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时孙权不杀关二爷,而是交还给刘备,会怎样?

天高云淡214180513


恐怕三国本身历史大方向不会改写,但会影响关羽个人,及关羽对后世的影响。简而言之,关羽会郁郁而终,英名尽丧,死后他也只能是个普通武将,后世再也不会尊关羽为神。

一、三国历史大方向不会更改

1、刘备伐吴为荆州


首先说三国历史的大方向。关羽死后,刘备确实有打出关羽复仇为借口伐吴,但是大家实际都知道,关羽就是个借口,刘备为的是荆州。所以,如果关羽不死,被送回益州,那刘备确实失去了以为关羽复仇的理由,但荆州不能不要,那是太重要的战略根据地。刘备集团的所有战略基础,就是《隆中对》所说,兼跨荆州、益州,候天下有变,两路出兵克复中原。故而,不可能因为关羽不死,刘备就不要荆州了,作为一个乱世枭雄,一切都是深思熟虑,包括伐吴,如果不奋力一搏,让刘备放弃荆州,没有可能。至于出兵的借口,太容易找了。关羽没死,也至少死了别的武将吧,至少死了士兵吧,再加上双方都坚称荆州属于自己,那什么“伤我将士、夺我州郡、虐我子民”这种口号,照样让刘备“名正言顺”出兵。

2、关羽回来不影响刘备伐吴结果


有人可能还会坚持认为,刘备伐吴是为了与关羽“同生共死”的誓言,且不说刘备与关羽结义这个本来就是小说情节,而且就算二人真的情义无双,恰恰相反,关羽死了,刘备还有那么一丝可能不出兵,如果关羽被送回来了,刘备真的非出兵不可。因为把关羽送回来,那是孙权对刘备的一种羞辱。那代表我都不屑杀你的将领,我就要打你脸。如果关羽死了,还可以说是壮烈牺牲,活着回来那就是代表连杀他的必要都没有,关羽既然在刘备阵营这么重要,而刘备可是不久之后就称帝的人,这种奇耻大辱,能忍?所以,关羽回来了,刘备必伐吴,不打不能洗刷耻辱。而关羽回来能避免夷陵战败吗?显然不能。以刘备在夷陵驻军的那种情况,他不连营都没办法放这么多兵。这不是一个关羽能解决问题的。所以,关羽送回来,刘备一样会夷陵战败,之后的历史,该怎么发展,还是怎么发展。

二、关羽本身名节受损

1、关羽若被送回益州,必定声名受损郁郁而终


解释完了三国历史的发展,再看第二点,关羽本身。关羽虽有斩颜良之勇、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毕竟丢失荆州,让刘备重要的基业毁于一旦。这种情况下,如果关羽没有被杀,送回益州,结局会如何?以关羽在刘备阵营的地位和刘备与关羽的交情,杀他估计不会。那就无外乎两种可能。第一种,因为丢失荆州之罪,丧师辱国,从此遭受贬谪,不再重用。第二种,知耻后勇,跟随刘备伐吴,争取戴罪立功。但是,之前已经说过,关羽就算跟去伐吴,也改变不了刘备战败的命运。那无论关羽是否参战,他都必须承担刘备也因自己失去荆州而导致进一步失败的罪名,这是他永生洗不清的耻辱。他只能郁郁而终。就算战死在夷陵之战,那也有一种他把刘备拖进泥潭的感觉,接连失荆州和夷陵战败,关羽的威名必定荡然无存。

2、自古享有极高美誉的忠臣良将多是为国捐躯或含冤受屈


不幸也是幸运,关羽是被杀的,挽回了一些名节,因为我们一般总会同情悲剧英雄,所以关羽历史上的战败被杀,让他多了一分凄凉的色彩,这也是关羽后世封神的一个关键。我们纵观历史,能够享有极高盛名的忠臣名将,多是为国捐躯或者含冤受屈。如伍子胥为劝谏夫差而自杀,杨业绝食而死,狄青被文官排斥贬谪,岳飞被秦桧陷害而被斩,文天祥、陆秀夫抗元至死,于谦蒙受不白之冤身首异处。这些人虽然也有不少战功,但如果没有身上那些悲剧色彩,恐怕达不到现今的威名。比如平定安史之乱的两大功臣郭子仪、李光弼,论战功,李光弼更显赫,但他晚年因为害怕宦官迫害而多次置朝廷危难于不顾,拒不出兵自保,这就有了瑕疵,不及郭子仪甘受宦官鱼朝恩迫害排挤而忠心不改。至少也要像薛仁贵一样,老迈之躯再赴沙场,卒于任上,也对得起一世英名。

