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哪个更适合激励负重前行的人们?

黄蜂二师兄


如果在这里面对比的话,仅仅对于我而言,刘备当属第一;如果再扩大点,朱元璋当属第一;

几代人的积累不仅包含贫穷还有富有;上面的这四个人笼统的可以分为两类:从普通人到人上人的刘备以及本身就是人上人的曹操、孙权和司马懿;

我要说的是虽然后世对刘备冠以各种头衔,什么皇叔、什么皇帝呀,但是谁又能够知道刘备这些称号都是自己从最开始当小贩走上去的;

从所谓的最卑微的职业开始,到最后最崇高的位置,这是付出了什么?这里面的东西有很多都值得我们现在的这些“穷屌丝”学习,极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有可能知道买东西的时候,为了几毛钱和商贩争的面红耳赤的感受;很是恰巧,刘备在这方面的经验十足,往往能够很快的将鞋子买了,而且还是高价;我们还有可能为孩子找一个补课老师而像没头的苍蝇乱撞,很是恰巧,刘备又有这方面的经验,当初能够师从卢植,还是硬着脸皮跟着好友去学习的;我们有很多做生意的人都知道生意失败后的惨淡心情;恰恰,刘备因为能力的原因先先后后做了多次生意都以失败告终……

就是在这些受辱、惨淡的环境下慢慢的扛下来,走下去的,也走出了一条普通人的康庄大道;

至于后面的曹操这些人,他们无疑都是很有名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成功的人,他们的很多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他们缺少了一个从普通人到人上人的经历,在进行很多事情的时候会一叶障目;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用刘备的前半生和刘备、曹操、孙权、司马懿这几个人的后半生激励你我,我想负重前行的我们会更有奔头。


术业专攻


最适合激励负重前行的这个人非刘备莫属!理由如下:

一、草根出身,和绝大多数人同病相怜

先来比一比四个人的出身,刘备是草根出身,而曹操、孙权、司马懿都是含“金汤匙”出身的:

  • ——曹操。出生于宦官世家,祖父曹腾是东汉后期著名的宦官,历侍四代皇帝,且不像一般宦官那样弄权,声望很好,被封费亭侯。父亲曹嵩其实是曹腾的养子,曹腾死后不仅承袭了曹腾的费亭侯爵位,而且还官至太尉,位列“三公”。所以曹操是名符其实地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并且与同是三公后代的袁绍是少年发小。曹操也是因为三公之后,所以不到20岁就被举为孝廉,不久就担任洛阳北部尉,用五色棒打死了中常侍蹇硕的叔叔蹇图,后又历任顿丘令、济南相。曹操陈留起兵创业的时候,虽然募的是义兵,但因为家财丰厚,又利用三公之后的名望募得民间资金资助,所以曹操虽然兵力不多,但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还是灵魂人物。讨董失败后,占据兖州作为创业的资本,历经艰难创业成功。


  • ——孙权。出生不如曹操显赫,但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据说是兵圣孙武的后人,世代在吴地为官,父亲孙坚因为战功被封乌程侯。孙坚讨伐刘表战死后,兄长小霸王孙策负重创业,打下江东,被封吴侯,曹操都避其锋芒。孙策被许贡门人杀死后,孙权继承的是父兄基业,坐拥江东六郡。在整个三国乱世中,爆发了三大战役,孙权的东吴获得了两次胜利。孙权不是创业英雄,而是守成之君。

  • ——司马懿。是项羽时殷王司马卬的后代,高祖司马钧为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鐫为颖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司马懿也是地地道道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兄弟八人共称“司马八达”。司马懿看不上曹操是“阉竖之后”,一直装病不愿出仕,后来被曹操强征入仕,没想到后来篡了曹魏的天下。

  • ——刘备。中山靖王之后,因为汉武帝推恩令,封地越来越小,最后无地可封,沦为平民。祖父刘雄被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父亲刘弘早亡。刘备与母亲织席贩履为生,沦为地道的“草根”。但刘备人穷志不穷,少年就有大志,后来利用天下大乱之机创业,最终在60多岁创业成功,三分天下有其一。


