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开始,仁德的典范,完美的终结,唐太宗的先驱—《汉文帝》

简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前196年,刘邦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提倡节俭,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时期。刘恒为代王时有四个嫡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刘恒登基后三月后立刘启为皇太子。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汉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后葬于霸陵。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曰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幸运的开始,仁德的典范,完美的终结,唐太宗的先驱—《汉文帝》

二十四孝——亲尝汤药

幸运的开始

第一次吃鸡:幸运的活到吕后死

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吕后仅生了一个,即惠帝刘盈。在惠帝去世后,吕后共害死了四个。吕后死时,刘邦的八个儿子只剩下了刘恒和刘长。

在刘邦的众子中,刘恒能活到最后是有原因的:

1、母亲地位低,不受重视,薄姬是魏王的宫女,在刘邦打败魏国后被选进后宫,后来生了文帝刘恒。

2、刘恒是老四,上有哥哥下有兄弟,也没有靠山,姥姥不亲老爹不爱。正因为如此,他从小就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才躲过了吕后的迫害,幸运地活下来。

第二次吃鸡:闭门家中坐,龙椅长安来

陈平和周勃在吕雉死后,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然后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最后,他们选中了代王刘恒。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赴长安继承皇位。刘恒有疑虑,决定用占卜来决定吉凶。占卜结果是:不久要即位天王,就像启延续禹的那样。为了以防万一: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长安探听虚实,二是快到长安时,又派宋昌进城探路。最后,刘恒终于在陈平周勃等众大臣的拥戴下继承了皇位。

能被选中继承皇位,主要有以下考虑:

1、薄姬不强势,也没啥娘家人,可以避免外戚专权。

2、刘恒宽厚仁慈,名声较好,不会滥杀大臣。

3、其他儿子死完了,刘恒当时是长子。

因为皇位来的太突然,文帝即位后生怕死于非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站稳脚跟:

1、刘恒当天晚上进入未央宫。连夜任命亲信宋昌为卫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巡视殿中。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2、大封功臣,恢复被吕后贬斥的刘姓王称号和封地。

3、大赦天下。

4、在众大臣的建议下,确立刘启为太子,这就是以后的汉景帝。

幸运的开始,仁德的典范,完美的终结,唐太宗的先驱—《汉文帝》

古代帝王的典范:仁慈、贤德、勤俭、担当

以德治国

1,天降灾害,罪己求贤,减少役费(勇、仁)

十一月最后一天发生了日食。十二月十五日又发生了日食。文帝说:“如果君主不贤德,那么上天就显示出灾异现象,告诫他治理得不好。天下的治与乱,责任在我一个人,你们好比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对下不能很好地治理抚育众生,对上又牵累了日、月、星辰的光辉,以致发生日蚀,我的无德实在太严重了。接到诏令后,你们都要认真想想我的过失,恳请你们告诉我。还要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的人,来补正我的疏漏。趁此机会,官吏们要整顿好各自所担任的职事,务必减少徭役和费用,以便利民众。”

2,以农为本,亲耕免租,鼓励农耕(利)

文帝说:“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应当开辟皇帝亲自耕种的籍田,我要亲自带头耕作,来供给宗庙祭祀用的谷物。”

文帝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什么比这事情更重要。现在农民辛勤地从事农业生产却还要交纳租税,本末不分,这恐怕是由于鼓励农耕的方法还不完备。应当免除农田的租税。”

3,疏导民言,废除风闻、连坐、肉刑(宽)

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应该受刑,朝廷下诏把他押解到长安。太仓令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他的小女儿缇萦就跟随父亲来到长安,向朝廷上书说:“我的父亲做官,齐国的人们都称赞他廉洁公平,现在因触犯法律而犯罪,应当受刑。我哀伤的是,受了死刑的人不能再活过来,受了肉刑的人肢体断了不能再接起来,虽想走改过自新之路,也没有办法了。我愿意被收入官府做奴婢,来抵父亲的应该受刑之罪,使他能够改过自新。”文帝怜悯缇萦的孝心,就下诏废除肉刑。

文帝说:“古代治理天下,朝廷设置进善言的旌旗和批评朝政的木牌,用以打通治国的途径,招来进谏的人。现在法令中有诽谤朝廷妖言惑众的罪状,这就使大臣们不敢完全说真话,做皇帝的也无从了解自己的过失。应当废除这样的条文。再有犯这类罪的,一律不加审理不予治罪。”

文帝说:“法令是用来制止暴行,引导人们向善的工具。如今犯罪的人已经治罪,却还要使他们无罪的父母、妻子、儿女和兄弟因为他们而被定罪,甚至被收为奴婢。我认为这种做法很不可取,官员们遵从诏书,废除拘执罪犯家属,收为奴婢等各种连坐的法令。

4,以德服人,恩威并重,海纳百川(仁、勇、智、义)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文帝却把尉佗的兄弟召来,使他们显贵,报之以德。尉佗于是取消了帝号,向汉朝称臣。

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背约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乐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劳苦。