3、关羽下场可比对于禁


如果关羽被孙权送回,那结局恐怕可以找一个人对比,那就是被他自己所擒的于禁。水淹七军之前,于禁官拜左将军,假节钺,是曹魏除曹氏夏后氏之外的武将中地位最高的。可是因为在支援樊城时被关羽水淹七军击败,又没有战死而是被擒。最后如何?等到关羽战败,于禁落到东吴,被东吴大臣羞辱,送回曹魏,曹丕表面宽荣,却让他去拜曹操的高庙,看到墙壁上描绘的庞德就义自己被擒的图画,羞愧难当,郁郁而终,获得一个“厉”的恶谥。这种情景,何其凄苦?

有人可能会说,于禁投降了,而关羽没有。可是,你知道关羽没投降吗?《三国志•吕范传》就提到过关羽曾送降书,被吕范识破关羽是意图诈降逃走,最终还是决定擒拿他。要知道,虽然关羽是诈降,但毕竟送了降书了,如果孙权不杀关羽,就可以宣称关羽是投降的。而你又知道于禁真的投降了吗?要知道,正史里写的都是“擒于禁”而不是“降于禁”,于禁也没有帮着关羽上阵杀敌,怎么就能说他一定投降了?之所以庞德被杀而于禁未死,这不取决于于禁,而取决于关羽,或许他认为于禁有用才没杀,而不是因为于禁投降了。但是,无论你投降与否,都是别人嘴里随便说了。这样的话,关羽也将背上苟且偷生的骂名。

可能又有人会说,三国时代,投降也正常。确实,如果是早期,普通武将投降真的挺常见的。但是关羽与于禁这样的不一样,他们地位已经相当高了。于禁是曹魏阵营外姓武将第一人,关羽更是刘备阵营武将第一人。这样的人投降,就只有遭受唾骂了。

故而,一旦关羽活了下来,无论是主观自愿还是客观被迫,都是名节有亏。这样的人纵然有武艺有智谋,也不会再被塑造成神。所以,关羽被杀是不幸,也是一种幸运。


伊耆角木


襄樊之战后,即便孙吴不杀关羽,大体方向上还是不会改变,吴蜀终究还是避免不了一场大战。

三国演义刘备冲冠一怒为兄弟有误

三国演义毕竟不是史书,是一部以三国历史为题材的小说,罗贯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之所以发动东征伐吴的战争,完全是为了关于自己手足兄弟,这显然有一定的错误。


刘备跟关羽的确很有感情,毕竟在自己非常没落的时候能够跟自己一路打拼的兄弟就那么几个,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襄樊之战关羽被魏国和吴国两国联手起来坑害,陷入重围的时候,刘备着急吗?也急;刘备想救吗?也想;但刘备也恨关羽,要不是关羽狂妄自大,藐视东吴群雄,又怎会把局面弄到如此地步,蜀汉大好局势付之一炬。所以即便东吴在夺取荆州之后不杀关羽,刘备可能不会重罚,但应该也不会再重用关羽,至少不会再让关羽独镇一方。



荆州才是根本

吴蜀双方最终兵戎相见,最终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双方对荆州的归属意见有所不同。

在东吴看来,荆州四通八达之地,且地处于长江中上游,是兵家必争之地,东吴得之进可以争霸天下,退可自保,尤其是以周瑜为代表的东吴主战派更是早已垂涎三尺必欲取之。

而在蜀汉一方看来,荆州也是不可或缺的根基之地,蜀汉一直以来战略部署大体上遵循着隆中对,取荆州夺益州占汉中等等。诸葛亮的隆中对说的非常清楚,刘备若想争霸天下兴复汉室。


