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感財經金融札記六

財務,反應所有資產的財務體系。在全世界有六類跟財務有關係的人,而這六類人互相誰也不知道對方在幹什麼,誰也不知道對方的東西自己能不能用得上,這六類分別叫什麼?第一類,CFO,首席財務官;第二類,會計;第三類,審計;第四類,評估;第五類,稅務籌劃;第六位,出納。這六類都不一樣,出納永遠看的錢,前五類永遠看的賬。同樣的一份資產,在公司名下的資產,一千萬元的現金,貨幣資產,流動性會不會特別好?它存在公司的賬上,收到的是活期存款利率,基本上一年沒有什麼收入,流動性上屬於好花的,到一年結束時還是差不多一千萬,利息忽略不計,利息肯定不夠付銀行管理費的。那麼如果把這一千萬流動性很好的流動性資產,變成了價值一千萬的土地、房產,比如說買了土地,這個土地流動性是不是就變得不好了,但是這塊土地在公司記賬的時候,它會出現一種什麼情況?如果是一個會計來記賬,那麼這一千萬的土地放到名下,最常用的方式叫什麼?叫折舊,資產折舊。這千萬土地如果攤銷十年,是不是今年要劃掉一百萬,殘值是不是九百萬,明年再劃一百萬,是不是殘值剩八百萬,這叫折舊。但你的CFO懂,會計可不可以立一個項目,cfo立項,這塊土地不折舊,做評估可不可以?只有把這塊土地放到項目裡,它就不折舊。今年一千萬的土地,如果周圍地價漲了,明年財報,不折舊,做評估,可不可能變一千五百萬?比如比較法做評估,用周邊最新掛出來的土地做評估,那多出來那五百萬,在財報上應當記作什麼?收入,利潤。這就叫法律。一千萬現金流擱在賬上,一年後貶值。一千萬買塊地,寫個立項報告,三年後上市了,就可以說是連續業績增長。第一年做個評估,五百萬利潤出來了,明年地價又漲了,再做個評估,五百萬利潤又出來了,後年再做評估,五百萬利潤又出來了,這就叫連續三年業績增長,就符合上市的規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