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信貸與金融外包服務行業的新發展

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經濟高速發展至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目前,經濟增長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以及全球經濟的衰退都對中國後續經濟發展提出了挑戰。

IMI所長助理、研究員曲強從信貸消費市場的發展為切入點,進一步分析了催收市場、金融外包服務行業市場的前景,並對以上市場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1

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消費動力


過去四十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自01年加入世貿,成為世界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國,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中國高速增長後也將帶來問題。全社會宏觀槓桿率的快速上升,為穩定宏觀經濟大規模基建投資使得債務快速膨脹。而外貿依賴型經濟也有隱憂,近期,隨著全球經濟面臨衰退風險,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出口拉動經濟增長越來越難。

因此,隨著增長換擋期投資和出口兩大動力的減弱,中國將自然轉向消費,為增長提供內生動力。根據今年2季度數據,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高達60%,相對於次貸危機前有所上升。國家也通過減稅降費等一系列政策鼓勵消費,消費增長可期。同時,社會財富差距加大也逐漸催生信用消費增長空間,佔據較多財富的老年人儲蓄率較高,而未分享資產價格上漲紅利的年輕人儲蓄較低,據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年輕人( 35 歲以下)人均收入 6726 元/月,月均支出4386元/月,收入 8500 以上達 53%,其中56%的人沒有儲蓄,開始儲蓄的人中,每月儲蓄僅1389元,而年輕人消費意識較強,尤其是90後,其出生於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其從小消費水平要高於80後和70後,要維持其消費水平不變,90後往往需要藉助信用貸款維持其消費習慣。

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地區在其經濟起飛、放緩、以及經濟泡沫之後表現出的狀況都印證了類似規律。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且放緩之後,國內消費對於經濟的拉動作用將變得日益重要。日本泡沫崩潰之後地產和金融雖然全面放緩,但其大眾消費市場卻迅速起飛。誕生了優衣庫、無印良品等大型企業,其中優衣庫締造者柳井正成為了日本首富。而日本的二次元文創消費行業在GDP當中的比重甚至接近於傳統巨頭的日本汽車業。日本的消費信貸行業在這些年也普遍發展。憑藉強大的消費內生動力,即便號稱“失去20年”,日本經濟依舊始終保持世界第三,超越德國等經濟體。

2

中國信用消費市場未來將迎來顯著增長


信貸消費的增長將促進相關金融服務業的穩健發展。信用卡行業、個人消費貸款、互聯網消費金融等,都將隨著中國消費經濟的發展而繼續增長。為此,政府也出臺了系列促進消費政策。2018年7月,中央深改委通過了《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 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和《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 年)》,著力培育重點消費領域細分市場,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引導形成合理消費預期,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未來幾年,隨著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度持續加大,政策對消費的刺激預計將增加消費信貸的需求,對信貸消費行業形成直接利好。

由於經濟發展階段和傳統消費習慣的影響,當前消費信貸服務覆蓋及滲透率仍然較低,未來有較大發展空間。在信用卡方面,與較發達的歐美市場相比,我國當前的信用卡發展仍有較大空間。與中國相比,歐美信用卡較普及,卡量推高了總額度;其次,發達國家信用卡卡均額度更高。2018年末我國信用卡人均持卡量為 0.47 張,而美國早在2016年人均持卡量已達3.16張。雖然近幾年中國移動第三方支付發展迅速,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中中本質也只是信用卡和銀行卡支付功能的延伸,信用卡依舊是移動消費的載體,進一步增加信用卡和消費信貸的使用仍有較大空間。

2019年,我國信用卡(含信貸合一)髮卡量已經達到6.7億張,中國信用卡總髮卡量在2011-2020年期間以12%的年增長率增長,到2020年,信用卡髮卡數量預計將達到7.4億張,屆時中國城市裡近10億的消費人口將催生出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需求市場。

此外,互金消費近年來過快發展,參與者的大量湧入,政策尚未成熟。過去一段時間出現了許多嚴重問題,部分網貸畸形發展給社會帶來較大風險。導致了監管高度收緊。近年來,監管針對P2P網絡借貸平臺和現金貸業務持續發佈政策規範整頓,從限貸額度、備案管理、銀行存款、線下宣傳、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對互聯網借貸業務提出了規範整改要求。因而,隨著網貸的強監管和收縮,其中部分消費需求將轉回傳統信用消費領域。相當部分消費信貸需求將主要由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承,網絡和傳統消費信貸行業間將實現更平衡的發展。

