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風波過後,哪些行業會迎來消費需求的“報復性”釋放?

迫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讓我們在本該理直氣壯消費剁手的春節期間,集體“宅”在了家裡。

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春節“黃金週”期間,中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人民幣,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在此背景下,各方對鼠年春節再掀消費高潮寄予厚望。攜程此前曾發佈報告預計,2020年春節長假中國預計有4.5億人次出遊。


新冠風波過後,哪些行業會迎來消費需求的“報復性”釋放?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湖北爆發新冠肺炎,疫情讓上述樂觀的預期一下子落了空。
“新型肺炎對經濟最直接的影響是出門減少”,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分析說,人們不出門會影響消費,特別是服務消費,包括旅遊、交通、娛樂、零售、餐飲等,加上適逢春節假期,影響就更大。


不過,雖然暫時的疫情讓人們無法出門消費,但長遠來看,因新經濟、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大量出現,加之官方及時出手為受疫情影響的消費行業解決困境,相信本次疫情對消費的負面影響偏短期,恢復性增長未來可期,甚至是“報復性”增長。


那麼哪些行業最容易在疫情過後,迎來消費需求的“報復性”釋放呢?


新冠風波過後,哪些行業會迎來消費需求的“報復性”釋放?


餐飲業


微博上有個熱搜,叫【疫情過去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很多人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火鍋和奶茶,可見“民以食為天”此言不虛。

今年春節,為避免人群聚集,各類聚餐、壽宴和婚宴等幾乎全部取消,大量餐廳飯館停止營業,備菜存貨只能拿出來低價甩賣。據據光大證券統計,非典對餐飲行業造成的損失達210億元,佔2003年GDP名義的0.15%。


與非典相比,正值春節餐飲旅遊銷售旺季,在眾多行業中逆市上升的餐飲,在2020年第一季度遇上大考。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為46721億元,同比增速9.4%,高於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餐飲消費是國內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


新冠風波過後,哪些行業會迎來消費需求的“報復性”釋放?


但應對疫情,餐飲人有著自己的應對方式,雖說許多門店仍不能開門營業但已積極開發線上業務,例如西貝已經開始在電商平臺上售賣新鮮蔬菜、自有預包裝食材、食品等,比如空心掛麵、羊蠍子,海底撈也加入了京東的“餐飲零售發展聯盟”,目前在京東生鮮可以買到“撈派”的滑牛肉、蝦滑等,此舉有效推動餐飲品牌開拓半成品速食生產,讓廣大民眾在家中也能嚐到老味道,另外讓人放心的是,這些品牌在派送食物的同時會附贈“安心卡”,在卡上標明食物過手人員包括廚房生產人員、備膳員、外送員的體溫,及店內消毒告知。


新冠風波過後,哪些行業會迎來消費需求的“報復性”釋放?


不過雖然疫情無情,但是在困難面前,消費者希望吃到安全可口飯菜的需求沒有變。這時也倒逼餐飲從業者提高自我要求,採取各種方式不斷進化,在保住品牌,保住生意時,發現新的成長可能。


旅遊業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出境航班大批取消、國內景區紛紛暫時關閉,旅遊行業首當其衝。有業內人士估計,“中國旅遊業每停滯一天,損失可能超過170億元。”事實上,每次大的災難過後,都會迎來旅遊行業的大爆發,相信這次也不會例外。


疫情過後,人們外出的需求會加大,國內外的旅遊熱度都會上漲。共同經歷了難忘的困難之後,人們在安排出遊時可能會加大家庭遊、親子游,以及具有新奇體驗的玩樂項目的比例。尤其是年輕群體,對於種草已久的各類目的地和玩法,會尋找“即時滿足”的渠道。


新冠風波過後,哪些行業會迎來消費需求的“報復性”釋放?