与另外三位相比,刘备出身最寒酸、最草根。而另外三位不是公侯之后,就是首都市长之后,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刘备和人家起点就差得太远。

但刘备的情况却具有普遍性,我们绝大多数芸芸众生,不都是草根嘛?我们绝大多数人不是都是和刘备一样,既没有握有大权的“爹”可拼,也没有有本事开大公司的“兄长”可接班,更不是什么富二代、高富帅、白富美。我们绝大多数人其实都和刘备同病相怜,都是普通人。

刘备能从一个编草鞋卖席子的贫民成长为一方诸侯,打下三分之一江山,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才具有典型意义和激励价值,也符合“艰苦奋斗”的主流价值观。

而曹操、孙权、司马懿,如果推崇他们,其实就是鼓励我们去拼“爹”、拼“兄长”,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法学、也没得“拼”。而司马懿靠篡夺人家资产发家,更是一个“投机”分子,鼓励我们学习司马懿,难道要鼓励我们学习司马懿的“投机”和“不正当竞争”?

二、零基础创业,符合绝大多数人梦想

刘备不仅没有身世显赫的爹可拼,爹还死的早,撇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刘备小时候就帮助母亲编草鞋、织草席子买,显得非常懂事,符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传统文化。

但刘备人穷志不穷,年纪轻轻时就有大志向。

刘备家里东南角上有棵五丈高的大桑树,远望就像天子诸侯豪车上的华盖,刘备小时候就说过将来要乘此“羽葆盖车”: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创业需要三个条件:金脉、人脉、智脉。

刘备想创业,但这三个条件都不具备,刘备就从零起步,零基础创业:

首先,拜师卢植,提升“智脉”。刘备15岁时,他母亲就送刘备拜师九江太守卢植,学习儒家经典及各种学问。但刘备对书本这些主课学习兴趣不大,却对骑马、遛狗、打猎、音乐这些“副科”情有独钟,没想到歪打正着,这些副科在乱世成为刘备创业利器。当然了,作为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刘备很喜欢打扮自己,再加上长得也算帅,特别是耳朵大、手臂长,显得与众不同,也不知道刘备是不是想借此引起“白富美”的注意。不管刘备有没有在学习期间邂逅“白富美”,但拜师卢植确实让刘备学到了不少本事,为刘备将来征战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人以群分,广结“人脉”。刘备在卢植那儿学习时,同窗好友还有刘德然、公孙瓒,公孙瓒比刘备年长,刘备喊公孙瓒大哥。刘德然和刘备是同宗,二人关系也不错,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就经常资助刘备,刘元起的老婆不愿意老公花冤枉钱,刘元起说刘备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要是搁现在,刘元起妥妥的一位风险投资者。刘备还喜欢结交那些“豪侠”,也就是孔武有力的武夫。关羽、张飞都是平民,但因为武功高强,刘备就与他们俩结交,成为他创业的左膀右臂。

其三,展示自我,喜得“金脉”。刘备因为长得比较特殊,耳朵大,自己转头都能看见;手臂长,双臂自然下垂,手都能过膝盖。刘备因为长得“特殊”,所以他干脆就少说话,喜怒不形于色。而多进行形象展示,那个时代相面的人多,许多人都觉得刘备相貌不俗,将来定是贵人。中山有两个贩马的大商人苏双和张世平,经常到涿郡做生意,偶然见到刘备后,非常惊奇,就对刘备进行了风险投资,经常资助刘备金银财货。于是刘备有了“第一桶金”,招募了一些人马,利用天下大乱,正式起事。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刘备一开始“金脉、人脉、智脉”俱无,但因为存了创业的心,通过努力学习、结交朋友,最终拥有了智脉、人脉和一定的金脉,具备创业的初步条件,并走上创业之路。

我们绝大多数人,虽然不能说三脉俱无,但绝大多数人金脉没有、人脉不足,智脉也有限度,和“零基础”差不多。但只要我们树立坚定的创业之心,勇敢地迈出去,总会有“天道酬勤”的那一天。

