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存錢"來了! 每天700億存款湧向銀行,“有錢人”突然增多?

突然起來的疫情,改變大家的不僅是生活節奏,還有對待生活的態度。



繼“報復性消費”、“報復性漲價”後,“報復性存錢”也橫空出世了


日前,央行披露的最新金融數據顯示,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共增加8.07萬億元左右,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元。


這是什麼概念?


也就是說,在剛剛過去的一季度91天裡,平均每天超過700億存款湧向銀行!


眾所周知,疫情期間,很多人因為“家裡蹲”的緣故,收入大都是入不敷出的。


那麼,“報復性存錢”緣何出現?是因為大家突然就變得有錢了?


(一)


事實上,眼下很多人存銀行的錢,並不是新賺來的,而是從其它投資上撤下來的。


首先,在避險情緒下,市場上開始奉行 “現金為王”的投資理念。


2020年第一季度,對於資本市場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個季度。


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股市都開啟了暴跌模式,其中,美國股市更是在10天內四次觸發熔斷機制。


就連“股神”巴菲特都發出了“活久見”的感嘆。


對此,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憶東就建議稱,短期避險價值最高的中國資產依次應該是現金或者“類現金”的貨幣基金等產品、各種性質及期限的國債、A股或港股市場上“死不了”的 “類債券”核心資產。


其次,其它投資在近期的表現也不甚理想。


股市動盪不安。


對比歐美股市,國內股市雖然相對堅挺。


Wind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滬指累跌9.83%,深成指累跌3.31%,只有創業板指堪稱 “萬綠叢中一點紅”,一季度累漲2.12%。


但在動盪的行情下,投資者別說賺錢了,想保住本金都很難。


有媒體粗略算了一筆賬。


據wind數據,截至3月底,A股有3809家上市公司,總市值61.93萬億元,相比2019年末減少3.91萬億元。


而中國結算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已開立A股賬戶投資者數量為16045.17萬人。


對此,若以市值變化來計算,相當於一季度A股投資者人均虧損2.25萬元。


餘額寶等貨幣基金收益率跌破2%。


對比於股市,貨幣基金的收益風險自然小很多。


然而,隨著央行不斷降準,餘額寶等貨幣基金收益率也在不斷下跌。


4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實施今年內第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第一批資金釋放2000億元人民幣,旨在支持中小微企業。



趨於寬鬆的資金面,也讓貨幣基金收益率跟著出現了回落。


根據支付寶數據顯示,4 月 6 日,天弘餘額寶貨幣市場基金 7 日年化收益率為1.9780%,自 2013 年 5 月 29 日成立以來首次跌破2%。


截至到4月14日,該基金的7 日年化收益率則進一步下滑至1.8870%。



要知道,在2013年的時候,餘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曾一度高達6.3%。


可見,將錢存進餘額寶不僅沒以前那麼划算了,且是越來越不划算。


再加上現在是特殊時期,論及安全性,其它投資渠道終究比不上銀行。


所以與其將錢放在它處擔驚受怕,很多人索性直接把錢轉出來存進了銀行。


(二)


與此同時,突如其來的疫情也增加了經濟下行的壓力。


這實實在在地影響了大家錢袋子,讓很多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焦慮。


原來,當各行各業被按下了“暫停鍵”後, “活下去”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一個非常扎心的問題:如果一直沒有收入,你的錢能支撐多久?


來看看向來習慣提前消費的美國人。


隨著疫情的蔓延,美國的各行各業眼下正不得不面臨著停工的困境。


一個叫斯蒂芬妮的失業者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 “一想到銀行賬戶裡還有多少錢,又要怎樣去支付賬單,我終於崩潰,忍不住哭了。”



而美國住房委員會最新數據更是顯示,有31%的租客沒有支付2020年4月的房租,而3月同期為19%。


對比之下,中國年輕人的境況似乎也好不到哪去。


據尼爾森發佈的《2019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在中國的年輕人中,總體信貸產品的滲透率已達到86.6%。


一邊是疫情下的降薪甚至是失業,即使自家企業能做到了按時發薪,也很可能因為沒有業績只能拿到很少的底薪。


而另一邊,房貸、車貸、花唄、信用卡等欠債不僅沒有因此降低,還依舊要按時還上。


如此壓力下,很多人自然悟出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道理。


特別是“月光族”。


原本只要上班,每個月都有較為穩定的工資。


較有保障的生活也讓他們的生活態度很明確,那就是“及時行樂”。


所以,拿到手的工資,可能很快就因為各種還還還、買買買花光了。



可疫情下,穩定的工資沒了,這自然讓他們明白了儲蓄的重要性。


原本存款為0的,現在開始擠出1千塊存上。


至於原來能夠存下1千塊的,則更進一步,乾脆奔著存下2千塊的目標前進……


(三)


如此突然的改變消費習慣的確很難,但也不是沒有可能。


沒錯,柴米油鹽上的支出必不可少。


奶茶、火鍋、燒烤、娛樂等作為生活的調及維繫人際關係的紐帶,也似乎少不得。


近期餐飲行業出現的消費回暖就是很好的證明。


但降低慾望,少買一點包包、新衣服等較為昂貴的非必須生活消費品,還是不難做到的。


畢竟疫情教會了我們:生活可以沒有“詩和遠方”,卻不能沒有錢!


某媒體就針對“疫情後消費觀念”做的一項投票調查,結果顯示:有51%的受訪網友在疫情後的消費觀念是更努力工作,努力賺錢41%的受訪者甚至表示,將會節省開支,攢錢以應對未知的風險,只有8%的受訪者選擇了及時行樂,瘋狂消費。


那麼問題來了,一季度平均每天流行銀行的超700億存款中,有你的一份貢獻嗎?


影視界“最慘”大佬

LV老闆成全球最慘富豪

瑞幸咖啡自曝家醜,又一資本神話破滅

放衛星的公司“猝死”

“加拿大國寶”陷36年最大危機

國家電影局緊急“喊停”復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