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特斯拉、蔚來一燃再燃,動力電池該當何罪?

威馬、特斯拉、蔚來一燃再燃,動力電池該當何罪?

近日,上海市徐彙區文定路上一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起火,把停在旁邊的豪車也一塊燒了。幸運的是無人員傷亡,不幸的是新能源汽車自燃事故時有發生可一直未能避免。

禍不單行,在特斯拉自燃事件發生不到24小時,西安一輛蔚來ES8在授權服務中心維修時突然起火;而後繼特斯拉和蔚來自燃不到72小時,網上又傳出武漢一輛比亞迪e5電動汽車起火視頻。官媒、新媒體翻天覆地的報道加上民眾互相傳播,讓“新能源汽車自燃”話題的關注度急劇攀升,一年前的各大汽車品牌自燃事件也被重新扒出來“鞭屍”。

據北極星電力網消息顯示:2018年全年發生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多達27起,8月至9月兩個月內電動車起火事故就有12起。成都的威馬汽車研究院內的一輛威馬EX5電動車突然起火自燃;在上海虹橋火車站,一輛油電混合動力的比亞迪宋SUV發生自燃;一輛力帆650EV在某路邊發生自燃……

新能源汽車起火併非鮮有,雖然每次起火的汽車品牌不一樣,但起火原因卻大同小異。一是電池內部短路;二是高溫引起火情;三是線路老化短路等等,在新能源汽車發展蒸蒸日上的同時,電動車技術和動力電池安全問題也炒得甚囂塵上。

風口上的動力電池企業

新能源汽車已經不再是一個遙遠的詞,群眾配上了綠牌,車企爭搶造車牌照,動力電池企業專研電池技術,承載著汽車發展命運以及諸多車企“彎道超車”希望的新能源汽車大業,在短短10幾年的時間裡快速發展,動搖了具有百年曆史的燃油汽車的地位。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200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25.6萬輛,佔汽車總銷量的4.4%。截至2018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550萬輛,中國佔53%以上。而作為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零部件,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數量也在疾速增長。

據悉,我國動力電池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200多家,居全世界第一。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2018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總量為56.89GWh,同比增長56.88%。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以裝機量23.54GWh、佔比41.19%的成績穩居榜首,位列第二的比亞迪裝機量為11.44GWh、佔比20%。

從國內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成長曆程裡,我們可以窺探動力電池市場這些年的起起伏伏。

2005年,在創始人王傳福的帶領下比亞迪開展新能源汽車電池研發業務,而後通過深度融合自身汽車廠商和動力電池巨頭的優勢,建成從電池到整車研發生產以及銷售的完整閉環。

也正是這一年,國家開始重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各類扶持政策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走進人們的視野,比亞迪等動力電池企業有了展示的舞臺。

在新能源汽車高銷量和良好的口碑下,比亞迪連續4年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的傲人成績。然而快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也隨之而來。

一來,由於補貼大幅退坡和市場競爭加劇比亞迪利潤下滑;二來,高額的電池研製成本和整車的週轉資金成為運營負擔。由此,比亞迪做出動力電池外供的選擇,而比亞迪對外開放動力電池供應體系的舉動,也影響了動力電池市場格局。

無獨有偶,寧德時代穩坐動力電池行業第一寶座的原因有二。一是重視技術研發。資料顯示,2014年至今寧德時代合計投入研發費用20.8億元,超過其他四家同類上市公司總和逾10億元。截至2017年6月30日,CATL的研發技術人員共3628名,佔員工總數比例為20.10%。

二是搭乘新能源車企崛起的快船。在鉅額補貼的吸引下,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一窩蜂去造新能源車,但它們又侷限於動力電池技術的製造,只能選擇與電池技術領先的寧德時代合作。目前寧德時代已經與國內外整車以及新造車勢力將近30家車企簽訂了合作協議,還與吉利、上汽、廣汽等傳統汽車成立了合資公司。

從國內汽車市場這個大環境來說,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是勢在必行,而這樣的勢在必行也引發了蟄伏許久的動力電池企業的爆發。只是,有競爭就有淘汰,行業紅利期過後動力電池市場屍橫遍野,後續一團糟。

動力電池之爭埋下安全隱患

經過10年的發展,國內電動汽車的產量和銷量都遠遠超過全球其他市場。在利益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看中補貼紅利的企業開始跟風入局,動力電池市場藍海變紅海之際,這些由政策催生的中小型動力電池企業,也隨著補貼的浪潮退去而死去。