零基础,去创业,我们大多数人不都有这样的梦想吗?刘备成功实现了梦想,我们为什么不能?这就是刘备身上具有的现实激励意义。

三、肩负“家族、国家”两大复兴重任,堪称绝大多数人楷模

要说“负重”,刘备的身上肩负的担子最重。

刘备是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推恩令后,刘备的祖上也是侯爵,这个侯早期是县侯,比东汉末年的亭侯、乡侯要强多了。

但随着层层“推恩”,封地越分封越少,最后都沦为平民,这就相当于中山靖王的后人大多数基本都是平民状态。

刘备是应该为祖上骄傲的!现在家道衰落,让家族复兴,恢复家族当初的“王者荣耀”,是刘备的愿望,也是刘备这个穷孩子早年立下的志向。

而东汉末年,汉室衰弱,董卓擅行废立后,大汉名存实亡。

特别是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彻底架空了汉献帝,东汉进入群雄割据的末世和乱世。

刘备作为汉室宗亲,目睹乱世之下,江山困危、社稷陵替的危局,心内如焚。但是汉室那些大宗的皇亲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没有什么人站出来。一些当了州牧的刘姓宗室如刘表、刘焉、刘繇等,都拥兵自重,只想割据,全无匡汉心里,更无扶汉行为。

刘备没办法,他这个织席贩履起身的小宗平民宗室,不得不承担起整个大汉复兴的重任。用现代的话来说,这也许就是历史赋予的重任吧?

刘备一介平民,最终却肩负起“家族复兴”和“国家复兴”的两大重任,这两副重担很沉重,但刘备挑了起来了。

刘备挑起这副重担以后,机遇也同时出现。那就是如果创业成功,那么刘备这支宗室就有可能从小宗翻身为大宗。

只有大宗才能设宗庙,祭祀高祖刘邦。刘备后来称帝后,就在成都设宗庙祭祀高祖刘邦,实现了“王者荣耀”。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以下。

刘备用他的负重奋进诠释了什么叫“能力强、责任重”,也给所有有能力的人提供了一个楷模和典范!而这一点最符合题主所提的问题了!

四、初心不改,是绝大多数人学习榜样

创业如同逆水行舟,不仅是“不进则退”这么简单,更多的时候会被狂风巨浪掀翻。遇到困难和挫折以后如何处理,是考验创业者最大的难题。

“不忘初心,有始有终”是伟大创业者的共同特点,刘备作为成功创业的英雄,同样符合这八个字。

刘备自从得到苏双、张世平资助的第一桶金创业开始,几乎是屡战屡败:

  • ——打黄巾好不容易得个安喜县尉,因鞭打督邮而丢掉第一个官职;

  • ——在下邳帮助毌丘毅剿贼,任下密丞,不久就丢官了;


  • ——任高唐令时,被黄巾贼攻破高唐,只得投奔公孙瓒;

  • ——任平原相时,被同宗刘平派刺客刺杀,好在人品好,刺杀未遂;

  • ——陶谦死后代理徐州牧,被吕布偷袭,老婆家眷都被吕布抢走;

  • ——在小沛时,又被吕布攻击,败投曹操;

  • ——再夺徐州后,又被曹操击败,老婆家眷和关羽被俘;

  • ——在汝南时,又被曹操击败,投奔刘表。刘表既用刘备,又防刘备,在新野时,击败了夏侯惇;

  • ——刘表死后,曹操南征,刘琮投降,刘备又在当阳被曹操击败,最后九死一生逃到江夏与刘琦会合。


刘备创业一生,失败无数,但是依然初心不改,矢志创业。

在刘表处一呆就是七八年,只有一个新野小县立足,因为战争少,经常感叹“髀里肉生”。

但刘备依然不恢心,积极寻访贤才,以图东山再起。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备在荆州得到了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命运从此改变。

诸葛亮不仅为刘备献上创业规划书《隆中对》,而且在危急时刻,渡过长江,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在赤壁大破曹操,从此扭转刘备屡战屡败的局面,先取荆州三郡,又西进入蜀,取得了益州、汉中,实现了三分天下的初步创业目标。

