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精神貧困”論

何為貧困?凡物資或精神之匱乏窘困者,皆謂之貧困。

古之貧困者,家徒四壁、食不裹腹、衣不遮體、居無定所、一貧如洗也。而今之貧困者,溫飽已無大礙,物資匱乏相對暫時,美其名曰:人均收入末達國之標。

當今貧困之患,不患貧困之人物資匱乏,而患貧困之人精神委糜不振;不患其不為,而患其不知所以為,更患其志智不立,不思為也。

夫貧困之狀,人人想去之。頭冠貧困之帽,臉上毫無光彩,有之則貧而窮,去之則富而榮。然今之社會有人不欲去之,還欲爭之,何也?究其因有三焉。有自身不貧者,卻患眼疾,想爭之。若沒爭上,不達其意,動則指責、怒則辱罵,此一弊也;有弄虛作假者,假借貧困之名可得政府援助,不勞而獲、無功受祿,得之有補何樂不為,此二弊也;又或以謂吾之本身貧困,而無進取之心,終身無脫貧之志,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榮辱憂戚在我,吾可以“等靠要”盼政府施捨,而其利將無不趨我,則亦深陷貧困而不自撥,此三弊也。以上三弊者,其為患則相同。然而其用心非不善,皆可冠以“精神貧困”之帽蓋棺定論,如不破解,則終為貧困矣。

夫貧困者,有志有智有心者去之則易,扶不起阿斗之類者去之則難。真貧者,類似天災人禍,病老孤殘致貧者,政府兜底可助其度難關;類似有心無力缺乏資源致貧者,可“精準施策”助其脫貧;類似無進取之心,“等靠要”者,須破解其“精神貧困”頑疾,激發“內生動力”促使其脫貧。

“精神貧困”之疾,可用“五破五立”之藥引,激發其“內生動力”,對症下藥,則此頑疾可除也。一破消極思想,立進取意識。“人窮暫時,志短一生”“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心”;二破依賴心態,立自力觀念。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無功受祿之“依賴”心態,思想之“懶病”必根除;三破漫灌之輸,立滴灌之準。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須有的放矢;四破授人以魚、立技能利器。“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身之用”;五破安樂之狀,立憂患之意。“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建全面小康社會,必破貧困之難題。消貧困之現狀,首破“精神貧困”之頑疾。打好脫貧攻堅之役,人人有責,須黨群同心,齊心協力。葆幹群之情、系國民之願,脫真貧;會領袖之情懷、圓中華之偉夢,真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