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炎為什麼會出現蛋白尿、血尿?

蛋白尿是腎臟疾病常見的症狀,臨床上見到持續性蛋白尿往往意味著腎臟的實質性損害,但是蛋白尿的多少不一定反映腎臟病變的嚴重程度,當蛋白尿由多變少時,既可反映腎臟病變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由於大部分腎小球纖維化,濾過的蛋白質減少,腎功能日趨惡化,病情加重的表現。因此判斷腎臟疾病損害的輕重,不能只憑蛋白尿來衡量,要結合全身情況及腎功能檢查來確定。

慢性腎炎為什麼會出現蛋白尿、血尿?

血尿是腎臟疾病另一臨床症狀,但不能認為出現血尿就是腎病,一般來說血尿常見於急性那個腎炎、慢性腎炎、腎結核、腎結石、腎腫瘤等,所以當出現血尿情況時需要到正規醫院進行全面檢查,針對不同病因採取不同治療方法。

所謂的血尿,即尿液中帶血即為血尿,又稱尿血。正常情況下,尿液中是沒有紅細胞的。醫學上把病人尿液離心沉澱後,用顯微鏡來檢查,如果每個高倍視野中有5個以上的紅細胞,就叫血尿。若是僅僅在顯微鏡下查出紅細胞,而眼睛看不出來有血的尿,叫做鏡下血尿;如果眼睛能看出尿呈“洗肉水樣”或帶血色,甚至尿中有血絲或血凝塊,叫做肉眼血尿。所以血尿並不是都能被眼睛發現的。用眼睛能看出尿中有血,大約1000毫升尿液中起碼混入1毫升血,這說明血尿較嚴重,應趕緊查明原因,積極治療。

腎病蛋白尿、血尿是如何產生的?

在正常情況下,由於腎小球濾過膜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僅有少量蛋白質(多指分子量較小的蛋白質,每日排出量小於150mg)以及血細胞,尿常規定性檢查時呈陰性反應。

當腎臟病理損傷的情況下,發生局部微循環障礙,導致腎臟缺血缺氧,進而損傷腎臟組織,此時腎小球濾過膜原本的功能遭到破壞,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增加,原來不能濾過的蛋白質以及紅細胞被濾過;尿蛋白產生的另一個原因是濾過膜表層覆蓋著帶負電的某種蛋白,按照同性相斥的原理,它能阻止血液中帶負電的大分子蛋白質(如白蛋白)通過,因此當患有腎病時,濾過膜上的某種蛋白減少,白蛋白濾出增多;另外,在病理情況下,腎臟纖維化由局部逐漸擴大,腎小球損傷也導致腎小管的重吸收障礙,使原來濾過的少量蛋白質、紅細胞不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以上情況都可能造成尿中蛋白質、紅細胞含量過高(每日排出量超過150mg),形成蛋白尿、血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