刘备从20多岁开始零基础创业,到了61岁于成都称帝,用了40年时间再创业成功。虽然说没有完全实现家族、大汉双重复兴的任务,但延续了汉祚42年,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

刘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持之以恒创业精神,也给我们绝大多数人树立了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综上,刘备出身草根,用40年时间,从零基础创业到创业初步成功,中间经历无数艰难困苦,依然初心不改,最符合“艰苦奋斗、负重前行”的激励典范要求!比起那些靠拼爹、拼兄长、投机取巧的人来说,刘备更具有典型意义和学习推广价值。


一叶碧云


关于“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哪个更适合激励负重前行的人们?”的思考,是这样。

这四位《三国演义》的巨人,都非常适合激励人们负重前行。如果不得不四选一,当然是刘备啦。

首先,刘备没有像曹操那样家藏金穴可以招兵买马,甚至做出盗墓掘金的事。所以很难异军突起,连马超的实力都没有。

也没有接盘侠孙权那么得天独厚,年纪轻轻就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虎聚一方。

再者,更无法像司马懿那样做到洗耳不闻亡国音,还那么能熬岁月,熬的天下英雄纷纷陨落,不念前情反噬恩主。江湖上,有些人情可以一还一报,但有些人情永远也还不完,像父母之恩,女娲大禹等圣神之恩,那样的大恩永世难酬。不论曹魏怎样,司马氏都不当僣越篡权,天地怎可易位。

所以,刘备虽然说是一无所有,但还是责无旁贷的挺身上路,才感动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情同手足,真是一个好汉三个帮啊,后来陆陆续续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热血燃烧的俊杰纷纷加入刘备阵营,可如果没遇到卧龙岗上的卧龙先生,恐怕刘备这一生流寇的形象也就这么地啦,但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枉驾三顾草庐,对诸葛亮说,我刘备志尤未已,诸葛先生不帮我如天下苍生何?于是诸葛孔明就答应刘备,为刘备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人们只听闻刘备开国做皇帝,很享受。却不知,所有辉煌之前的奋斗努力,因为刘备从没忘自己要干啥,也从不会被时尚流行的理念迷惑,还不会被妻妾儿女温柔牵绊,更不会被强权军威吓倒尿裤子。不管未来如何,刘备都深知自己责任大而一往直前的坚持决绝的走下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这就是无私的人间大爱,其刻骨铭心的奋斗征程远远贵重其当皇帝的成就,如果不摆正心态打心底敬虔自己的事业,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也就谈不上什么后来的成功。不要看人家成功啦,经过琢磨看到一点门道,就兴奋的也要分一杯羹,复制传奇,现实很快就会给热情似火的突发奇想浇盆凉水,顿时由满怀期待变形一脸茫然,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面香啊。

只有,不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化,我们都不改初心,按计划行事,不辱使命。不论多少山重水阻,都如指南针那样,方向永恒不偏左右,栉风沐雨,逾越荆榛,迎难而上。舍弃沿途风景观赏的情怀,藏好莫负亲友的嘱托和期待,才能善始善终。

每个婴幼儿沉睡露喃喃自语的微笑,离不开父母的怀抱背负和守护。每一个快乐幸福的人,都离不开边疆子弟兵不求回报的付出。这就是可贵的情感,人生的大爱。

所以,我们要像刘备那样,为啦理想自律自强负重前行,才会赢得绚丽的彩虹。



唐燏00


我认为司马仲达当之无愧,他充分诠释了一句话,活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晋宣帝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民间称其为“冢虎”,有鹰视狼顾之像,文武全才,为人特别能隐忍。

而隐忍这个词特别适用于那些负重前行,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他们需要保护自己的家人,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所以他们只能隐忍,打掉了牙齿往肚子里咽,只为等待苦尽甘来。

一、避无可避,不如勇敢面对

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初期,司马懿一直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角色,出身司马家的他,娶妻张春华,生下了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懿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汉朝时有“月旦评”,即对有潜力,有能力的年轻人进行风评,当时司马懿得到的评价很高,虽然他无意出名,但避无可避。

