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为何能开创"文景盛世"?汉文帝:推行仁政是安国之首策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山东定陶登基称帝,建立西汉帝国,汉朝是经历长期战乱后所建立的国家,先是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到后来三年的秦末农民战争,再到后来四年的楚汉相争,汉朝建立以后又经历了异姓诸侯王反叛的乱局以及诸吕之乱。常年不断的战事带来的是残破荒凉的社会景象,老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温饱得不到解决。

汉文帝即位以后,对于他来说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快速发展和恢复经济,让老百姓富裕起来,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要做一位百姓拥戴、文武百官臣服的守成之君并不容易,汉文帝励精图治,把一个破败不堪的国家推向"文景之治"的盛世王朝,文帝自此成为守成之君的楷模,那么汉文帝是如何富国强民的呢?

汉文帝为何能开创

汉文帝剧照

首先,政治方面

汉初主要以"黄老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文帝刚登基时,天下形势并不乐观,汉文帝吸取亡秦的教训,他以身作则,不扰民,不挠法,大力提倡节俭,首创"德治仁政",汉文帝的为政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挠法,善于纳谏

不挠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依仗皇帝的权力破坏正常的法律程序,汉文帝就是这样一位恪守成法的帝王,他曾经说过法律公平公正,人民就忠,治罪得当,人民就服,引导人民向善是官吏的责任,不能引导又不能公正的判决,法律反而会害了他们,使之犯罪。

一次汉文帝和他的车队出行路过渭桥,按照法律规定,其他人要回避,此时桥下有人走过使文帝的马受了惊吓,按照汉代律法此人应罚四两金,但是文帝却要求将其处斩。

廷尉张释之劝诫说,按照律法不应该判死刑,如果因为皇帝不满,凭借权力将其修改,律法对于百姓来说就会失去信誉,这样便会使老百姓对朝廷失去信任,汉文帝听后觉得言之有理,采纳了张释之的建议。

还有一次一个盗贼跑到祭祀高祖皇帝刘邦的高庙,盗窃祭祀刘邦的玉器,按照汉代律法应将盗贼判处死刑,但是汉文帝不服气,他要求将其灭族,张释之再次据理力争,汉文帝采纳他的建议。

汉文帝即位以后跟匈奴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国难当头,汉文帝苦于没有良将,一次他当着群臣面非常感慨地对冯唐说:"我要是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猛将,还怕匈奴吗?"冯唐听后却说:"就算陛下手下有这样的人才,也不懂得任用",汉文帝听后气炸了,冯唐当着这么多官员的面羞辱他,汉文帝一怒之下起身回宫,待他心情平复以后,并没有惩处冯唐,而是召他来询问为什么说自己不懂得用名将,冯唐向汉文帝讲述大将魏尚的遭遇,一番长谈后,文帝觉得冯唐言之有理,并赦免了魏尚,将他官复原职。

由此可见,汉文帝的可贵之处,他善于纳谏,甚至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积极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是汉文帝长于其他帝王的一面。

汉文帝为何能开创

汉文帝剧照

(二)提倡节俭,不扰民

以身作则

文帝为了积蓄国力和民力,成为天下人的表率,他一生勤俭朴素,草鞋办公,穿粗布衣服,为了节省布料,连他的宠妃慎夫人也没有穿当时贵族女子流行的曳地长裙。

据《汉书 文帝纪》记载,汉文帝想在骊山顶上造一个露台,小小露台对于一般帝王而言算是小事一桩,但是汉文帝却不同于普通帝王,在修建露台之前,他找来工匠做预算,工匠仔细计算后说需要100金,100金相当于当时10户中产阶级的全部资产,汉文帝听后因惜十家之财,罢建露台。

汉文帝不是缺钱,100金对于皇帝来说是个小数目,这就是汉文帝的可贵之处,他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花百金建露台事小,为天下做表率事大,公众人物没起到表率作用,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今天花百金修建露台,明天极有可能花千金营建豪华宫殿,欲望是无止境的。

