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業正在“報復性”直播……

沉寂已久的前錘子科技CEO羅永浩,似乎也看到了電商直播的光輝前(錢)景。

4月1日,愚人節的夜晚,堪稱中國電商史上魔幻的一夜。羅永浩在抖音正式開始他的首次帶貨直播,儘管直播效果和李佳琦、薇婭這些久經沙場的帶貨達人比差了不知幾條街,但還是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戰績——超過4800萬人觀看了直播,觀眾峰值290萬人,成交額高達1.1億元。

風口面前,所有人都不淡定了,酒店業也不例外。尤其在疫情之下,彷彿在一夜之間,全行業都是主播,直播成了人們“被迫營業”之時的變通手段,一場未經預演的“行業熱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一時間多出許許多多的酒店大咖雲分享、客房直播、雲旅遊等案例,這樣的熱度讓視頻直播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手段、娛樂方式,也更加推進了一個商業模式的遞進。

那麼,是什麼一時間讓全行業都沉迷於這種“直播快感”,最大的原因,恐怕是焦慮。世界發展太快,原有的認知體系跟不上時代的變化和競爭的要求,原有解讀世界的方式已經不太管用了,越來越多的人看不清未來的趨勢,洞察不到市場的機會,感覺自己正在被邊緣化,從而產生焦慮。雲分享、直播帶貨、抖音短視頻傳播……這一類顯而易見的趨勢呈現在人們面前,不少人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陷入一種集體的盲從:用喧鬧,掩蓋自己的孤獨;用追隨,彌補自己的空虛;用集體,掩飾自己獨立的缺乏;用存在感,彰顯自己的價值……

疫情之下,尚未等來報復性消費的酒店業開啟了“報復性直播”,酒店業的直播時代,真是讓人歡喜讓人憂!

新鮮感拯救不了枯死的靈魂

在現實世界裡,許多人想走一條捷徑——“新鮮感,使你更有魅力”的捷徑,就像直播這樣,雖然直播存在已久,但被酒店人如此熱捧重用還是挺新鮮的,但逐新是走不通的,因為今天直播新鮮,明天可能是其它的東西新鮮,你的想法會不斷改變。而能走通的一條路往往是——你每天認真地畫一個雞蛋,畫1000個雞蛋,從“已知”體會“新知”。這種方式,在莊子眼中叫做“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在朱熹眼中叫做“格物致知”;在王陽明眼中叫做“知行合一”;在現在管理學上叫做“1萬小時定律”。

所以,酒店業的直播潮,並不是說直播本身有問題,是人有問題,心態有問題,能力有問題。

公眾號剛出來的時候,大家也都玩自媒體,很多人在當時還崇拜新媒體而鄙視紙媒;社交媒體剛火起來的時候,也開過微博小紅書;如今飛豬、抖音等視頻直播成風口,又瘋狂追“李佳琦”。坦白講,那些做不好文圖內容的,也很難做得好視頻營銷。因為他們看到的機會,是新鮮,並不是事物的本身。太多人明明不懂傳播,卻在大談流量;看不清當下,卻大談趨勢;摸不透邏輯,卻大談商業模式。

新鮮感使人興奮,它也成了很多人一邊完成自我治癒、一邊完成自我欺騙的靈藥。然而新鮮感,拯救不了枯死的靈魂,只有運營者的鮮活,品牌的生機,才可以滋養出豐盈的靈魂。

自傳播的產品特性

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短視頻行業總體月活達8.21億,其中抖音4.86億,快手3.41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9年6月,中國網民總人數達到8.54億。也就是說,短視頻領域儼然已是一片紅海。

正是這些華麗麗的數據,讓酒店人都躍躍欲試。儘管有一些酒店品牌在直播帶貨的路上嚐到了不少甜頭,也在抖音等平臺獲得了大量粉絲,但也有數據表明,大部分試水者,則並未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而這部分默默來默默走的人,數據遠遠超過取得成績那部分。

這些酒店模仿先行者的路跡和方式,一哄而上的參與視頻項目,忙碌地拍攝製作上傳發布宣傳,彷彿有用,但只是心理感覺上有用,時間久了,好像又感覺沒用,究其原因,他們做的往往都是欠思考的操作,作品也都是“別人嚼過的饃,而不是自己種出來的糧”。就像當下那些大行其道的“大咖直播課程”,聽過的人經過短暫的認知興奮過後,發現腦子裡還是空空如也。真應了那句話——“所有大道理我都懂,但就是過不好這一生”。

不管有沒有疫情的發生,酒店涉足視頻產品其實都是趨勢。線上內容營銷本就是酒店建設私域流量的一種方式,圖文以及視頻都屬於內容傳播。就短視頻而言,並非所有酒店都適合做視頻營銷,很多酒店“先天條件”就不足,就很難有施展空間。

