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的“形神統一”,是有科學依據的

《黃帝內經》是否定超自然、超物質的“神”的存在的,認識到生命現象來源於生命體自身的矛盾運動,認為陰陽二氣是萬物的胎始。

中醫講的“形神統一”,是有科學依據的

對整個生物界是這樣描述的: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陰陽二氣是永恆運動的,基本方式就是升降出入,也是生命運行的基礎。

《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

《黃帝內經》把精看成是構成生命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生命的原動力。

《靈樞·本神》說:“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意思是說在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相遇的那一刻,就產生了“神”。

《靈樞·經脈》還描繪了胚胎生命的發展過程:“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

這種對生命物質屬性和胚胎髮育的認識是基本正確的。

中醫講的“形神統一”,是有科學依據的

《內經》對於形體與精神的辯證統一關係也做出了說明,指出精神統一形體,精神是由形體產生出來的生命運動。

正如《靈樞·邪氣腑病論》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其濁氣出於胃走唇舌而為味。”

這論述了視、聽、嗅、味等感覺,是由於氣血津液注於各孔竅而產生的各自的生理功能。

《內經》對於高級神經中樞支配的思維活動,也做出了唯物主義的解釋。

如《靈樞·本神》說:

“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

隨神往來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

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

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

因思而遠慕為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這段話形象地論述了人的思維活動過程。

中醫講的“形神統一”,是有科學依據的

可以說在先秦諸子中對神以及形神關係的認識,沒有哪一家比《內經》的認識更清楚,更接近科學。《內經》中關於形神必須統一、必須相得的論述頗多。

比如《靈樞·天年》說:“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素問·上古天真論》:“神與形俱,而盡終天年。”

在此不多做引用了,《內經》的這種形神統一觀點,對我國古代哲學有很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