這一點可以對標2003年的SARS。2003年SARS結束後的第一個月,旅遊行業就迎來了“報復性”的反彈,當年7月、8月各大旅遊機構的業務量就井噴式的增加,甚至超過了SARS爆發之前的水平。例如2003年7月,攜程機票訂單成交量同比增長200%,環比6月增加82%,並超越SARS前1月的31%,而10月份,SARS疫情後的首個“十一”黃金週,攜程平臺上的機票訂單成交量同比增長200%。這樣的全面反彈反而亦成就了當年的攜程,2003年末,攜程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73.5%在納斯達克上市。

疫情是危機也是機會,相信整個旅遊行業會迎來新的春天。


新冠風波過後,哪些行業會迎來消費需求的“報復性”釋放?


健康行業


此次疫情爆發,醫療精英首當其衝,奮戰在抗疫一線,無論是醫護還是科研人員都讓我們更加尊重醫學,崇尚科技,敬畏生命。


哪怕在疫情之中,醫療行業已經在逆勢爆發。首當其衝的是在線問診、遠程醫療進入視野,互聯網醫療行業正在出圈,大家耳熟能詳的丁香醫生、阿里健康、騰訊健康、微醫等都在此次疫情中有著不俗的表現,無論是品牌高度還是品牌溫度都讓人無可挑剔。其次就是醫藥電商O2O平臺,通過送藥上門將越來越多以前覺得“購藥是低頻需求”的用戶意識到平臺送藥的方便和安全。除此之外,疫情之下醫療健康領域的超快反應和直接需求爆發點,更是讓年後2月3日第一個交易點,在三大股指暴跌之時,醫藥股卻掀起漲停潮。


新冠風波過後,哪些行業會迎來消費需求的“報復性”釋放?


相信在疫情過後,從國家層面,會大力補齊醫療短板,改革醫療體制,提高醫務人員的待遇水平,改善醫療工作者的工作環境,從民眾層面,會更加重視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塑造新的健康觀念和健康習慣。


文化娛樂業


眾所周知,春節檔7天在全年票房收入中佔據重要地位,2020年春節檔《唐人街探案3》、《囧媽》、《奪冠》、《姜子牙》、《緊急救援》、《急先鋒》和《熊出沒7》等7部影片被譽為“史上最強春節檔”,總票房近70億,大年初一票房預售就有近3億。

但是受疫情衝擊,觀影需求急劇下滑,1月23日,7部春節檔主要影片宣佈撤檔,大年初一票房僅181萬,電影行業春節檔近乎顆粒無收,電影行業迎來寒冬。


新冠風波過後,哪些行業會迎來消費需求的“報復性”釋放?


除電影行業外,更多公共文化、景區景點場所、文化娛樂場所例如上海迪士尼、歡樂谷、圖書館、電影院等娛樂場所一律關閉,說到文娛行業,它們還不像餐飲業可以尋求線上發展,只能等到疫情結束的一天,再次開業,並且對於電影院等大量人員聚集的場所,恐怕還是會蕭條一段時間,不過好在人們的文娛需求是一直存在的,相信在不久的以後,會再次繁花似錦。


新冠風波過後,哪些行業會迎來消費需求的“報復性”釋放?


2003年,“非典”曾經把大眾困在室內,間接讓一些互聯網公司找到了盈利模式。

短信使用量激增,運營商的收入大大增加;互聯網寬帶的接入率也有了大幅增長,推動了新浪、搜狐、網易三大互聯網門戶的崛起;而當時阿里巴巴在因一人感染,封了整個公司的生死關頭下,馬雲當機立斷將公司系統和客服系統接入每位員工家中,要求所有員工在家辦公,電子商務在民眾在互聯網上獲取信息、嘗試網購的時候,孵化出了淘寶,培養出了網民的新消費習慣。


正如本文所說,疫情結束後,消費的報復性反彈是可以預見的。如果品牌能在這次疫情和全球封鎖中深刻反思,抓住機會,同時開啟科技創新的新增長引擎,就有新的破局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