到最后上行则下效,一批贵族跟着模仿,相互炫富,上层社会的浮华生活靠什么来支撑?当然是搜刮民脂民膏,这样一来便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重蹈秦二世而亡的覆辙,罢建露台体现了文帝的政治智慧。

俭葬

古人有句话叫死者为大,说明了他们对身后事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帝王,秦始皇从13岁就开始修建陵墓,一直到他去世也没有竣工,然而汉文帝却是个例外。

汉文帝在遗嘱中说,修建陵墓不凿山,不掘水,利用天然地形以及丘陵自然斜面,横向挖穴安葬即可,陪葬品不用珍贵的金银铜,而是用瓦器。

秦汉时期很多帝王在修建自己的陵墓时,多数在山上都要挖几层,汉文帝能够做到俭葬体现了他的大智慧。

节葬意义深远,关系到治国的成败与否,浩大的陵墓工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壮劳力都去服徭役了,留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相对就变少了,古代农业社会一夫不耕,有人挨饿,一女不织,有人挨冻,由此可见衣食生产的重要性。而且丰厚的陪葬品都是靠搜刮民脂民膏而来,这样一来便会加重百姓负担,从而加剧社会矛盾。

汉文帝为何能开创

汉文帝霸陵

(三)废除苛刑

汉代的律法大多承袭秦制,对于老百姓来说仍然比较严酷,汉文帝即位以后重视以仁德感化百姓,他反对苛刑,认为法令是用来制止不良行为,弘扬真善美,激发人们善心的工具,文帝即位以后废除各种苛刑。

文帝元年十二月(前179年),汉文帝下令废除连坐法,自此废除一人犯罪,株连亲族的律法。第二年五月,汉文帝说:"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

意思是古人治天下,专门设置进善言的旗帜,写谏言的木牌,在庭中设置谏言之鼓,可以向那些直言进谏的人打开大门,现在的法令中有"诽谤妖言之罪",让群臣们不敢直言,皇帝无从得知自己的过失,何以招来贤良?所以文帝废除了"诽谤妖言法"。

文帝十三年五月,文帝颁布诏书,如今有人犯错,未施教就加刑罚,让那些想改过自新的人失去机会,断四肢,刺刻肌肤,令人痛苦又不道德。自此汉文帝废除肉刑,由笞刑和杖刑替代。

由此可见,汉文帝在人类文明史上,为反酷刑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汉文帝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与秦朝暴政反其道而行之,秦二世刚愎自用,他虚心纳谏,秦始皇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奢侈腐化,他杜绝营建宫室苑囿,不扰民,提倡节俭。

最后上行下效,贵族也安分守己,不敢挥霍无度,从而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中国史上能够做到勤俭节约的皇帝屈指可数,对于继承之君而言,要克服享乐十分艰难,如果能够克制,那么极有可能成为杰出的守成之君,反之则沦为亡国之君,这就是汉文帝成功的关键因素。

汉文帝为何能开创

汉文帝剧照

其次,经济方面

汉文帝继位之初,汉朝经历了秦末汉初的动乱,造成人口死亡过半,由于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战争中,致使土地荒芜,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农民破产流亡,居无定所,社会经济衰败。

连天子驾车出行,相同颜色的四匹马都找不到,面临经济凋零的国家,汉文帝为了恢复民力和发展生产,采取与民休息的治国方针。

(一)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

汉文帝执政期间,对汉朝经济的复苏作出重大贡献,根据《汉书 食货志》记载,"汉初,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文帝即位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经济发展。

节制民力

文帝即位时,多数列侯居住在都城长安,远离自己的封地,每年吏卒千里迢迢输送供给劳民伤财。文帝即位两年后(公元前178年)下令,为了给老百姓减轻劳役负担和转输赋税,不允许列侯居住在都城长安,各自归国。与此同时,文帝下令将成年男子每年一次的徭役减为三年一次。公元前167年,文帝下令取消戎边之役,使壮劳力不用再去边疆服苦役,这种程度的减免,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减少租赋