吴王刘濞谎称有病不来朝见,文帝就趁此机会赐给他木几和手杖,以表示关怀他年纪大,可以免去进京朝觐之礼。群臣中如袁盎等人进言说事,虽然直率尖锐,而文帝总是宽容采纳。

大臣中如张武等人接受别人贿赂的金钱,事情被发觉,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而不下交给执法官吏处理。文帝一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

济北王刘兴居趁势起兵造反,于是文帝下令丞相灌婴率领十万部队前去讨伐叛军。郝免济北国中随济北王造反的官吏百姓。

文帝六年,主管大臣报告淮南王刘长图谋造反。群臣都说“刘长应当在街市上斩首示众。”文帝不忍心法办淮南王,免了他的死罪,流放到蜀郡。刘长还没到达流放地,就病死了。文帝怜惜他,后来到十六年时,追尊淮南王刘长,谥号为厉王,并封他的三个儿子分别为王。

5,二十三年,节俭如一,率先垂范(俭、无私)

孝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

完美的终结(无私)

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日,文帝在未央宫逝世。留下遗诏说:“死是世间的常理,事物的自然归宿,有什么值得过份悲哀呢!当今世人都喜欢活着而不乐意死,死了人还要厚葬,以致破尽家产;加重服丧以致损害身体。我认为很不可取。况且我生前没什么德行,没有给百姓什么帮助;现在死了,又让人们加重服丧长期哭吊,遭受严寒酷暑的折磨,使天下的父子为我悲哀,其结果是加重了我的无德,我怎么向天下人交待呢!如今没想到能侥幸享尽天年,将被供奉在高庙里享受祭祀,我如此不贤明,却能有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就很好,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呢!现在诏令全国官吏和百姓,诏令到达后,哭吊三日就除去丧服。不是早上和晚上哭祭的时间,不准擅自哭泣。下葬以后,按丧服制度应服丧九个月的大功只服十五日,应服丧五个月的小功只服十四日,应服丧三个月的缌麻只服七日,期满就脱去丧服。葬我的霸陵周围山水要保留其原来的样子,不要有所改变。后宫夫人以下直至少使,全都让他们回娘家。”

乙巳日,文帝葬在霸陵,群臣叩首至地,奉上谥号,尊称为孝文皇帝。

太子刘启顺利即位,这就是汉景帝。没有发生骨肉相残的血腥事件,为汉文帝的一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太史公说:孔子曾说“治理国家必须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克服残暴免除刑杀了。”这话真是千真万确!汉朝建立,到孝文皇帝已经历了四十多年,德政达到了极盛的地步。(孝文帝)已逐渐走向更改历法、服色和进行封禅了,由于他的(谨慎)谦让,(改制)至今尚未完成。啊,这难道不就是仁吗?

历史评价

司马迁:“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於今。呜呼,岂不仁哉!”——《史记》

班固: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南越尉佗自立为帝,召贵佗兄弟,以德怀之,佗遂称臣。与匈奴结和亲,后而背约入盗,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赐以几杖。群臣袁盎等谏说虽切,常假借纳用焉。张武等受赂金钱,觉,更加赏赐,以愧其心。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呜呼,仁哉!——《汉书·文帝纪》

本人观点:如果孔子晚于汉文帝出生,一定会把汉文帝与尧舜禹、汤周文武王并列为圣人,所以司马迁把孔子的话去用在汉文帝身上也正合适。其于己无私,于父母孝、于朋友义、于敌人智、于臣子勇、于百姓利,于国有功,于天下仁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说的正是汉文帝。他是儒家以仁德治国的典范,也是道家无为治国的榜样。

启示

1、形势不利时学会韬光养晦,要想善始善终,就要不忘初心。

2、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汉文帝做到更难的,始终很节俭,以百姓利为利。

3、机会来了要把握,同时也要谦虚谨慎。

4、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学会保护自己。

5、用于担当,大方的承担过失更容易收获人心。

6、对父母孝、对朋友义、对敌人德、对兄弟容、对臣子勇、对百姓利。

7、学会未雨绸缪,培养一个好的接班人发扬自己的事业。


史记片段

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月望,日又食。上曰:「朕闻之,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菑,以诫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適见于天,菑孰大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讬于兆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朕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饬其任职,务省繇费以便民。朕既不能远德,故忄间然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设备未息。今纵不能罢边屯戍,而又饬兵厚卫,其罢卫将军军。太仆见马遗财足,馀皆以给传置。」正月,上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上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後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六年,有司言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毋度,出入拟於天子,擅为法令,与棘蒲侯太子奇谋反,遣人使闽越及匈奴,发其兵,欲以危宗庙社稷。群臣议,皆曰「长当弃市」帝不忍致法於王,赦其罪,废勿王。群臣请处王蜀严道、邛都,帝许之。长未到处所,行病死,上怜之。後十六年,追尊淮南王长谥为厉王,立其子三人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

十三年夏,上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祕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五月,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诏狱逮徙系长安。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缇萦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原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上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於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綈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於礼义。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闻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庙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为礼仪奏。」丞相臣嘉等言:「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谨议:世功莫大於高皇帝,德莫盛於孝文皇帝,高皇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岁献祖宗之庙。请著之竹帛,宣布天下。」制曰:「可。」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於今。呜呼,岂不仁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