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湖湘文化發源地,中國創建最早的書院,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始建於唐元和五年,迄今已有1200餘年的歷史,唐代李寬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見石鼓山林木蔥鬱,香江、蒸水、耒水三江水環繞,而後在此創建了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宋太宗趙光義賜名石鼓書院,有著在當時稱為四大書院之一,1944年七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2006年,衡陽市人民政府恢復清代格局,重建石鼓書院,這才有了我們今天見到的石鼓書院,更是衡陽的一張城市名片,是衡陽的八景之一。

湖湘文化發源地,中國創建最早的書院,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石鼓書院

清晨我們走進書院,在白茫茫的晨霧中,書院彷彿被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袈裟,走近一看,白壁紅柱青瓦修繕一新的石鼓書院,然而,最吸引人的卻是處在廣場的一尊銅像,那應該是石鼓七賢吧。在廣場的一側,有一棵高大的銀杏樹,據說這棵樹已生產了600多年,但依然枝繁葉茂,在往裡面走,就會看到一個巨大的石鼓,據說石鼓上曾有七位在上面講學的文人。

湖湘文化發源地,中國創建最早的書院,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石鼓書院

看著這個石鼓,經過風吹日曬,已經日漸斑駁,上面的花紋都有些看不清了,在石鼓書院所在的石鼓山東北角,有一個十分不起眼的洞口,朱琳後動,傳與道家第三洞天福地,南嶽朱陵洞相通而得名。

湖湘文化發源地,中國創建最早的書院,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石鼓書院

石鼓山三體還保存較為完整的露天摩崖石刻,據說刻有西谿的西邊,夜深人靜之時,便有蟾出現,曾經是著名的石鼓書院八景之一,據說在面積約4000平方米的山體巖壁上,保存有歷代摩崖石刻40餘處,這些石刻刻工精細,書體繁多,流派紛呈。

湖湘文化發源地,中國創建最早的書院,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石鼓書院

氣勢磅礴的就是大觀樓,大觀樓一樓是一間學堂,曾經是七賢講學的地方,裡面的桌椅還是按當時的位置擺放,有種想上去坐一下的衝動,感受一下文人的風采,拾級而上,看見江邊的楊柳,迎風飄揚,別有一番景象,水面上發起的層層漣琦,迎面吹來的江風,讓人瞬間精神抖擻,

湖湘文化發源地,中國創建最早的書院,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石鼓書院

個人覺得書院中最別具文化意味的,還是門前的對聯,對聯把書院與江水描繪得十分生動,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喜歡的朋友們,可以來此一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