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國航母陸續“趴窩”,但還要提防“美國號”兩棲攻擊艦

雖然美國航母陸續“趴窩”,但還要提防“美國號”兩棲攻擊艦

在太平洋的美國航母陸續“趴窩”後,4月22日,美國海軍的美國號兩棲攻擊艦、邦克山號導彈巡洋艦(提康德羅加級)和巴里號導彈驅逐艦(伯克級)又出現在我南中國海,澳大利亞海軍的帕拉馬塔號護衛艦F154號也組隊其中,大有任疫情如何擴散,我都要顯示存在的意思。其實,在羅斯福號航空母艦出事的時候,小編在文章中就提到過,要提防“美國號”兩攻,這個排水量達45000噸的大傢伙,可配置20架F35B垂直起降戰機,實力不容小噓。

雖然美國航母陸續“趴窩”,但還要提防“美國號”兩棲攻擊艦

而這次出動,其只搭載了6架F35B戰機,很可能是疫情因素(可喜可賀)。正巧我們的075兩攻下水,今天就來談談這種搭載垂直起降戰機兩攻的優勢,美軍對於這種“載機”兩攻的應用,我軍到底需不需要這樣的配置,最後再來談談未來航母的發展趨勢。實際上,在當年日本的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問世後,國內好多聲音都在說日本的狼子野心又復燃了,因為這種輕型航母搭載垂直起降戰機後,憑藉著隱身的優勢,完全可以進行超地平線攻擊,撐起區域防空制海。

雖然美國航母陸續“趴窩”,但還要提防“美國號”兩棲攻擊艦

雖然垂直起降的F35B航程短,載彈量少,但是垂直起降較彈射起飛+攔阻降落相比,安全性高,出動密度大,訓練成本較傳統的艦載機也大大降低,同時甲板的設計建造也更加容易,搭配上船塢登陸艦,驅逐艦,補給艦等,就可以構成一個高度合成的兩棲打擊群,遂行多樣化的軍事行動,甚至是高烈度的區域性武裝衝突。而這種合成化、集約化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比航母還實用,這次美國航母“趴窩”後,兩棲打擊群(ARG)的作用馬上就凸顯出來。

雖然美國航母陸續“趴窩”,但還要提防“美國號”兩棲攻擊艦

“美國號”上的F35B可以憑藉隱身優勢對陸/攻擊,消除登陸部隊的前進障礙,然後兩攻上的MV22“魚鷹”搭載者一個陸戰營的馬潤在一箇中隊的武裝直升機掩護下快速突擊,佔領關鍵節點,船塢登陸艦搭載緊接著快速登陸,達成戰役目的。這其中的VMFA-211中隊的F-35B,HSC-25“島嶼騎士”戰鬥直升機中隊的MH-60S“海鷹”直升機(加裝了ESSS短翼),以及第265傾轉旋翼機中隊的MV-22“魚鷹”就構成了遠征特遣隊,方便指揮協同作戰。

雖然美國航母陸續“趴窩”,但還要提防“美國號”兩棲攻擊艦

這樣的作戰模式固然是“極其香的”,但就我軍目前的任務需求而言,並不是非常迫切,因為這種兩棲打擊群從命名上看明顯就是朝著進攻去的,而當下的需求中艦載垂直起降戰機完全可以被陸基的航空兵代替,或者遠程火箭炮系統/戰役導彈。而這種集約化的兩棲打擊群肯定是無法和航空母艦相匹敵。我們愛好和平的民族,哪怕我國未來的海外利益拓展,需要強大的海軍力量作為支撐,發展航母打擊群也可以進行應對,而艦載垂直起降隱身戰機的技術難度同樣很高。

雖然美國航母陸續“趴窩”,但還要提防“美國號”兩棲攻擊艦

但是,並非就此就可以定下結論,未來航母的發展也許會發生變革,“航母殺手”的快速發展讓航空母艦的防空越來越難,隱身的高超音速潛航器可以“一發入魂”,小型無人機的蜂群攻擊可以讓甲板迅速癱瘓,而航母高昂的造價,複雜的維護成本,艦載機降落的巨大風險即便是美國也難負其擔。既然在可見的未來航母已經“無防”,那麼想要發揮艦載機的對陸/對海優勢,兩棲打擊群又成了最好的選擇,畢竟可重複使用20年的艦載機,性價比肯定比動輒上百萬美金的反艦/巡航導彈要高得多。

雖然美國航母陸續“趴窩”,但還要提防“美國號”兩棲攻擊艦

而對於兩棲攻擊艦或者水面艦艇如何防禦高超音速武器,隱身的超空泡技術巡航的潛航器,或者高速電磁炮(動能武器),筆者認為有“有矛必有盾”,除了加強艦艇的隱身性,先發制人,先敵開火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同時,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隱身的無人戰鬥機會搭配兩棲攻擊艦,在強大的人工智能下,兩棲攻擊艦的飛行甲板足夠支持隱身無人機飛行,那時候的空軍將會變成“傳感器軍”。再往後,如果激光武器和電磁炮可以小型化,也許空軍將變成一個“逝去的軍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