消費信貸與金融外包服務行業的新發展

3

催收市場也將伴隨信用消費行業實現大幅增長


截止今年,信用卡授信總額為23.78萬億元,其中應償信貸餘額為9.95萬億元,卡均授信額度為2.29萬元。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為789億元,近8年增長10倍。每張信用卡每個月有5筆以上消費。

消費信貸與金融外包服務行業的新發展

其中,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佔比及同比近年來趨勢性下行,截至2019年1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佔比1.15%左右,如果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同比持續下滑,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佔比有望到2020年末降至1%左右。根據前述預測,整個信用卡催收市場規模可能達到3100億元左右。

消費信貸與金融外包服務行業的新發展

此外,從更大的一個口徑來看。根據《中國金融穩定報告》,截至2018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餘額約2.5萬億;此外,前兩年P2P和現金貸行業的快速興起,由於不良率普遍較高,估計近年也將產生約4000億的不良資產。另外,社會上還有大量持牌和未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和小貸公司的不良資產還無法統計。因此,銀行業加上上述其他領域的不良資產規模總體可能超過3萬億。伴隨這一趨勢,催收產業未來也將跟隨爆發。但是,當前催收主體分散、多元,規模與規範性仍距成熟市場有著較大距離。我國目前4000多家涉及催收業務的公司,業務涵蓋傳統催收、不良處置撮合、法律業務等。當前,承接銀行業龐傳統不良資產的,主要是以四大AMC和數家省級的資產管理公司構成的體系。但在最近規模不斷擴大的信貸消費不良領域中,具有正規資質和規模效應的企業依舊是少數。不良資產的催收和處置依舊有較大發展空間。此外,隨著國家掃黑除惡不斷深入,對於傳統“擦邊球”、“灰色”性質催收的管制將更加嚴格。因此,依法合規、有著規模效應、具備更先進技術和更全不良處置方法的企業將有很大機會。

總之,信用卡和消費貸款,以及其延伸產業的金服外包業務是市場轉型的重要方向。經濟增速換擋和金融嚴監管的雙重背景下,銀行傳統對公業務面臨瓶頸,許多銀行紛紛進行零售轉型探索新發展思路。信用卡和消費貸款具有高收益、逆週期的優質屬性,是零售轉型的重點之一。同時,2018 年資管新規正式落地,銀行理財業務面臨重塑,需要在過渡期內壓縮不規範的存量業務,對中間業務收入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多數銀行選擇發展信用卡業務增加中間業務收入,抵消理財收入下降的影響。未來,銀行會繼續加大信用卡投入力度,進一步挖掘存量客戶信貸需求並撬動潛在增量客戶。

消費信貸與金融外包服務行業的新發展

4

消費信貸增長背景下金融外包服務行業市場前景廣闊


1、 國家政策支持

隨著當前和未來消費信貸快速增長延續,消費金融對金服外包業的帶動效應也將日益顯現。近年來,我國消費信貸規模增速保持在20%左右,預計未來3年我國消費信貸規模依然將維持19.5%的複合增長率。截止今年底,預計我國消費信貸規模將達到37.4萬億元。在這一大背景下,傳統金融機構信貸消費和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機構在該業務上都會不斷髮力。其競爭將促進提高服務質量,刺激降低成本,並必然要求更先進的信息化與技術化升級。這都將帶動金服外包業的發展。

隨著信貸消費拉動經濟的作用被不斷重視,政府也在積極支持金融服務外包行業的發展。鼓勵金融服務專業化、細分化。通過讓金融機構將非核心業務外包,提高服務質量,擴大服務覆蓋。這樣有利於大量增加就業,同時也是推動各地經濟結構的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型的有效措施。有助於提高我國服務產業的整體競爭力。過去一些年京、滬、深等金融業聚集城市紛紛發展了立足本地的金融服務中心。隨後中央政府以及更多地方政府如江蘇、安徽、內蒙等地也都出臺了扶持政策,支持金融服務外包行業發展。

近年隨著大消費、普惠金融、新技術應用等亮點出現。金服外包業不斷整合內外資源、開展戰略合作、降低成本、提升質量,成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踐和探索的新領域。此外,金服外包將進一步促進中國金服企業與國際先進機構合作、競爭,通過開放走向世界水平。尤其在全球經濟緩慢、貿易摩擦加大的背景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是當前的重要任務。服務業,尤其是服務外包業的增長和各地廣泛發展外包產業,對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就業創業、調整地方經濟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消費信貸與金融外包服務行業的新發展