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即十五分之一的田赋,汉文帝即位第二年将田租减至三十税一,即三十分之一的田赋。文帝十三年,文帝下令免除全部田赋长达十一年之久,除此之外也将人头税(算赋)由原来的120钱减至40钱。

以农为本

汉文帝即位第二年下诏:"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意思是农业为天下之本,如果民众不务本,而是以其他末节为生,那么生活便会贫穷。此后文帝多次下诏督促和勉励发展农业生产,让各级官员勤于农桑。汉文帝即位第十三年下令,恢复皇帝亲耕、皇后亲桑的礼仪,为天下人做表率,在这种环境下文武百官关心农桑,老百姓努力耕作,人民渐渐富裕起来。

汉文帝减赋税,轻徭役,同时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史载当时是"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到了汉文帝后期,老百姓生活富足,每石谷物跌至十余钱,而楚汉战争时期一石米值万钱。——《史记 律书》。

汉文帝为何能开创

汉文帝剧照

(二)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汉高祖刘邦登基称帝以后,压制商人,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已定,高祖下令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以困辱之",政策的目的无非是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从而降低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帝即位以后,对工商业不鼓励也不强加限制,主要实行"重农而不抑商"的宽松政策。

鼓励私人铸钱 、冶铁 、煮盐

根据《盐铁论·错币》记载,汉文帝即位之后,实行"纵民得铸钱 、冶铁 、煮盐"的惠商政策,致使民间铁盐业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铁盐商,比如依靠冶铁发家的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等。大规模铁盐生产致使物美价廉,满足了人民的需求。

汉文帝即位第五年,下令废除"盗铸钱令",允许私人铸造货币,私人铸币的开放政策,使冶铜业兴盛起来。

废除过关用传

汉文帝即位第十二年三月,下令"除关,无用传。"即进出关不需要出示相关证件,这一法令促进长途贸易的发展,加快国家经济前进的步伐。

法令废除以后,出现了"海内为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局面,使商品成功运销到全国各地,从而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汉文帝为汉代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倡节俭,节约开支,减免赋税和徭役,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安逸的环境,从而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汉文帝在鼓励发展农业的同时,对个体工商业不加以限制,实行宽松的政策,让他们自由发挥,从而扩大财源,增加财政收入,使国家走上了富国强民的道路,出现了"文景盛世"。

汉文帝为何能开创

汉文帝剧照

第三、军事方面

汉文帝即位之初,不仅社会经济萧条,边境形势也非常严峻,他所面临的是匈奴边患和南越国赵佗称帝的问题。文帝即位后虽然与匈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但是双方关系仍然非常紧张。汉初国力衰弱,无力伐战,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管仲曾经说过内政不修就对外用兵,必败矣,那么汉文帝采取怎样的策略去破解南北挑战呢?

(一)对南越国采取"一国两制"之策

汉文帝面临南北挑战时,他首先选择解决南边南越国赵佗称帝的问题,赵佗本来是秦国的将领,后来割据岭南称王,建立南越国。刘邦登基称帝以后,派陆贾游说赵佗降汉,陆贾是非常出色的外交家,他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降赵佗,赵佗对他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吕后掌权以后听信他人谗言,禁止销售铁器给南越国,不和南越国做牲畜交易,赵佗先后三次派使者与吕后交涉,都被吕后扣押起来,吕后后来派大将驻守长沙国监视赵佗,自此赵佗与汉朝关系决裂,在南越国登基称帝,自称"南越武帝"。

汉文帝即位以后,赵佗写信给文帝要求文帝派人到他老家河北真定县,找到他父母的墓地,并修缮好,然后再找找他老家的堂兄弟,最后撤离在长沙国监视他的将军。

汉文帝全部满足了赵佗的要求,修缮好他父母的墓地,并派人给他父母守陵,除此之外还把赵佗的堂兄弟请来,给他安排了官职,最后汉文帝非常诚恳的给赵佗写了一封劝降信,告诉他自己已经按照他的要求把事情都办妥了,如果赵佗还想打仗,那么两军交战,定会死人,丈夫死了,妻子成为寡妇,父母死了,孩子成为孤儿,战争百害而无一利。汉文帝在信中希望与南越国和平相处,只要他把帝号去除,岭南之地全都归赵佗所有。随后汉文帝派陆贾出使南越国,赵佗见到自己崇拜的陆贾,很快答应向文帝俯首称臣。