曹丕看中了司马懿的才华,征辟他为幕僚,司马懿虽然设计假装风痹,也未能幸免,最终加入了曹丕的争储阵营,这是他第一次避无可避。 曹操让司马懿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二、面对刁难时,勤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很重要

随着相处日久,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还梦到了“三马同槽”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维护他,而得以无事,于是,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三、挑选适当时机展露才华

司马懿入仕时,以文官身份入仕,随即展露了其极强的政治能力,曹操在世时,他多次向曹操献计,包括“得陇望蜀”等多个计策再后来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曹丕即位后,司马懿辅助陈群又进言“九品中正制”,还建议曹丕限制宗室权力,最后都被采纳,这些都证明了司马懿极高的政治能力。

此外,在后期曹魏阵营缺乏统帅大将的时候,司马懿又披挂上阵,战吴斗蜀,特别是与六出祁山的诸葛亮多番争斗,不仅成功击败了蜀国的来犯,还将军权从大将军曹真手中夺了过来,牢牢掌握在手里,通过不断地树立威信,安插亲信,长安方面的曹军已经悄悄改名为“司马军”。

四、装病装傻,等待时机

因为司马懿在魏国权力日盛,曹丕、曹睿都对他警惕不已,多次打压他,撤官免职是家常便饭,特别是到曹爽把持朝政的时候,更是全面围堵司马懿,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司马懿在遇到这种局面的时候,并没有针锋相对,也没有抱怨指责。司马懿通过装病、装傻的方式,让对手放松警惕,再通过笼络邓艾、钟会等人才,阴养死士等方式,积蓄力量,伺机而发。


五、抓住时机、一击必中

终于,司马懿期待已久的时机到了,趁着曹爽带皇帝出巡的计划,司马懿带领死士占领武库,封锁城门,拿到太后懿旨,占据先机。当然,此时的司马懿手里只有一个城,而曹爽手中还有小皇帝,如果向四方发文讨贼,胜负还未可知,可是司马懿直接洞察了曹爽的内心,他了解这个草包一样的对手,诱骗曹爽放弃兵权,放弃抵抗。最终司马懿成功夺取了曹魏政权,直接摘了桃子。


总结 司马懿笑到了最后,三国鼎立的也最终三家分晋,天下回归一统。生活中到处都是负重前行的人们,他们在坚持不懈,不断奋斗着,希望他们也能像司马懿一样苦尽甘来,实现理想抱负!


月老头


大多数负重前行的中年人,会很理解刘备的。

小时候看三国,觉得赵云最帅最牛。二十多岁虽然有了小小的压力,但依然对未来充满乐观,当时觉得曹操最牛,霸气。等到了三四十岁,上有老下有小,吃喝拉撒干啥都要花钱,自己的工作又累又不赚钱,负重前行。这时候再读三国,就觉得刘备最值得佩服。

至于司马懿,估计年龄再大一些,生活更稳定一些之后,也会对他更感兴趣吧。

什么是“负重前行”?这个还真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的。不到养家糊口的年龄,不经历大起大落,是很难明白“负重前行”的。

刘备在荆州跟着刘表混的时候,有一次参加酒宴,中间上了个厕所,回来之后忍不住泪流满面。刘表很好奇,就问咋回事。刘备回答说:“我以前都没离开过马鞍,大腿上一点赘肉都没有。现在不怎么骑马,腿上长出了肥肉。时间过得太快了,我马上就老了,但还是什么都没干成,实在是感到悲哀啊!”


