缺人气。之前我数次上山,不论晴天下雨,山上几乎都是接踵磨肩,看到一个好的角度想拍张照片都会被挤得站不稳脚。若是有人被眼前黄山的烟云景象折服,想支起画架静静地画一张写生,那种被来往的游客挤得摇摇晃晃的窘态自然不敢想象。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这一趟我没有 “凑热闹”去爬黄山,而是去拜访山下隐身于市区的歙砚雕刻技艺传承人朱岱,在他的工作室,墙上挂着小可老师为他题的一幅字“境由心造”。小可老师熟悉朱岱,“境由心造”既是小可老师以此概括朱岱作为一个甘于寂寞的手艺人的日常状态,我想也是作为所有从事艺术创作的人的心境写照。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和制砚人朱岱一聊,自然就会聊到小可老师,我们都是受到小可老师艺术态度和人格魅力影响的对象,此刻又身在黄山脚下,人挤人的热闹景象想起来都有点堵心,我们便试图用小可老师的孤独的艺术家的身影与黄山深度对话的内容,来解读世俗之外的那个黄山。

黄山得天地造化成就了它的秀丽景象,但是,我想在没有相机和社交软件的年代,应该还是过去的文人、画家通过他们的文字,以及描绘于纸上的笔墨意境把激发了最初大家对黄山的向往吧。清初“黄山画派”的石涛、梅清、渐江,后来自称“黄山山中人”的黄宾虹,先后十上黄山的刘海粟都可以说是黄山的“代言人”,他们上黄山的时候虽然在体力消耗上要远甚于现在可以借助缆车等代步工具,不过,也让他们可以不受干扰地与黄山进行更“私密”的对话。我们看到他们传世的关于黄山的作品是静谧的,透露着浓浓的文人气而不食人间烟火。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发下宏愿要“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李可染先生,笔下自然也少不了黄山,也恰是这样的机缘,42年前,年轻的小可老师陪同父亲上黄山,开始与黄山结缘,因为父亲的缘故,他也让自己蜕变了一个角色,他和黄山的关系,不再是一个游客与景点的关系,不再去想着为了一睹黄山真容被裹挟在游人队伍里,匆匆上山又匆匆下山——他要用更大的耐心,更大的诚意,成为和父亲等前辈一样,可以安安静静地和黄山“单聊”的画家。因此,我们看到的小可老师在黄山上的身影,要么在漫天飞雪的寒冬腊月,要么在烈日炙烤的酷暑,要么在突如其来的雨天,一坐就是一天,一待就是数日。黄山在他身上看到了他区别于普通游客的那份韧劲,便也只能放下架子,和他不再见外,把自己的百变千姿都呈现到他的面前了。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水墨造化 李小可 2019年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听泉 李小可 2017年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天都雨后 李小可 2017年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黄山墨韵 李小可 2017年

“境由心造”,联想起小可老师为制砚人朱岱题的这句话,也联想到他几十年来,尤其是2007年就任黄山画院院长以来,他创作的黄山题材的系列作品,可以看出他在真实的黄山之外,在石涛、渐江、黄宾虹、刘海粟,以及父亲李可染笔下的黄山之外,重新创作的一个带有他鲜明的笔墨烙印的黄山。

作为黄山的“回头客”,我想,当我们明知自己一旦挤上黄山,就摆脱不了夹在人群中随波逐流的命运,这对于自己是一种遭罪,对于“黄山”而言,也不是它的本意。我们倒不如换一种思维,找一个较为完整的时间,把过去几百年来一代代为黄山“用心造境”的艺术大师们的作品逐一细品,跟随他们指引的路径,可以体会到一个真实的黄山之外的更多的黄山。

这事非同小可。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李小可|看黄山,还是看热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