2、 戰略機遇期內競爭必然導致市場升級、資源向頭部服務商聚集

越是優質服務商,其更大規模、更高效率為金融機構創造價值相對優勢才更明顯。隨著消費金融、外包市場迅速擴大,當前市場競爭也在加劇。當前一段時間,市場上金融服務外包的公司主要競爭領域在於提供集中呼叫中心、增加物理坐席;同時更專注於各自所在專業金融領域的外包業務,如銀行信用卡外包、保險業外包等,從而獲取該領域優質數據資源,提高該領域服務專業程度。通過加強人員管理、提高成本效率,形成自己的業務細分經驗與競爭優勢。

但隨著行業的發展,未來一段時間金服外包產業將逐步擺脫成本規模型的競爭模式,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成本優勢轉向價值優勢。未來幾年,政府也將主推創新驅動、優化城市功能、形成產業結構梯度不斷出臺新政策,鼓勵這些行業的發展升級。另一方面相關企業自身也將通過技術、模式創新,提升價值鏈,提升自身在國內甚至國際的服務競爭水平。在此過程中可預計,大量細分行業頭部企業將憑藉其人力、資金、客戶與技術上的優勢,淘汰和併購中小型對手。實現自身以及整個行業的升級轉型。

3、消費升級與金融科技的發展為金服外包業帶來新內涵

伴隨當前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及其與金融行業的廣泛結合,金融科技已經成為了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性領域。無論是互聯網金融還是傳統金融的移動互聯網化,都使當前中國的金融業掀起了一股科技新浪潮。

大數據加人工智能的革命將帶來消費信貸的革命性發展。數據驅動的金融模式將改變整個金融服務的未來生態。未來的金融服務競爭,必然超越傳統的競爭範疇。我們可能看到大型銀行、保險、互金機構之間為了同一個消費市場而進行激烈競爭。而這一競爭必將升級為科技運營、數據挖掘分析、人工智能應用的全方位技術競爭。金融科技運用水平以及數據化、智能化水平將成為決定金融機構成敗的關鍵。因此,各類金融機構必將更加倚重專業化、科技化的優勢金服外包企業補足短板、擴展能力。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促進下,許多新業態將成為可能。如大數據風控、人工智能客戶畫像、智能獲客等使得“聚合分期”業務等成為可能。可以將更多不同平臺、不同風險、期限、金額的分期業務進行聚合、匹配,並動態解決其中可能出現的金額、期限、風險錯配問題。並以此為基礎形成新的ABS和不良處置業務。

因此,金融科技正在成為當下金融外包服務創新的主要抓手。在金融科技促進下,我國金服外包業將從根本上被金融科技從產業鏈和價值結構上重構。隨著金融產業鏈的延長,金服外包將更多具備更大潛力和價值;金融平臺性作用增大,使金融平臺建設和運營外包服務需求增加;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成為決定命運的力量,使數據中心建設、挖掘、處理、分析等金融外包服務發展迅速;客戶規模、個性化要求的同時提升,使得客戶關係維護、智能外呼、個性化服務類金融外包服務獲得新機會;個人消費金融存在不均勻、非同質化特徵,因此智能化、數據化、科技化風控類服務也將成為新發展領域。

消費信貸與金融外包服務行業的新發展

4、總結

總體來看,當前我國信用消費和金服外包服務發展依然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未來還將擁有較大增長潛力與新增長場景。其產業鏈和附加價值將不斷提升。研發、科技含量也將逐漸增加。整個產業生態環境不斷向好,政策紅利進入釋放期。其創新機制能力、國際競爭力、服務水平、科技能力、以及對於城市的就業、產業升級、結構轉型的引領帶動將進一步加強。

在我國加快調整升級經濟、金融結構的驅動下,金融服務外包將配合消費與金融升級的發展,成為資源配置、要素效率提升、價值升級的重要抓手。當前各地和企業應當抓住技術變革的機遇,積極利用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培育金服外包的新領域、新業務、新產品,提升信息技術和業務流程外包的效率,並整合全球資源,提升競爭服務能力,加快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新空間。使金融服務真正走向市場化、科技化、國際化、及跨領域融合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