從空間本身來看,空間場景多,裝修風格獨特的酒店優勢明顯。這類酒店風格突出,有著受年輕人所喜愛的主題房型,如:遊戲主題電競房,動漫IP主題房,大屏電影房、智能客房、特色泳池等。這些房間或場所都具備足夠的亮點和熱度,在視頻展示中有較大的魅力,應了年輕人遇到新奇的事物,就會發圈發微博發抖音的心理特點。觸發體驗傳播效應的臨界點,往往能為酒店帶來不經意的大量曝光。

還有一些體驗式消費服務的酒店。比如度假型酒店、親子酒店,客人在體驗酒店硬件與服務的時候,就是碰撞出靈感的時候。另外,擁有良好會員體系及口碑IP價值的酒店在視頻植入時,就更顯得必要而輕鬆。因為私域流量本就累積,品牌力和信任感已經建立,多維的展示形式,變成一種服務而非硬廣。比如亞朵酒店和喆啡酒店,它們擁有獨特的文化承載以及會員體系,用視頻的方式與用戶進行互動,就顯得自然合理。

酒店短視頻的角色設定

酒店品牌以視頻形式佈局流量媒體並沒有什麼不妥,然而,著眼於末端銷量的短視頻產品或直播項目,只是做了自媒體的低配版。這看起來是一個很容易入局的場域,但卻鮮少有人以佈局的心態來規劃自己的流量基地,並獲得可持續的發展。

很顯然,一個品牌所需要的流量,是好的流量,是符合品牌基調的流量,他們才是你的潛在客戶群體,如果你的傳播產品low了,偏了,或誇大了,你獲取的流量與你的目標客戶不匹配,就會有潛在的危害,也許短期內產生了銷量,但對品牌的損傷,對那部分精準用戶的損害,會讓你付出更多的代價。

不適合視頻營銷的空間就沒轍了嗎,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其它途徑做線上內容營銷,圖文也好、活動也好、分享也好,視頻並不是唯一的傳播方式。在當下,我們更需要關注的一個關鍵詞是“自媒體”,就是你自我PR、宣傳的渠道和方式,而非“短視頻”或“直播”等詞,因為視頻只是一種實現自傳播的途徑。如果“自媒體”本身是一座花園,是一個流量池,視頻只是一個花種。你種了哪些花,怎樣修枝,搭配什麼綠植,高矮植被如何配備,這是一個生態系統的問題。我們現在,缺的不是渠道和平臺,也不是技術,而是人,是設計師,是規劃師。

一個顯而易見的風口擺在眼前,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但生命中最大的諷刺就在於:讓你擁抱詩和遠方的時候,而你孤零零隻剩下苟且的能力。自傳播時代,你可有能力耕耘好自己的花園?

酒店要建設的是“自媒體流量池”,也可以說是線上內容營銷系統,在這個池子裡的流量,就是你的私域流量。傾其所有迷戀直播,顯然格局小了,視野狹隘了。在適合自己的平臺,以適合的方式,獲取適合的流量。尊重商業倫理,重視品牌文化,這會是大贏家的特質。

品牌的自傳播文化

未來,品牌都要開始自傳播化。你的客房、你的服務、你的設置、你的風景、甚至你的房卡和客房名字,都可以建立自傳播的屬性。最重要的一點是,當這些自帶傳播的事物被消費者傳遞出去之後,你得讓他們輕易的找到“組織”,並且姿色非凡地在那裡靜候大家,正是那些找得到你自己的平臺,共同構建成你自己的流量花園。

未來的商業神話是由“商業力+文化力+傳播力=文化創意運營力”所創造,自傳播是未來商業和文化的底色,這種技能你一定要會,否則你將無法生存。流量化的文化增值,是未來商業獲取高額利潤的基本策略。而這部分流量,快不了,只能慢慢沉澱。

所有的思維都需要回到根本。想擺脫“末法時代”的細枝末節的追逐,就要回到根本,回到產業的根本,回到事物的根本。或許不經濟不合算,不立竿見影,或許沒有那麼多的收益……,但它是你真正崛起的力量。

如何讓公域流量私有化?如何真正將商業目的和客戶服務完美的融合?如何進行合理傳播的收與放?如何藉助於視頻、直播、圖文等形式實現自傳播最大化?這都是運營者需要思考的問題。以下6個酒店品牌的線上營銷案例,供大家參考!