第一点就是跨有荆益,同时占据荆州和益州,这是先决条件。如果连第一步都没有做到的话,接下来成功的希望就不大,所以东吴偷袭关羽夺走了荆州就是在断蜀汉集团的根本,在断刘备争霸天下的资格。

如果放纵东吴占据荆州而不理睬,兴复汉室就只能成为镜中月水中花。刘备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积极准备东伐孙吴,谁的劝告都不听,最终夷陵之战爆发。


所以不管襄樊之战后孙吴是否放回关羽,吴蜀交兵都是难以避免的,不为私情,而为了双方集团的利益。


龙武骁卫


孙权不杀关二爷,将关二爷送至刘备身边,孙刘关系依然会很紧张,关羽依然会被擒,张飞依然会重蹈覆辙,刘备依然要在白帝城托孤,历史虽然会拐一个弯,但大方向永远不会错,就如黄河,虽然决堤过,但永远向东流一样。



其实,关羽失荆州,绝不是因为大意,而是性格的必然,关于虽然武艺高强,为人忠义,但是他同样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傲慢无礼,唯我独尊,在他眼中,只有他的大哥和三弟,但这刘备却对他各种支持与放纵,张飞对他依赖与尊重,就是诸葛亮,对他也只能是各种引导,却无力约束,因而,如果关羽被孙权放回,自尊心重的关羽为了找回颜面,势必会怂恿刘备发动与东吴的战争,那样,孙刘二股势力依旧会重陷水火。而且,孙吴依旧会依附曹操。以刘备势力,可能与孙吴不分胜负,但东吴若有了曹操帮扶,刘备必败无疑,而做为此次战争的始作俑者关羽必也无颜活于世上。这样,刘备势力必然依旧要处于"存亡之秋"。



不要指望诸葛亮神机妙算,搬回一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诸葛亮虽智绝,但是如果关羽败回到刘备身边,关于一定处于歇斯底理状态,刘,关,张三人必是怒火烧燃,必是极端偏执狂热,听不进逆耳忠言,诸葛亮一人也难抵三人狂躁。况且白帝城托孤,不也是诸葛亮难抵刘备偏执而造成的吗?



所以即使孙权不杀关羽,将关羽放回,刘,关,张仍然逃脱不了死神的手掌。


萍风竹雨123


孙权内心是不愿意杀关羽的,原因是:1. 孙权只是希望取回荆州,还没打算和蜀汉翻脸;2. 孙刘联合抗曹,前中期一直是东吴的国家战略,毕竟两者实力,从始至终,都没有真正强过曹魏;3.把荆州搞回来,即便蜀汉不爽,短期内也没有实力强攻夺回去。因为荆州实在易守难攻。蜀汉要是倾巢而出攻取荆州,则曹魏必然乘虚而入。

因此,孙权最好的结果,也是最完美解决方案,就是:乘机夺了荆州,放回关羽。这样荆州拿回来了,蜀汉短期也没能耐夺回去,同时,因为三国鼎立姿态,孙刘联盟,同样也是蜀国主要战略,何况刘备理亏在前(当年说好借的,结果就不还了)。大家依然是好朋友,虽然内心很不爽。

结果,偏偏吕蒙围攻,杀了关羽。当时孙权是非常气愤的,这之前,孙权传了口谕,关羽不能杀啊。

如今你杀了关羽,刘备怎么可能忍,那是他一起打拼的兄弟啊,刘备倾巢而出,直取东吴,当时一路攻到了家门口。造成如此巨大危机,实在是吕蒙缺少全局观。

吕蒙放了关羽,以关羽那个时候的年纪,其实对孙吴政权带来的威胁相对小很多,何况刘备的主要目标,本来是曹魏。却因吕蒙贪功,为孙吴带来一次巨大危机。


花门酒家翁


咱得先说说孙权为什么要杀关二爷?

二爷是谁?虽说是刘备手下,却是独当一面的大将。刘备南逃荆州,找的就是二弟,他当时已是一军之主,所以在赤壁大战中为孙刘之外的另一路。

关羽威震华夏,连曹营大将战场相遇,都要躬身说一声"君侯别来无恙"?可以这么说,关二爷相当于一路诸侯。

所以孙权一定要杀关羽,留着他肯定要翻盘。这是一个大麻烦,就像一个壮汉整天在你家门前溜达,气哼哼的,手里还拿着把大砍刀,你能安生吗?

