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片的瑕疵美學中,體會古人的哲學觀

大家一定看過很多青瓷上都有許多“裂紋”,有的細小如網狀,有的大片像龜殼,也有的像冰塊片狀的,相信大家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是不是曾經懷疑過:這個瓷器是不是裂開了?


從開片的瑕疵美學中,體會古人的哲學觀

事實上:是的,他真的是裂開了,而且,不裂開還不行!

有人一定會很納悶:那裂開的作品怎麼還可以拿出來用呢?古時候裂掉的瓷器還可以進貢給皇上用嗎?

其實,青瓷上面這個裂紋,有一個很有詩意的名稱叫做:開片。

而開片,更是青瓷賞析上面很重要的一個元素,可不只是單純的裂紋!

所以,當你瞭解了開片的成因,能更加深入體會青瓷本質,並且增加賞玩的樂趣。況且,坊間充斥著太多以化學配方或錯誤製程作成的藝品,這些藝品在只求外型的相似下,對很多人而言,是一種嚴重的誤導,所以今天小巖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的分享,讓大家對開片的成因以及鑑賞角度有正確的瞭解。

讀完了這篇文章,下次你帶朋友到故宮或者其他博物館參觀,一定可以成為很專業的導覽員。若你有收藏青瓷類的作品,讀完這篇文章,你也會用不同以往的眼光重新欣賞手上的青瓷器。



青瓷開片與冰裂紋的成因

一件陶瓷的作品,是由胎體跟釉兩部分組合而成。青瓷釉料與其他瓷器的釉料配方有別,開片是釉料配方本身的熱膨脹係數所決定。

也就是說,青瓷釉料是開片的引子,而開片之所以形成即是在窯燒降溫釉面固化後,釉面與胎體因為彼此熱膨脹係數的不同,冷卻收縮後,而產生應力拉扯下的開裂,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開裂是隻有釉層的部分,胚體本身是不可以裂開的喔!不然會漏水,那就是真瑕疵了。

一件瓷器在窯燒前,所上的釉料是液漿狀的,入窯後,隨著窯溫升高,釉水慢慢變幹,之後當窯溫到達釉料礦物熔點後,釉料會完全融化為液狀(這裡的液狀是釉料礦物的完全融化,與入窯前釉料加水調和成液漿狀不同)。

窯溫到達頂點後停火開始降溫,這時釉面會從液狀慢慢凝固為漿狀最後到固狀,當釉面固化後,即會因為與胎體的應力拉扯開始開片,所以開片是在窯燒降溫後出窯前才開始形成的,窯燒從低溫到高溫甚至在後段降溫未到固狀前,都不是開片產生的時候。


從開片的瑕疵美學中,體會古人的哲學觀

重複堆疊出青瓷厚釉,還沒燒的時候是淡紅色的釉漿

為什麼開片的種類在青瓷上面特別多?

宋朝之後,研發出厚釉的系統(俗稱薄胎厚釉),有時候釉層的厚度幾乎已經跟胎土一樣了。因為釉層很厚,加上原料的不同,也因此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熱膨脹係數,冷卻後也產生不一樣的拉扯力道,所以開片的種類在青瓷作品上特別多!




古人把裂紋的瑕疵美學玩到哲學的最高境界

大家現在知道,這些漂亮的開片紋,原先真的是一種陶瓷工藝上的一種瑕疵,但我們的祖先,非但不刻意解決他,反而將他深入研究,把裂紋玩到哲學的最高境界。

自古以來,優美的文人總是懂的欣賞殘缺之美,原因在於中國人的哲學觀不喜愛追求物質表面的極致,因為極致之後反而沒了

空間想像

開片紋的出現,讓瓷器多了不可預知的變化,而且隨著時間,會產生新的開片或是經過使用過後,讓開片紋沁入顏色。

因為有了開片,讓青瓷會伴隨著歲月,而更加成熟。


從開片的瑕疵美學中,體會古人的哲學觀

只有中國人懂的瑕疵美學/天青開片盤

古人為什麼不追求極致的“未央”?

未央這個詞在漢代使用非常多,西漢的皇居長安城,更是以未央宮作為主要的正式皇宮。


從開片的瑕疵美學中,體會古人的哲學觀

漢代未央宮

未央一詞從字面上看,是尚未達到正中的意思。就像日正當中,只要達到正中,則代表開始走下坡路。這種留下空間與想像思想就是中國古人的最高哲學境界。




開片有哪些?

大家還記得自己看過什麼裂紋的開片嗎?

若看過書的人,大概聽過:魚子紋、蟹爪紋、冰裂紋、文武片等等一大堆專有名詞,其實簡單來說,就是裂紋的比較密跟比較疏的差別,以及裂紋的走向不同,從這些物理現象的差異,古代文人才依照視覺特性,取出許多漂亮的名字。

現在做個大概的分類:


從開片的瑕疵美學中,體會古人的哲學觀


因為開片的大小、時間、顏色與角度,造成了現在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開片紋,大家各自喜歡哪一種呢?