汉文帝为何能开创

赵佗剧照

(二)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汉高祖七年,刘邦被匈奴大军在白登山围了七天七夜,从此以后刘邦不敢与匈奴交战,改用和亲政策缓解边境压力,开启汉朝"公主和亲"之先例。

文帝即位以后,仍然采用和亲政策,汉文帝即位第三年(前177年),匈奴右贤王背弃盟约,率领大军占领河南地,直接威胁到首都长安,汉文帝闻讯后,派大将灌婴率领八万五千骑兵迎击,右贤王不敢决战,撤回匈奴境内。

后来汉文帝写信给匈奴明确指出对方的过错,说汉朝与匈奴约定结为兄弟,怎么能够背叛兄弟呢?此外文帝还派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与匈奴交涉。

公元前174年,老上单于刚一即位,汉文帝第一时间派出一位宗室女子与之和亲。公元前166年,老上单于背弃和亲之约,率领14万骑兵占领朝那、萧关,汉文帝闻讯后大怒,派兵迎击匈奴大军,老上单于畏惧汉军,不敢出战,退出塞外。两年后,老上单于提出和亲,汉文帝答应对方的要求,接受讲和,互不侵犯。

公元前161年,军臣单于即位后,汉文帝仍然采用和亲的政策。公元前158年,军臣单于拒绝和亲,率领6万骑兵,兵分两路进攻上郡、云中郡,汉文帝派大军迎战,匈奴又扬长而去,退出塞外。

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匈奴单于更换比较频繁,他经历了三代单于,每代单于都大规模南下入侵,文帝在处理汉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时,坚持和亲是基本国策。

可见文帝在处理南北挑战时,尽量避免主动对外用兵,采取和谈的方式,这体现了文帝治国的智慧,汉初军事力量衰弱,如果轻开战端,带来的损失会更大。

汉文帝为何能开创

匈奴单于画像

四、结语

汉文帝即位之后吸取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与秦帝国暴政反其道而行之。

秦朝全盛时期人口不过2000万,修建陵墓动用劳动力约70万人,修长城约40万人,南征百越50万人,北击匈奴30万人,据史学家估算秦朝服军役、徭役人员多达900万人,几乎占据总人口的一半,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去服军役、徭役,自然留在田野里耕作的劳动力就变少了,严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

秦二世即位以后,由于过度奢华,连宫里养的马都没有粮食吃,秦二世为了支撑自己浮华的生活,下令让咸阳三百里内的老百姓不得吃自己种出来的谷物,老百姓无路可走,于是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反秦势力几乎遍及全国,故秦帝国的灭亡归因于滥用民力,严重扰民。

汉王朝则与之相反,大思想家贾谊就观察到了汉帝国所面临的经济危机,他提出要避免大量农民破产流亡的现象,要以秦为鉴,实行仁政,文帝也清楚的认识到长期动乱之后民心思治的社会形态。

在政治上,文帝避免秦帝国的严刑峻法、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他废除苛刑,在位23年没有营建宫室苑囿,减免徭役,实行"以德化民"的政策。

在经济上,文帝避免秦始皇的生活奢侈,提倡节俭,连衣服和车马都不更换,克服享乐主义。

在军事上,避免秦始皇的穷兵黩武,不轻易对周边敌国用兵,尽力维持和平。

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对内不大兴土木,对外避免大规模的战争,给老百姓留足时间发展农业生产。经过文帝的励精图治,老百姓的生活渐渐富裕起来,社会经济日渐得到恢复并迅速发展,国库变得充盈,百姓生活富足,汉帝国走上富国强民之道路。汉文帝开创了帝国时代第一个盛世王朝"文景之治",汉文帝居功至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守成之君。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盐铁论·错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