孙权夺荆州,跟曹操是有默契的。曹操大败于赤壁,对江南已经失去了信心,那么荆州是给刘备还是给孙权都是一样的,他需要考虑的是给谁对自己的好处最大。

一番权衡后,选择孙吴。道理很简单,就是离间赤壁大战中所形成的孙刘联盟,打破两家北抗曹操的既成战略。那么为什么给刘备就不行呢,因为荆州已然是刘氏的了,换个手效果更好。

这可是相当于孙吴三分之一的土地呀,孙权不可能不动心,明知中计也得干。于是背叛同盟与曹操亢泄一气。如果没有曹操呼应,孙权要拿下荆州可没那么容易。这是孙权杀二爷的第二个原因,有曹操背后做劲,杀他是向曹操表决心。

由于以上两条,孙权非杀关二爷不可。

人杀了,地占了,同盟瓦解了。曹操偷着乐。

刘备果然起全国之兵,顺流而下,誓灭东吴。孙权吓尿了,这时才知道贪图土地的恶果。

到底孙氏在江东经营已然三世,根基牢固,实力雄厚,人才济济,要不真的玩完了(这个优势一直保持到终了,吴国是三国中最后灭亡的)。

下图 关羽 (清 潘锦绘)



老圃


孙权要是不斩关公父子,在临沮放其一条生路,三国历史可能会改写。因为当关公逃回益州之后,以其刚愎的个性,势必起兵报东吴一箭之仇誓死夺回荆州,这一点以二爷在蜀神一样的地位,诸葛子龙一班人是拦不住的,刘备张飞肯定偏袒二爷的,吴蜀交恶必有一战。但以陆逊的本事,刘备阵营尚无对手,要知道孔明擅政治而短军事好谋而少武的,这场争斗只能是打打停停延续时日,荆州夺回几无可能。而刘玄德也不会拿老命与东吴相拼,从而就避免了后来的火烧连营七百里,那彝陵之败是灭顶之灾是颠覆性的,导致益州一蹶不振,以致刘备早死于白帝城中。这样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可多维持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吴蜀被曹魏一一击破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至于再后的历史演变,我们就不敢妄加推断了。


自由飞翔278766227


首先说明,这个可能性几乎没有。

当关羽大意失荆州时期,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抓住关羽,必杀之!

为何?

1:孙权深知关羽绝对忠心于刘备,所以对孙权而言不存在招降关羽的可能性;

2:孙权既然已经和刘备翻脸,那就要斗到底,必须让刘备断手断脚,实力大损,能够杀掉关羽或张飞那是求之不得的机会,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此次关羽落入孙权手中,必当做生平奇耻大辱,按照关羽睚眦必报、嗜杀成性的品性,这是一辈子都化解不了的仇怨,如果放了关羽,关羽必定会不顾一切对孙权进行报复,后果恐怕会很严重。

所以孙权既然已经和刘备翻脸,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斩杀关羽永绝后患!

如果现阶段关羽落入曹操手中,即使曹操再爱才心切,也必得挥泪斩关羽!

因为关羽嗜杀、滥杀,下手毫不容情,曾经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擒于禁、庞德,劝降无功杀庞德!虽说是各为其主,但是关羽比较凶残,已经和曹操部将结下了深仇大恨,很多人欲除之而后快!魏灭蜀时,庞德之子庞会灭了关羽满门!

但是题主给了我们一个假设的可能,如果孙权不杀关羽而是把关羽交给刘备,会怎样?

我设想:

关羽哪是吃亏的主!马上会纠集张飞,立即、马上、赶快进攻孙权,刘备也没法拦,只能一起去!孙权和刘备将是一场不死不休的大战,最后双方两败俱伤、元气大伤!





