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开放铸币权,使其成为黑马

经过了汉初刘邦和吕后临朝的休养生息,大清官海瑞心目中的千古第一仁君——汉文大帝终于即位了!汉文帝是当时皇帝竞争者中的一匹黑马。

一、外抑诸侯、内压功臣

吕后时代刘邦的子孙被杀了一批,关了一批,折腾了几番,当汉初的功臣们拨乱反正之后,因为被吕后整怕了,便势必要挑一位娘家势力单薄的诸侯王做天子。于是,朱虚侯刘章尽管诛灭吕后家族时有大功,却反而没有得到拥戴。

而代王刘恒,其母薄姬出身寒家,自身又颇有贤名,加之是诸侯王里面年龄最长的——这三个条件,让他成为平吕功臣都能接受的新天子,于公元前180年即位,他就是汉文帝。

汉文帝开放铸币权,使其成为黑马

但是当上天子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了,继位之后,汉文帝面临的情形并不乐观。首先,内有倚功自傲的功臣集团,自己要真正掌握政权尚需时日,而外有虎视眈眈的诸侯王窥探神器。

毕竟汉文帝不是打天下的汉太祖。太祖在的时候,自然诸侯王无有不服,而现在太祖不在了,很多诸侯王都与汉文帝平辈,有些还是他的叔叔辈。实力弱的还罢了,顶多也就是想趁机扩大自己的权力,从中央政府身上多咬一块肉,而实力强横又桀骜不驯如吴王刘濞之辈,恐怕只有御座才能满足他们了。

汉文帝开放铸币权,使其成为黑马

所以汉文帝要做的,自然是外抑诸侯、内压功臣。首先他就面临着刘邦时代遗留下来的难题——中央政府的铜量储备不够,无法在经济上对诸侯施加更大的影响。汉朝政府的钱荒,倒是与2013年我国的钱荒有所相似。我国的钱荒主要来自产业收益率的结构性失衡,主要体现在金融业收益率远远高于其他产业,所以大量的资金集中在金融产业,而实体产业则因为收益率相对较低、风险大而没有合适的渠道获得贷款。所以国内出现了奇异的场景:金融业内巨量的资金来回循环,而中小企业普遍叫苦手头紧。

汉文帝很幸运,他所在的时代没有很成形的金融产业,但是整个汉帝国的境内,依然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失衡的双方便是中央政府和诸侯王。

二、促进经济发展

汉朝的王畿基本上就是秦国故地,民风彪悍,农业发达,乃是天下精兵之所在。但问题在于,若是论鱼盐和矿产,那就比山东诸侯差远了。尤其齐国故地,即现在的山东一带,依山靠海,物产丰饶,又有铜矿,可以自己大把大把地铸钱,促进本国的经济循环。于是汉文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吴国和楚国境内大量的铜钱在往复地流通,自己贵为天子却只能蹲在未央宫前数铜板。

汉文帝开放铸币权,使其成为黑马

汉文帝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果断开创了历史之先河,要对民间开放铸币权,汉初也曾经短暂地开放过一段时间的铸币权,但是到刘邦在位末年就已经禁止,所以其影响远远不如汉文帝时期大!

这可是当代很多经济学家们都在孜孜以求而不可得之事啊!尽管很多企业和部门都已经私有化,但是货币的发行,依然由中央银行在管理,并且目前也没有看到由公司来发行货币的可能性。

三、政令实行,激化矛盾

经济学大师、诺奖获得者哈耶克博士一直主张货币发行私有化。以哈耶克为首的自由主义者对公司发行货币的支持主要来自两点:首先,公司是会破产的,而主权国家其实是不会真正破产的。如同上一章在讲述周赧王时所说,主权国家也会考虑赖账的后果,但是如果豁出去了,赖了也就赖了,作为私人的债权人,其实并没有太多办法,只有通过信誉来约束。而信誉对国家的约束是有限的,对于信誉度很低的国家或者金融霸主都缺乏约束力。

汉文帝开放铸币权,使其成为黑马

而公司受到公司法约束,是可以进入破产和清算程序的。如果一个公司滥发货币,试图制造大量的通货膨胀来赖掉自己的一部分债务,那么它发行的货币就不会被其他人接受,从而货币急剧贬值,赖账的目的反而达不到了。其次,公司和公司之间存在竞争。每个公司都会尽力地推广自己的货币,挤压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这给了每个公司额外的激励去保持一个良好的信誉。因为如果信誉不够的话,商家可能会拒绝接受这家公司的货币。

故而,出于对破产的恐惧、竞争的需求,公司会比中央银行更加有责任心来管理自己所发行的货币。

汉文帝开放铸币权,使其成为黑马

上述论点是否成立,自然可以讨论,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此并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是汉文帝不愧是千古仁君之首,居然在公元前就如此超前,让私人、诸侯以及汉朝官方的铸币机构共同竞争!