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數量達155家,截止到2018年年底,國內在新能源汽車上有實際裝機量的動力電池企業已經縮減到99家。前面也有提到,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動力電池企業,佔據了市場百分之70的份額,剩下幾百個企業股劃分其餘的百分之30。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大部分動力電池企業已經破產或徘徊在破產的邊緣。

真鋰研究CEO墨柯曾分析:2017年前10個月,我國鋰電池累計裝機18.1GWh,同比增長31.43%,共有76家電池廠商形成了有效的裝機供應,預計全年數量可達到80家左右。“2016年是109家,這意味著2017年會有30家左右的電池廠可能倒閉。”他還表示,現有的這80家電池廠商,預計2018年將會被淘汰掉30家,而到了2020年則只剩下40家。

現今,接二連三的自燃事件更是把新能源汽車電池車企推到風口浪尖,加速了動力電池企業的死亡。

由於會導致電動車自然的因素比較多,所以如何整治電動車起火的的問題至今都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這難免讓消費者對動力電池的安全性產生恐懼。一方面,特斯拉作為電動車研發的標杆,電動車技術全球領先,但是依舊不能避免汽車自燃和充電著火事故發生。另一方面,對於威馬、比亞迪、蔚來汽車來說,在國內競爭激烈的動力電池市場,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權威性,想必它們在以後國內市場也會失去用戶的信任。

雖然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國家政策的引導,新能源汽車實現了跨越性的發展。但隨著不同領域的企業的入局,市場變得魚龍混雜,更低生產成本、更強續航能力的動力電池成為企業的研製方向,而最重要的安全性卻被忽略。由此,安全隱患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

凜冬已至,生存還是毀滅?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發展決定著電動汽車的未來。國內電動汽車接連自燃起火事故,讓人們對電動車安全性問題產生焦慮,網絡上開始湧現“不買電動車”的言論並得到眾多吃瓜群眾的支持,企業的生存或毀滅就在眾多消費者的一念之間。

對於國內動力電池車企而言,當幾年後財政補貼全部退出、日韓電池企業進攻中國市場、消費者存疑又不買單,那麼他們該如何在“戰場中”尋求生機?其實,在每個行業發展的過程中都會出現何種各樣的問題,關鍵在於把每一次風波作為發現問題的契機並著手解決,目前動力電池市場存在三大問題。

安全問題:由於電池質量、材料特性、遭遇高溫或泡水的環境、充電不當等因素都會導致電動汽車起火,所以電動汽車自燃的大部分原因直指動力電池。

現階段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使用的動力電池是均是鋰電池,例如:特斯拉、蔚來。而鋰電池一旦突發起火,火勢蔓延非常快,劇烈燃燒還會產生600-1000℃的高溫,同時釋放大量有毒氣體,人工難以緊急撲滅。關於動力電池自燃能否用技術解決的問題,業內目前還沒有定論。

因此,動力電池企業只有不斷地探索,突破現階段的技術瓶頸,研發出安全可靠、性能良好的動力電池,才能在新能源市場中站穩腳跟。而安全問題是電池廠商需要全力以赴解決的問題。

產能問題:從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發展情況來看,由於大多數企業盲目進入動力電池市場,產品缺少技術積累且只著眼於補貼而非市場需求,導致動力電池企業過多、產能過剩,粥少僧多。

2018年,動力電池總產能已達200GWh,而當年的實際裝車量僅為57.35GWh。產能利用率為28.76%。在這個實際裝機總量中,排名前10位的企業合計裝車量為47.2GWh,佔82.8%。而且在這82.8%的份額裡,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就佔了70%左右。

回收問題:中小型動力電池企業倒閉後遺留的電池和退役後的動力電池,若隨意丟棄會汙染環境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據悉,2018-2020年三年間,新能源汽車累計報廢動力電池將達12萬-20萬噸,並在此後呈現逐年增長態勢。但動力電池回收仍舊面臨成本高、利用率低、行業技術規範不完善,回收產業鏈條尚未成型等問題。

所以對於動力電池車企來說,把電池回收問題解決得好,那又增加一個贏利點。

雖然得動力電池者,將得到新能源車天下。但無論是動力電池企業還是傳統車企,如果雙方執著於補貼忽略了安全性,那麼當市場一再出現自燃、失控等情況,將會出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動力電池承載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的希望,沒有做好動力電池安全保障,新能源汽車也將會被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