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園林與建築文化趣談系列(三):西湖白堤真的是當年白居易所建嗎?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建築學院 鬱蕾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當遊人驚詫西湖的美麗時,到底是該讚歎大自然的造化,還是該感慨偉人的業績呢?實際上,兩種因素都起作用,不可偏執一方。杭州西湖在唐代以前,不過是一片荒地,白居易、蘇東坡先後駐守杭州,修築湖堤蓄水灌田,才使西湖成為一顆光影照人的明珠。

白居易貶來杭州為宮,是因為作詩諷喻朝廷,為民請命所致。《唐書· 白居易傳》上寫著:“居易進忠不見聽,乃外遷為杭州吏。”白居易在杭州為官三年,主要政績是增築了錢塘湖堤和疏浚城中六井, 以供市民飲用。

唐代杭州城西農田飽受旱災之苦,但昏庸的錢塘縣官相信所謂“決放湖水,不利錢塘縣官”的傳說,從不肯放湖水燒田。白居易提出築堤,招致多方的反對。但他毅然築堤,將西湖分為上下西湖。每逢天旱即放水注入下湖,免除沿湖千頃良田的旱災。為使後繼者認識堤壩與民生的利害關係,他還將堤壩功用、蓄洩、放水、護堤之法,刻成“錢塘湖石記”的石碑。說明“若堤防如法,蓄洩及時,即瀕湖千餘頃田,無凶年矣”。白居易築堤,確實有利於杭州的繁榮,這從他描寫杭州元宵節盛況中可以看出 “歲熟人心樂,朝遊復夜遊。春風來海上,明月在江頭。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無妨思帝裡,不合厭杭州。”

疏浚城中六井,也是白居易在杭州乾的一件大好事。六井原為唐大曆年間,李泌作杭州刺史時所鑿。當時杭州城離江岸近,一有江潮侵襲,地下水便鹹苦不堪,無法飲用。因此,李泌在今錢塘門一帶開鑿了相國井、西井、方井、金豐井、白龜井、小方井,共六口。井底埋設竹管,與西湖相通,杭州人從此吃上淡水。但到白居易為刺史時,六井大都淤塞,白居易又命人疏通,整修一新。

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陽,依然不忘杭州的美麗風光,他說:“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杭州人民也沒有忘記他,今日白堤盡頭的孤山白公祠便是為白居易而建。

園林與建築文化趣談系列(三):西湖白堤真的是當年白居易所建嗎?

西湖白堤

白居易所築的白公堤,約在錢塘門至武林門的今白沙路一帶,早已荒廢,蹤跡難尋。白堤原名白沙堤,橫亙在西湖東西向的湖面上。起於斷橋,止於平湖秋月,長約一公里,在白居易來杭之前已有,白居易自己在詩中也曾提到這條堤,“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裡白沙堤”。為人民做好事的人,人民是不會忘記的,所以白沙堤就一直作為白居易的紀念物稱為白堤了。

園林與建築文化趣談系列(三):西湖白堤真的是當年白居易所建嗎?

白堤春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