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講究外圓內方

為人處世,講究外圓內方

中國著名教育家黃炎培先生,曾不止一次地講過,自己十分欣賞外圓內方”這個成語。他寫給兒子的座右銘中就有這樣的話: “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黃炎培先生的話,實際上是“外圓內方”的一個很好的解釋。在他看來,“圓”就是要“和若春”,對朋友、同事、左鄰右舍,要敬重、誠實、平易近人,和氣共事;“方”就是要“肅若秋霜”,做事要認真、堅持原則。“取象於錢”,則是以古代銅錢為形象比喻,啟發人們要把“外圓”與“內方”有機統一。真可謂喻簡意賅,發人深省。
若以黃炎培先生的這個要求作為標準的話,許多人都有一些差距。有人內方外也方,待人接物不講方法,冷若冰霜,把同事關係搞得處處緊張;有人外圓內也圓,八面玲瓏,四處討好,毫無原則;還有的內不方外不圓,胸中既無真理,也無原則,到處惹是生非。這些人,對人對己都無好處,對於構建和諧人際關係更是有害無益。具備“外圓內方”的人,一定是一個“和群”的人,而“和群”是人的重要本質,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在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倡導做人處事要“外圓內方”,顯得尤為重要。
外圓內方的道理,似乎誰都明白。但要能夠堅持時時、事事做到外圓內方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唐朝名相李泌幼時就有神童之稱,他七歲那年,唐玄宗召其進宮。當李泌入宮晉見時,唐玄宗正興致勃勃地與魏國公張說下棋。唐玄宗想試試他的才能,便示意張說考考他。張說以棋為題問道:“方,好比是棋局;圓,好比是棋子;動,猶如使棋活了;靜,就是棋死了。你能用方、圓、動、靜四字來比喻弈棋的道理嗎?”年幼的李泌立即脫口吟道:“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呈才,靜如遂意。”此言一出,驚得張說目瞪口呆。其實,李泌所言的“方如行義,圓如用智”,道出了“外圓內方”“修行”辦法,或許是對“外圓內方”人格意蘊的最好註釋。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外圓內方”呢?


為人處世,講究外圓內方


首先,要將工夫花在“內方”上。所謂的“方”,指的是為人久處事,要做到人格獨立、靈魂正直,這也是一個人活在世上的“立世之本”。真正達到“方”得有理, “方”得有志。離開“義”字也不行,要胸懷大義。這個“大義”就是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無限的忠誠,對國家和民族滿腔熱血的真愛,對真理百折不撓地追求。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做到堅持真理,愛憎分明。在原則問題上,不左右逢迎、隨波逐流;面對錯誤行為、不良傾向,旗幟鮮明,敢於挺身而出,做一個正直的人。
其次,要注意做好“外圓”。這裡所講的““圓”, 並不是精於世故、老謀深算,而是一種高超的處世藝術。“‘圓”講究的是張弛有度,把握分寸; (圓”倡導一種豁達、一種大度、—一種寬厚、一種善解人種與人為善。在為人處事中,要力爭做到“和諧圓滿”的境界。遇到事,隋,要充分發揮自己智慧的力量,在交往中學會把握自己的情感、駕馭自己的意志,以開闊的心胸處事。這就要有與人為善的態度、寬人嚴己的風範、謙虛不躁的作風。遇到和同事發生分歧,不能得理不饒人、氣勢洶洶、言辭刻薄;而要講究方法,把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這樣才能春風化雨。


我們不但把“外圓內方”作為人格培養的一個標尺,構建和諧人際關係的一個準則,還要力求做到“方”與“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只圓不方,是一個八面玲瓏、滾來滾去的“0”,那就是圓滑了;只方不圓,是一個四處稜角、靜止不動的“口”,面對的就是一盤死棋。要處理好兩者的關係,關鍵是做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做到以誠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熱心助人、厚德容人。

為人處世,講究外圓內方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如果魄力驚人,那在特定的場合裡顯示一下自己的才華,有時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太過分,不僅會傷害別人,也會誤傷自己。要知道,在紛亂繁雜的人際關係中,如果鋒芒太外露,性格太張揚,不但會挫傷別人,也會傷害自己,即使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也會過早埋沒自己的才華,而不能為社會做更多的事。
外圓內方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最為經典的處事哲理之一,伹恃儀去學習和繼承。人無論處在何時何地都喜歡聽別人的讚美之詞,即人人都希望得到社會的承認,這是人之常情。會為人處世者,此時必謹慎自重,適當藏其鋒芒,而不使其鋒芒畢露,即便覺得別人事情於得不好也不會妄加指責;那些忠直之人,此時也許參實話實說,這 不上讓人覺得你太過莽撞、鋒芒畢露了。
過分地將自己的才能展露出來,只會招致別人的嫉妒,導致自己的失敗,無法取得事業的成功。更有甚者,不僅因此失去了前途,還會累及身家性命。簡單地說,“有才華不可鋒芒畢露,對他人不可過於耿直地指責和批評”,這便是外圓內方。
這裡所講的外圓內方,並不是要我們違背道義和放下尊嚴去圓滑地做人,而是要你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注重自己說話的方法和方式,這樣既可以表明自己的見解,達到自己的目的,又不會傷害別人,也保護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