杏花依旧驻君颜


这是孙刘联盟破裂后的比较好的政治后果。

孙权派兵夺取荆州是正义之举,本来赤壁之战后刘备就是借荆州而驻守,孙权与刘备的谈判条件就是一旦刘备进占益州,就把荆州归还给孙权。刘备进占益州后一直拖延归还荆州,孙权派人到刘备处讨要,刘备只好答应,让到荆州找关羽办理,关羽死活不给,这才使双方矛盾激化。

吕蒙吕子明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取得成功,在军事上取得完胜,孙权最初的想法是不杀关羽,但吕蒙违背了孙权的意愿 ,擅自杀害关羽父子。

如果孙权不杀关羽,而是交还给刘备,在政治上就得了满分。荆州土地在法理上是属于孙权的,收回来是合理的,把失败了的关羽送还给刘备 则是孙权对孙刘联盟的重视,如果刘备感念孙刘联盟的重要性,继续维持和平友好关系,则孙,刘两家依然可以共聚曹操,维持在长江以南的统治。如果刘备以此为借口,与关羽,张飞率大军讨伐孙权,那刘备就在政治上理亏了,孙权可以公开与曹操结盟,抵抗刘备的进攻。

如果孙权不杀关羽,并且把关羽送给曹操,则体现了孙权高超的谋略,更体现出孙权的狡诈。这就给刘备出了一个大难题,如果刘备率大军讨伐孙权,那在曹操身边的关羽还救不救?如果刘备为救关羽而与曹操直接交战,则在军事上处于最不利的地位。如果抛弃关羽而直接讨伐孙权,则在政治道义上处于最不利的地位。


谷老师


孙权与刘备的恩怨起于荆州,刘备借了荆州就不打算还了,还派关羽长期驻守在那,令孙权如鲠在喉极不舒服,后来孙权打败了关羽,收回了荆州並且杀了关羽父子,把首级献给了曹操。

假设,孙权既己收复了荆州,又擒了关羽,目的己然全部达到,而采取见好就收的办法,不杀关羽,主动将他送还刘备。两国重新修好,领土问题暂时搁置,仍然采取联合抗拒曹操的策略,《三国演义》后面的故事将改写。但从长远看来,两国矛盾只会加深,不但不会重新合好,还必须将引发新的更大冲突。因为荆襄之地的领土之争的火药味还很浓。刘备绝不会因孙权交还关羽,而放弃失地。孙权吃到口的肉也不会吐出来,荆州对两家来看都太重要了。

所以一场爭夺荆襄归属的大战也会精彩演绎。

假设只是臆想,事实总与愿违。孙权劝关羽归降不成,还是把关羽杀了,才引起刘备报仇伐吴,被陆逊火饶连营七百里的惨败,而命丧白帝城的结局。





用户李森


孙权如果不杀关羽 而是将其送还给刘备,那么张飞、刘备可能都不会死,吴、蜀两家的大战应该也不会发生。孙刘依然会保持既有的联合抗曹之局面。为什么会这么判断,是因为——-

荆州虽然重要,是诸葛亮与刘备谋划天下大计中的一个战略突前支点,但毕竟占据西川、控制汉中、经营西南才是刘备的根基。而且从曹 孙 刘三家实力对比看,刘备实力最弱,他当初之所以能占据荆州,是因为孙吴感受到了曹操的巨大威胁,所以联刘抗曹,进而容忍刘备占据荆州,以为江东屏障。可是当刘备取得西川 汉中,三国鼎立后,形势发生变化,曹氏和孙氏不能忍受刘备做大,才打起荆州的主意来。所以对于刘备来说,守得住荆州当然更好,守不住这个战略支点也没什么大关系,反正实力所限,再加上孙刘联合不如从前融洽,自己也没有实力再占据这个军事重镇。丢就丢吧

可关羽不一样!!想当初桃园三结义,刘备 关羽 张飞对天盟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三人情同手足、亲如一人、荣辱与共。关羽 张飞对于刘备而言,那就如同自己的性命一样重要。孙权明知刘备 关羽 张飞的血肉关系,仍然斩了关羽,连带害了张飞性命,刘备能不跟他拼命么? 虽然这仗孙权最后是胜了,可如果诸葛亮脑子一热也支持刘备伐吴呢?后果不堪设想!

相对来说,对刘备而言,关羽比荆州重要的多。如果孙权不杀关羽,把他送还刘备,刘备应该不会那么不管不顾地找东吴拼命,再加上诸葛亮的晓以利害,应该不会有后面的战争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