6個酒店品牌線上內容營銷案例

洲際酒店 - 播客

Stories of the InterContinental Life

洲際酒店憑藉其“ 洲際生活的故事播客系列” ,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地點探討關於旅行的故事。它的目的是鼓勵聽眾自己去旅行,(並且可以考慮居住在洲際酒店)。播客由微型網站支持,其中還包括其他視頻和書面內容。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播客更注重於自然敘事而非品牌推廣。酒店只是順便提及,用戶並沒有看到不必要的或無理由的營銷。然而這種方式,卻有助於為品牌建立權威與自信,這種高質量的內容更具備持久力,更容易擄獲觀眾的心。

四季酒店 - 在線雜誌

允許顧客在閱讀內容時直接在文章內查房、訂房

在線雜誌是各種品牌的經典內容營銷策略,用於吸引消費者尋找圍繞核心主題的相關信息。四季雜誌是最好的酒店博客之一,還有豪華旅遊雜誌也值得關注。

憑藉引人注目的頭條新聞和精心研究的高質量文字,四季為消費者提供了一點靈感,併為入住其國際酒店的人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還有一點值得參考的是該雜誌如何有效地(巧妙地)促成消費行為。用戶可直接從博客主頁搜索空房情況,而無需點擊進入主網站。還可以選擇點擊文章中的特定酒店。這對增加停留時間尤其有效,特別是當涉及到來自搜索或社交的人時,在這個私域流量庫裡,能夠更便捷得實現營銷。

摩根酒店集團 – 小眾雜誌

Back of House類生活方式型品牌雜誌

摩根酒店集團(於2016年被SBE收購)採用與Four Seasons類似的內容營銷方式,利用在線雜誌建立品牌權威和知名度。

然而,它採取了更加小眾的方法,創建發佈專門針對“生活靈感”的專欄和文章。這往往涉及藝術或創意產業人士的採訪,以及關於時尚、美食、音樂和藝術等相關內容。因此,“Back of House”似乎更像是一個普通的生活方式出版物,而不是品牌網站,這有效吸引了他們的酒店用戶,並願意長期留下來。

Best Western Hotels - vr內容

讓顧客通過vr的方式在線參觀酒店房間

雖然虛擬現實被某些人詬病為噱頭式的營銷策略,但在旅行場景中,這項技術確實可以為消費者提供真正的價值 。並且,當下來說,不少景區、房地產也都開始利用這項科技來實現更便捷的消費互動。它可以讓人們更加身臨其境地(逼真、引人入勝)將場所形象化。

而Best Western Hotels VR遊覽在早幾年就已經為用戶呈現,它背後的思想是允許潛在的遊客在酒店套房中獲取可視的“神秘感”。這些視頻可以以360度的角度觀看,用戶可以感受到房間的大小和規模,甚至傢俱的紋理和其他設計特徵。VR視頻以一種即時且易於消化的方式提供服務。

Loews Hotel - 用戶自主生成的廣告系列

以用戶的點評和ins照片作為網絡廣告投放的主要物料

Loews Hotels and Resorts的內容營銷平臺特色是將顧客反饋內容作為社交首選的廣告基礎。它沒有在其廣告中使用專業拍攝的照片,而是選擇了酒店客人拍攝的一些Instagram照片做素材。

廣告本身進一步鼓勵用戶生成內容,要求人們用標籤標記自己的照片。他們的理念是“因為沒有人能比用戶更好地講述酒店的故事”。

一項研究表明,高達93%的消費者認為這種真實顧客的反饋內容更有助於促進消費決策,該活動旨在為消費者提供“視覺可信度”(伴隨著評論)。同時,通過分享用戶生成的內容,Loews能夠讓客戶感受到價值和認可,從而有助於繼續倡導循環這項活動。

萬豪- 劇情短片

奇思妙想,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

萬豪酒店對於內容營銷非常的重視。早在2014年,它便開設了一個專門的工作室,為其全球品牌創造和生產無數的內容。因此,萬豪在品牌宣傳拍攝了大量的短片。比如此前頗受關注的《兩個行李員》系列。該系列中有三部原創短片,每部都描繪萬豪員工竭盡全力履行其作為酒店行李員的職責。

有可能感覺像是一個很長的廣告,但萬豪的高內容質量和專注於奇思妙想,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確保了這些短片的可看性。

去年,萬豪還與康泰納仕集團旗下的高端旅遊雜誌《Conde Nast Traveler悅遊》啟動《從“新”出發》 合作項目,期間,每週推出一篇城市指南,編輯親赴目的地體驗並撰寫,以全新角度、配以高品質圖文,對目的地進行新穎和獨特的解讀,並最終呈現給用戶。

以上,僅作為參考和借鑑。我們可以在疫情影響的窘境之下,嘗試各種方式圖一時之利,以解一時之困。從長遠來看,搭建穩固的自媒體平臺,創建自傳播產品,運營好自己的私域流量,以探索與規劃的心理,建設自己的線上營銷系統,才是品牌收割流量價值的最終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