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師李泌

帝王之師李泌

李泌是唐代名士 ,他身為帝王之師,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家四朝,同他的命運大起大伏,最後,他位極人臣,終得封候。中唐時,國家內外交困,李泌鼎定乾坤,居功甚偉。可以說,在遭遇安史之亂之後能守住大唐,沒有讓江山改旗易幟,主要靠兩個人:武賴郭子儀南征,文賴李泌握籌布畫。

帝王之師李泌

輔帝平叛,功成身退

李泌,字長源,祖籍陝西,他的父親曾入朝為官。李家汗牛充棟,李泌自幼學富五車,堪稱博學。

728年,李泌剛剛七歲,卻已能寫文作詩。一次,儒、道、釋三教學者齊聚一堂,唐玄宗就將李泌召進宮裡,命他當場賦詩,他表現出來的超越常人的文學才華令在場眾人萬分折服。後來,張說、張九齡、嚴挺之等大臣都十分看重李泌,玄宗還特命李泌陪太子讀書。因為李泌與太子年齡相近,兩人相處得非常融洽。

隨著年齡日漸增長,李泌對《易經》、《老子》等古書的研究愈來愈深。據說他受教於世外高人,曾屢次到華山、嵩山、終南山等地遊歷,訪真求仙。由此可見李泌始終不渝地探索道家超然世外的精神境界。

756年,太子李享於靈武登基,史稱唐肅宗。其時肅宗左右的文臣武將加起來還不到三十人,且無一人有力挽狂瀾、救國家於危難之中的本事。肅宗相信李泌有能力擔此重任,便命人將他召到靈武。

很快,郭子儀也帶著五萬精兵抵達靈武,李、郭二人一文一武,肅宗也就有了左膀右臂。

肅宗本想晉封李泌為右丞相,但李泌堅決拒絕,聲稱只希望與肅宗維持賓客、朋友的關係。李泌態度之堅決,令肅宗不得不妥協。

後來,肅宗又想令建寧王李倓擔任天下兵馬元帥,李泌表示反對,認為李倓的哥哥、太子李豫才是合適人選。如果李豫空有太子的虛名,而別人卻手握了真正的兵權,這必將使國家面臨分裂的威脅。肅宗非常認同他的看法。

帝王之師李泌

肅宗李亨對李泌寵信備至,兩人出則齊驅,寢則臥榻相對。李亨還是太子時,兩人就是融洽的玩伴,現在他當了皇帝,還視李泌為密友,無論大事小事,就連將相的任免,也定要問李泌的意思。可見,李泌義上雖不是幸相,卻真正起著幸相的作用。

李泌在幕後出謀劃策,肅宗按他的計謀指揮得法,從而使唐軍決勝於千里之外,最終徹底平定安史之亂。而郭子儀也正是在李泌的全力推舉之下,才能夠擔任主帥,帶領全軍南征北戰,取得赫赫戰功,成為中興大唐的一代名將。同時,李晟、馬隧等良將也是在李泌的刻意維護之下才能夠倖免於難。皇宮內部數次發生衝突,也都全賴李泌才得以妥善處理。經他料理的關乎國家安危的大事,不計其數,連玄宗能夠由成都回到長安,也全靠他籌謀。

肅宗收復西京長安後,曾召見李泌。李泌向他請辭,並列舉了五個理由:“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寵臣太深,臣功太高,跡太奇,此其所以不可留也。”

事實上,李泌早就明白,肅宗對自己恩寵太過,大臣崔圓、宦官李輔國等人已經嫉妒得快要發狂。當初他不接受高官厚祿,堅持以平民的身份為國家出謀劃策,就是想讓皇帝的寵臣們明白,自己對政治不感興趣,以避免自己捲入政治鬥爭的漩渦中。而如今他向肅宗請辭,也是為了免遭殺身之禍。

肅宗屢次勸說,李泌也不為所動,最終他如願以償,避世于衡山。肅宗下令讓地方官給他修了居所,賜他隱土服及三品俸祿。李泌可算得上是絕無僅有的一位欽賜道士。

事實上,李泌早就明白,未宗對自己恩寵太過,大臣崔圓、宦官李輔國等人已經嫉加得快要發狂。當初他不接受高官厚祿,堅持以平民的身份為國家出謀劃策,就是想讓皇帝的寵臣們明白,自己對政治不感興趣,以避免自己卷人政治鬥爭的漩渦。而如今他向肅宗請辭,也是為了免遭殺身之禍。

肅宗屢次勸說,李泌也不為所動,最終他如願以償,避世于衡山。肅宗下令讓地方官給他修了居所,賜他隱土服及三品俸祿。李泌可算得上是絕無僅有的一位欽賜道士。

帝王之師李泌

白衣宰相,歷仕四朝

762年,唐肅宗駕崩,唐代宗登基。代宗在重用宦官魚朝恩和幸相元載的同時,又派人去衡山召李泌覲見。代宗對李泌尊崇有加,軍政要務都跟李泌商量。代宗也想讓李泌做宰相,李泌依然拒不接受。

李論以化外之人自居,不食葷腥亦不成親,可是代宗卻強迫他吃肉喝連成家立室、擔任官職。李泌推脫不掉,最終被代宗所迫,娶了妻子,還接受了御賜的在光福坊的宅邸。卻遭到了權臣常愛袞的嫉妒。 為了拔掉李泌這顆眼中釘,“便於瞭解民情”的理由跟代宗提議先讓李泌當刺史,然後再調他回京任職。

779年春,李泌受代宗之命,先赴灃州擔任利史,後義轉任杭州刺中。此後,李泌屢遭奸人讒言,一 直沒有受到重用。

779年5月,唐代宗駕前,太子李適登基,是為唐德宗。當時朝廷對武將心懷芥蒂,武將們屢遭罷免,憤懣不已,都不想再給朝廷當牛做馬,朝廷和武將們的的關係一度非常緊張。德宗知道唯有李泌才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787年6月,李泌被德宗提升為中書侍郎兼宰相,他上任不久就使武將們的情緒緩和下來,朝廷也不再人心不齊。

朱泚造反的時候,德宗曾跟吐蕃借兵,允諾平叛勝利後就將安西、北庭兩地割給吐蕃。在平叛過程中,吐蕃遲遲不肯發兵,發兵後連追討潰敵的時候都心不在焉,只有在佔領城池後掠奪財物時才表現得特別積極。可以說唐軍仍是憑著一已之力平定了叛亂。

可是這時,吐蕃竟派使者來索要安西和北庭,德宗也應允了,李泌卻強烈抗議:“安西、 北庭,控制西域五七國及十姓吐厥,皆捍兵處,以分吐蕃勢,使不得並兵東侵。今與其地,則關中危矣:且吐蕃向持兩端不戰,又掠我武功,乃賊也,奈何與之?”他的話入情入理,絲絲入扣,令朝廷打消了割地的念頭。

帝王之師李泌

789年,李泌向德宗請辭,理由是自己年紀大了,精神也越來越不濟,但是沒有被批准。不久,李泌因病去世,終年六十八歲。

李泌官拜宰相之時,不僅曾保全良將臣李晟、馬燧,更將內政打理得井井有條,軍費也有所增加。他積極發展與回紇、大食的友好關係,使這些國家能夠牽制吐蕃,從而使大唐邊疆得到安寧。儘管他偶爾與德宗意見不一,但所幸未遭迫害。

總之,李泌在料理內政、處理對外關係、打理軍務、增加財政收人等許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帝王之師李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