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子檸|新冠肺炎疫情後民營醫院該如何發展

自1983年我國第一家民營醫院誕生至今,截止2019年底全國民營醫院已經突破33000家,佔到全國醫院數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魏子檸|新冠肺炎疫情後民營醫院該如何發展

但自1月20武漢疫情至今,寫請戰書的和衝在一線的基本是公立醫院和軍隊醫院及其醫務人員,很難看到民營醫院的表現和民營醫院醫務人員的身影,也沒有聽說民營醫院捐贈了多少款物。這已經成為最近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了。

據媒體報道,在北京等地竟然出現了,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將民營醫院列在設置發熱門診名單後,民營醫院竟然以“正在裝修”等理由拒絕設置發熱門診。武漢仁愛等民營醫院,在沒有設置為發熱門診,也不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定點醫院的情況下,竟然申請和領取3.6萬個KN95口罩等抗擊疫情相關物資等一些不當行為。

魏子檸|新冠肺炎疫情後民營醫院該如何發展

多年來,國家醫改政策一直強調和落實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享有同等地位和作用,民營醫院也一直在爭取與公立醫院享有平等地位,本人在多年參與醫改過程中也始終在支持民營醫院發展,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戰役中,民營醫院卻沒有主動去爭取“平等”地位,發揮平等的作用,甚至許多民營醫院在這場戰役中缺席,受到了全社會的質疑。

初步分析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民營醫院多數規模比較小,自身的防疫能力較弱,醫務人員比較少等。但是,俗話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既然出不了人力,還是完全可以出錢的呀。多就多出,少就少出,但是捐款捐物的民營醫院也很難看到聽到,這就讓社會難以理解和接受了。

疫情過後,我國的民營醫院到底如何發展?何去何從?值得觀察和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