可惜哈耶克的观点晚了两千年,若是在公元前提出,没准汉文帝会请来哈耶克,跟当时的大才子贾谊辩论一番,因为贾谊是强烈反对这一政策的,让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贾谊说:"铸钱这回事,大家都不傻,肯定都不用纯铜,用纯铜无以为继,谁铸谁亏,所以都知道要掺杂铅铁,而只要比例稍微有点变化,那都是巨大的利润。而我们大汉朝的法律又规定了,凡是掺杂铅铁之类,都要在脸上刺字劳教去,现在陛下开放这个铸钱的权限给所有人,不是变着法儿地诱导人民去劳教吗?""并且这个例子一开,老百姓不种地,都跑去铸钱了,那么谁去种地呢?这样钱越来越多,粮食反而越来越少了。并且各家铸出来的钱大小轻重不一,如果强行统一,会不胜其烦,若不统一,市场又会受干扰。总之,微臣觉得,这不是个特别明智的主意!"

但是,中央政府现在就面临"铜荒",贾谊说开放铸币权不好,那么他自己提出了什么方案呢?与开放铸币权相反,他的解决方法是规制经济学这一路数,要国有化所有的商业银行,也就是——"收铜勿令布",让国家收回铜矿的所有权,然后实行严格的中央银行发行制。他认为这样不但大祸可消,而且"七福可至",这七福基本是在说皇帝可以挟铜自重,用全国的铜矿来平抑物价、制作铜器,等等。且不说贾谊这个国家垄断铜矿所有权和铸币权的解决方案有无效果,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套方案经济上或许可行,政治上却行不通。政府收取天下所有铜山的所有权,在刘邦时代可能还可以,但是时过境迁,在汉文帝时代,吴王刘濞第一个就会跳出来反对。

汉文帝开放铸币权,使其成为黑马

话说吴王刘濞是刘邦二哥刘仲的儿子,跟随刘邦征讨九江王英布的时候屡立战功,后来刘邦封他在江苏一代做吴王,也算是信任有加。刘濞的封国来自汉高祖刘邦,又是刘邦的小辈,所以刘邦要命令他做些什么,他也不敢不从。其实刘姓的诸侯王,偶尔玩点偷奸耍滑或许有这个胆子,比如上节所说的偷偷铸薄钱等,但是在政令方面,刘邦在世的时候,他们都还算听话。可到汉文帝这一朝就不一样了,文帝不是嫡长子,只是因为政治平衡被推上了前台,这本身就很难让其他的刘姓诸侯王服气。并且,后来还发生了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让汉文帝这一系与吴王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汉文帝开放铸币权,使其成为黑马

事情的起因是汉文帝的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启与刘濞的儿子下棋起了争执,两个人都是皇家贵胄,谁也不服气谁,结果年少气盛的刘启提起石棋盘就把刘濞的儿子砸死了。

这两家于是结下仇怨,刘濞也从此不再去长安朝见,每次都说:"老夫病了!去不成了!"汉文帝也无可奈何。后来文帝死后,汉景帝即位,景帝就整天思考如何削吴国的封地,刘濞则专注地琢磨如何造中央的反,于是当俩人各自亮出底牌之后,话不投机半句多,直接兵戎相见,爆发了以吴国为首的七个诸侯国联手对抗汉朝中央政府的大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叛乱虽是后来的事,但可见汉文帝治下的政府和吴国的关系已然很紧张,此时贾谊却怂恿汉文帝去收吴国的铜山,这不是煽动叛乱吗?而如果不收吴国的铜矿,只控制中央政府直辖的这一二十个郡的铜矿,一来分量太少没太大作用,二来这反而帮助吴国的钱抢占了市场。当然这诸多心思汉文帝没法与贾谊说,只是坚决不听他的这一建议罢了。

结语:开放铸币权,贡献突出,但不听劝解,最终引火上身

汉景帝三年,七国之乱暴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诸侯掌握铸币权而富有天下。西汉中央政府终于正视民间铸币导致的问题,"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彻底收回诸侯自治的权利,同时回收铸币权。汉武帝时,朝廷设置上林三官,真正实现铸币由中央管制。从此,我国各朝代再无放铸之举。

参考文献:

《皇帝允许私人发行货币,你信不? 》

《浅析从史记分析我国文明的源流》

《刘邦分封异姓八王,大都不得善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