此时的刘备应该是40多岁了,人到中年,正是“负重前行”的年龄。

现在40岁左右的人,大体上应该能分三类:一是家庭条件不错,工作稳定多金,享受生活;二是工作虽然稳定,但是挣不到钱,不敢辞职,只能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三是被逼无奈,大胆创业,要么前途渺茫,身心憔悴,要么负债累累……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第二类第三类,累,没地方说。

刘备也是喝了点酒,悲从中来,没忍住才掉了眼泪。年轻人喝了酒,往往有些轻狂。中年人喝了酒,忍不住吐槽生活,刘备才更像普通人。

40多岁的人了,就算搁现在,都会觉得身体素质没以前好了。东汉末年的时候,大多数人的寿命还没这么长,刘备已经算是年龄很大的。但是,他还是啥都没有呢,怎么能不悲伤?但是,悲伤也要接着拼啊,不然还能怎么样?


刘备是不是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当然不是,他是在努力活下去,并且尽量活得更好。

20岁的时候很容易说理想、目标,你再问问40岁的人,有多少还能天天扯理想?孩子的补课费凑齐了吗?过年孝敬父母的钱准备好了吗?答应给老婆买一套好化妆品做到了吗?

你不能天天矫情,不能随便找人吐槽,只能低头干活,努力赚钱。

刘备就是这样,打不死的小强,努力活着,就有希望。

更关键的是,不管多难,刘备都从未放弃。称帝的时候,刘备60岁了——回到十多年前,他在刘表的宴席上痛哭流涕的时候,谁能想到他能混这么好?

所以,少喝毒鸡汤,少讲大道理,少扯伟大的理想。负重前行的人,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下去,总会有出路的。

当然,上面这些话仅仅针对压力巨大的中年人,年轻人该谈理想还是要谈,有钱人该享受生活还是要享受……


七追风


我觉得刘备更适合。

什么叫负重前行?说白了,就是挑起责任的担子进发,“寻找更光明的未来”。

刘备非常符合这一特点,论起雄心,孙权这个败家子完全不能和曹操,刘备相比,孙权苟活了一世,一辈子窝在江东。完全没有他父兄那种气魄。

大部分负重前行的人们都有几个相似的特点:1.没有地位2.没有资源3.不受重视4.努力奋斗。刘备正是如此,开始就是一卖草鞋的平民,虽然有着“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但在三国时期,没兵没将空有身份是没什么用的,刘备也正是如此。

其次,刘备的奋斗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最开始打黄巾,到后来三英战吕布,后不容易有了点名气,当上了一个小县令,却又为贪官不容而辞官,后来寄身于公孙瓒帐下,有了一小块地方,后来终于靠着陶谦之托得到了徐州,却又被吕布抢走,后来在长坂坡又被曹操所败,几经周折才终于创立了蜀国。这样的小人物成长更适合激励普通人不是吗?

再来看看另外三人都是如何成家的。

曹操,他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并且心思敏锐的人,他的身份最初的就不简单,他是一个中常侍的干孙子,曹家一家子都不简单,最开始跟随曹操创业的夏侯惇夏侯渊都是三国排名靠前的猛将,堂弟曹洪,曹仁都是不可多得的猛将,放在现代,最贴切的应该是那种靠机会上位的上层。

孙权,其实我本人最厌恶的就是孙权,一没有雄心壮志,二身为主公,却没有主公该有的善断,三是喜欢下黑手,耍不要脸,必要的时候连自己亲妹妹都能出卖,四是眼光短浅,孙权靠着父兄打下的江山成为了吴主,后期昏庸,放在现代,最贴切的应该是那种不学无术的富二代。

司马懿,司马懿是有头脑的鬼才,放在三国也是数一数二的顶级军师,他深谙处世之道,好“忍”,但要注意一点,他不是平常人,他是那种故意不发亮的金子,而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司马懿无法用来激励常人,他更适合诠释那句毒鸡汤“丑小鸭之所以能变成天鹅,不是因为它努力,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天鹅”。



两世之约i


我认为是刘备。原因有二,第一,起家底子最薄;第二,发家过程更曲折艰辛。

家底

曹操

曹操的家庭条件不说是大富大贵,但起码是中产阶级了。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东汉末年颇有威望的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汉顺帝时期曹腾已是皇帝近臣中常侍,后来曹腾因为拥立汉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大长秋”(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在宫中侍奉30多年,颇有根基。

