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在打小孩,我是“無能家長”發洩情緒

上一篇無能的家長打小孩,我寫了向孩子自嘲表演“發飆發狂”,還有努力控制自己不對小孩發飆發狂。

今天寫一寫我為何有這個觀點。

有一日,我一邊用語言鞭策(吵)小朋友寫作業,一邊手拿手機刷刷刷。

刷著刷著,看到群友們在聊“中醫有沒有用”這個神話題。

一方說有用,舉出各種實例。

一方說沒用,列出各種事實。

雙方言來語往,興奮激烈。

真是為隔離在家不能出門的群友們提供了一個鮮活的話題。

我前幾年得了慢性蕁麻疹,求診的醫生給我說吃西藥只能一時緩解症狀,不能除根,只有中醫治療才能徹底治好該病。後來我又患上免疫系統疾病,在中西醫結合科接受治療,我的主治醫生看了我的舌苔後,給加了一種中成藥調理身體,服用該藥後,我的慢性蕁麻疹得到很大程度緩解。

我不是賣藥的,我只是實事求是說經過,證明我從中醫那裡得到過真實的好處。

又有一段時間,身體非常差,嚴重時會一兩日不能進食,當稍能進食後,身體還未恢復,仍極度虛弱時,我對各種食材的性質非常敏感,傳說中的涼性、熱燥、滑腸、補氣、洩氣,這些以前完全感受不到的玄之又玄的東西,在那段時間裡,我都真實體會到了。

經此兩件事,我對中醫深信不疑。

當看到群友激戰中醫是否有用這個神話題時,我毫不猶豫奮不顧身地投入到了這場言語之爭中。

很遺憾,因為我不善言談,又缺少支援,我所在的這方好像要敗下陣來了。

這場爭論我方眼看要敗,我很著急。

越著急越組織不好語言,越組織不好語言越著急。

不知不覺,我的情緒在慢慢失控。

這個時候,兒子來詢問一個學習中的問題,我情緒正在崩潰的邊緣,但是我儘量忍住,控制住,我儘量讓自己溫柔下來,答覆他。

兒子接著回去做作業。

我接著苦思冥想組織文字和對方辯手進行爭論,還嫌棄自己的手機打字太慢,甚至想把電腦打開去使用鍵盤打字對戰(我的老古董腦子還沒有使用語音識別的習慣。)

這個時候,孩子很開心地說,他寫完作業了。

我檢查作業,認為他寫的不夠工整,應付作業。我面帶威嚴,對孩子一頓批評。

做完作業,出房間,準備吃午飯。

往餐桌端飯菜期間,我還不甘心地抽空拿出手機進行爭論回擊。

飯菜端好了,父母在等我和兒子吃飯了,我不能再繼續爭論了。

同時,我也詞拙理窮,大勢已去。

我拿手機的手因為爭論不過對方而微微發抖,情緒更是氣急敗壞。

正好此時母親叫我吃飯,我轉而叫兒子吃飯。

兒子作業完成後,正在沙發上享受他與玩具的美好時光,這時光太短暫,他還沒玩夠,還沉浸在自己的美好裡,對玩具充滿戀戀不捨,被催後沒有立即停下來與玩具的玩耍。

我又叫一遍,仍然是口有答覆,人穩坐不動。

我這個情緒發狂的憤怒老母親,走過去啪啪打了小孩的屁股,力道之大,盡我之力!

打了孩子後,我立馬意識到,孩子是無辜的,他今日的作業寫的並不比往日差,他玩玩具的表現也與往日類似。

我今天打他,純粹是因為我在網絡爭論上失敗了,我情緒很差,我在轉移情緒,我在踢貓。

這簡直是我和他人爭論失敗,自己無能,所以去欺負弱小的孩子。

和那些在外面沒出息受委屈,回家後打老婆揍孩子的酗酒醉漢有什麼區別呢?

我的情緒發狂,根源是自己無能,面對混亂的局面,不能有效進行處理。

以後再面對這種局面時,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記住“發狂不是對混亂局面的處理方式,而是面對該局面大腦宕機的外在表現。應該選擇處理方式,有效避免宕機發狂。”

另外,以後我不再參加什麼網絡爭論了。

因為,我實在爭論不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