曹腾死后,曹嵩继承了侯爵之位,并且在汉灵帝时依靠买官升任太尉,位列三公之首。说到这儿,大家都明白了一点,曹操绝对是“家里有矿”型的,尽管后来曹嵩因黄巾之乱被罢免。而曹操起兵时,夏侯惇夏侯渊兄弟,曹仁曹洪为首的两族名将都追随左右。

曹操起步,不止有钱,还有人。

孙权

罗贯中:谁道江南少将才?明星夜夜照文台。欲诛董卓安天下,为首长沙太守来。

这是罗贯中对孙权的父亲孙坚的高度评价。孙坚在世时,南征北战,战功卓著,带出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将领,军队,为当时不可小觑的地方军阀。后来孙策继承孙坚的权位,东渡长江,打下一片天地。

也就是说孙权接班的时候,是个“好摊子”,他爹和他哥已经为孙吴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孙权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图为《三国》孙坚带着孙策及幼时孙权杀入被董卓焚毁的洛阳)

司马懿

司马懿在曹操时代,因支持曹操称帝,获得一些曹操的信任,在魏廷本就有了一席之地。而后辅佐曹丕争得大位,从而深受器重,而后由于卓著的军事才能,魏廷不得不委他以军队统帅,抵御蜀汉的进攻。在这些过程中,司马懿的追随者逐步增多,势力渐大,直到曹魏宗室无能人能抵抗之时,窃取了大权。

而且,司马家族本身就是根基深厚的大族,他利用家族势力以及在曹魏任职期间培养的势力,最后成功,他更像是一个衣食本无忧,但却不安现状实现大志的人。有难的地方,却不是最难。

刘备

终于到刘皇叔了,说是皇叔,这还不是看别人怎么称呼。一开始拉了两个合伙人老张和老关,但也就这两个人。

相对于其他三个,刘备既不在名门望族之内,也没有良好的家庭条件,别说小资,温饱怕都是问题。幸亏老张开始还有点富裕,不仅出人,还出钱出粮,总算还能拉那么一些个人。

发家过程

其实前面的底子薄,就注定了发家更艰难。因此,这里就只聊聊刘备。我把刘备从起兵到占领益州称帝之间的过程以诸葛亮的辅佐为分界线。

01 诸葛亮出山之前

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几乎是输的“体无完肤”,裤子都要当了,快自闭了都。屡战屡败败败。

公元188年,因镇压叛乱有功,封了个安喜县尉(今河北定州市区冬),打了督邮,跑了,投奔公孙瓒,跟公孙瓒曾是同学,交情也不错,所以公孙瓒对他也还够意思,给了他一个县让他去干,但终究也就是个县。

后来救陶谦,得了徐州,张飞守城,因鲁莽,让吕布将徐州偷了去,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十年买了一套房,最后房产证儿上写上了别人的名字。不仅房子没了,老婆们也丢了。

随后投奔袁绍,不受重视;依附刘表,被挤兑,缩在新野这么个小地方。刘备从公元184年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到公元201年“蜗居”新野,17年了,仍旧是浪子,飘过来荡过去,还不受待见。跟其他诸侯干架又干不赢,老张和老关,开拓市场还可以,搞策划包括他自己,那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好不容易有徐庶了,结果是一朵昙花!


好在,上天还没抛弃他,送来了诸葛亮。

02 诸葛亮出山之后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肯定没有小说里写的那么神,还会妖法,但是智慧谋略即便在那个智谋高手云集的时代,也是出类拔萃之辈。

有了诸葛亮之后,老刘的日子的确比之前要好过了许多,起码通透了许多。占荆州,夺益州,联孙抗曹。这线路就算是被定下了。

博望坡小胜,曹操亲征,老刘逃跑,联合孙吴赤壁大胜。赤壁赢的确实很体面,但是刘备依旧是最弱的那一方,依旧没有立足之地。

诸葛一番骚操作,总之死皮赖脸的荆州算是“忽悠”到手了。随后收得凤雏,还没用多久,却在取益州时牺牲了,不然也许蜀汉能多“活”好些年。

结语

刘备白手起家,经历的险境和苦难比起其他三位肯定要多要重,尤其是前期不停的输,十数年的不得志,那对于当初的意气风发绝对是沉重的打击,但是他最终还是成功了,也正因为他是白手起家,也就更趋近于普通人,所以激励人心的程度自然也就最大!



史海浮沉假行僧


看完三国的人不难明白,整体下来各国运气都不太好,算明白下来就是刘备一直死大将,曹操这边一直死皇帝,孙权这边一直死都督,关键核心人物一死再死,留着长命司马懿捡现成。刘备做人再好也是一堆敌人,曹操再奸也有挚友亲朋,孙权两面人随风摆却也是两边不讨好。司马懿能隐忍固能能成大事,但情商和格局都不高的人注定不能走得更长远。如果非要选一个我觉得选还是选情商比较高的曹操,宁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要做好人一定要比坏人更坏这样的人更适合在阴暗环境中负重前行逆生长。



山逢绝顶


负重前行,说明身上有东西,至于是什么东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从这一点看来,我认为曹操符合题主的答案。

刘备的目标不是很明朗,也许就是活下去。至于所谓的光复汉室,刘备表示我没说过。若是找个偶像激励自己,刘备是个不错的人选,话说失败半生,却能站起来的又有几人?

孙权大概就是保住手里大权,在江东世家间不断挣扎,想看权斗的可以看看孙权。

司马懿有能力,有野心,但是名声不好。若不在乎名声,学学司马懿也不是不行。但别光学司马懿的忍,对局势、人心的把握,司马懿可玩得炉火纯青。

曹操看似一生顺利,却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对外,东汉末年的军阀几乎打个遍,对内,从头到尾同世家斗个不停。这样的人不是更适合激励负重前行的吗?有了斗志,才能更好前行,不是吗?

曹操赢了,曹家却输了。一生提倡简朴,就是同世家的奢华做对抗。求贤令,就是同世家对人才垄断的对抗。

一个人终究赢不得大势。这一点曹操和诸葛亮很像,俩人都是逆势而行,哪怕头破血流,仍砥砺前行。

曹操被张绣杀得大败,儿子死了,侄子死了,爱将死了,可为了大业,照样接纳张绣。

曹操兵败赤壁,走在华容道上,仍嘲笑刘备放火早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曹操赢了呢。这心态也是没谁了。

曹操突袭乌巢,真的是拿命在赌,赢了回家吃鸡,输了袁绍吃鸡。

曹操的败仗不比刘备少,却能同刘备一样再次站起来,这一点是成大事者共有的优点。所以,若想负重前行,看看曹操吧,有旺盛的斗志,有良好的心态,还有一定的比格(玩笑)。


卧牛说历史


李安曾导演一个获奖电影《少年派》,一位印度少年和一支老虎在一条船上,彼此互相伤害不了对方,还要在船的两头保持平衡,就这样艰难的保持弱平衡中活下来!


曹操、刘备、孙权都不容易,但是最起码他们手里都有东西,而司马懿却是无兵权,也无法造反,因为他是曹丕的托孤之臣,而曹睿对他却几次都要下毒手,还好他够机灵躲过几次劫难。

第一回做统帅就遇到强手诸葛亮,只好忍气吞声坚守不出,就是削去官职又重新启用时,也是临危受命,让他去啃最难啃的骨头,好在他够胆魄迅速剿灭孟达,又占领要害街亭,逼的诸葛亮只好撤兵。



司马懿赤手空拳就势、顺势、借势,受曹睿排挤,像极了负债累累凡事本来已经很难又要起死回生的状态,他的隐忍和智谋也是确实高人一筹,这样才保证他在曹睿眼皮底下活着,而且活出个样,最后让司马昭能够坐上皇帝宝座。
负债累累者很多情况下抱定:缩头也是一刀,伸头也是一刀的心态,内有原则方向外有灵活应变,不但要保证暂时能缓解要账的压力又要找到翻身的动力,在与虎狼共舞


的同时还要能驾驭住虎狼获得收获。
人生即是取经又是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