冰裂紋是怎麼來的

開片的種類當中,有一種大部分人都很喜歡的裂紋:冰裂紋

冰裂紋除了視覺討喜之外,冰裂還有一層非常吉祥的意義,代表著冬去春來,充滿新氣象的意思。


從開片的瑕疵美學中,體會古人的哲學觀

一層一層的冰裂,像許多小世界一般絢麗。代表著冬去春來,充滿新氣象。

前面大家知道開片,是釉層開裂所造成,由於釉質的部分比較硬與脆,一般來說斷面都是直的,就會產生我們所熟知的開片。

冰裂的現象,發生在釉與土的應力差夠大的時候,釉的部分的開裂會斷斜的,簡單來說就像是切生魚片一樣,當出現這種狀態的時候,視覺的光影差就會看起來像冰塊一樣,一層一層的,非常的特別,有人說層層的冰裂就像玫瑰花一樣,看了就令人心生喜悅。

以宋代的青瓷來說,一般冰裂紋都出現在南宋官窯體系,由於小巖自己也很喜愛這種冰裂紋,甚至覺得冰裂紋在當代,已經可以獨立成為一種系列。

青瓷上的冰裂釉會不會整塊剝落下來?

古人的智慧早就解決了這一點,他們早就知道冰裂釉是層層開裂,所以釉層與壞土必須很緊密地附著在一起,燒窯方式必須採用慢火高溫的還原燒法,這樣的方式剛好可以讓土與釉產生足夠的

共融中間層,這層中間層就讓胎與釉完完全全的合一,成為一體的作品,這樣的方式便不會讓冰裂層剝離。

古代先人的智慧,再次讓小巖感佩非常。




北宋汝窯青瓷的開片紋

大家如果有機會到故宮博物院中,尋到那幾件北宋汝窯青瓷的傳世品,應該找一天中人比較少的時候,好好地仔細看一下上面的開片紋。


從開片的瑕疵美學中,體會古人的哲學觀

汝瓷的開片特別細緻,不仔細看還看不出來

北宋汝窯青瓷器上的開片紋,大多屬於細小的魚子紋,由於大部分是做水洗用,並沒有沁入太多使用後的顏色,所以沒仔細看的話,不太容易看到上面的細小開片紋。

一般來說,汝窯青瓷的釉層沒有南宋官窯那麼厚,在薄釉的狀況,以物理學來看,這樣的狀況,胎與釉的應力差,比較容易產生密密麻麻且細緻的裂紋。以高倍放大鏡來看的話,這些開片紋的縫隙非常的細。

汝窯青瓷一定要沒開片才叫做頂級的嗎?

大家一定知道全世界現在僅有一件完全沒開片的汝窯青瓷,目前藏於我國寶島的臺北故宮:北宋青瓷無紋水仙盆。

這件國寶上面一條裂紋都沒有,我們現在的鑑賞主要受到明代曹昭的論述影響: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

大家知道自古以來,青瓷的開片古人是刻意不去解決的,這件國寶會當成特色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物以稀為貴,仔細想想,若每件汝窯青瓷都少了開片,那應該會變成一種很無聊的釉色吧。這也不符合古人的哲學觀。


從開片的瑕疵美學中,體會古人的哲學觀

北宋青瓷無紋水仙盆

因為稀少,所以珍貴,但這並不是古人的追求。




官窯青瓷上的冰裂紋

要產生冰裂紋,有兩個很重要的條件:

1:裂紋的斷面是斜的。

2:釉層要很厚。

從宋代青瓷系統來看,剛好南宋官窯的系統都容易產生以上兩個條件,所以古代的冰裂釉,都只出現在官窯青瓷上面。

官窯青瓷上面的冰裂紋,主要都伴隨著大量的開片線條,會再大條的開片當中,夾雜著一些冰裂紋。這些冰裂紋的產生位置,與器物的造型有很大的關係。在器物的轉折容易累積比較厚釉的地方,有時候冰裂紋甚至會比開片紋還多。

官窯青瓷的開片紋比較粗且大,交錯的部分也不像汝窯那麼細密,主要原因是厚釉的關係,因為釉層厚,冷卻拉扯力道大,容易直接拉扯出一大條貫穿整個器物的大開片,也因為如此,官窯的開片紋在視覺效果上面,看起來相對比較沉穩與紮實。


從開片的瑕疵美學中,體會古人的哲學觀

沁入紅色的開片紋路,是官窯青瓷的特色之一

為什麼會有紅色的開片紋?

在官窯青瓷中的粉青釉色,不難發現器物的開片紋當中有許多是紅色的線條。主要是在作品出窯之後,古人會將作品塗上紅色的鐵水,剛出窯的開片,就會自然纖沁入紅色。粉青的釉色加上紅色的對比色線條,有綠葉簇紅花的視覺感,也是一種青瓷的特色之一。




哥窯上面的金絲鐵線紋

如果要講到開片,就沒辦法不提到哥窯了,有些人甚至把作品上面有深色開片紋的青瓷器,統稱哥窯。為了不再考究上面筆戰,我們只談哥窯最大的特色:金絲鐵線紋。

假如你沒看過金絲鐵線紋,一定很難想像這到底是什麼(沒辦法,以前的文人太優雅了)!不過若你親眼看過,就能夠明白到底

什麼是金絲,什麼是鐵線。

金絲鐵線紋,顧名思義,就是有茶黃色與黑色的兩種開片紋路,為什麼會哥窯沁入兩種顏色的呢?

如同前面提到官窯粉青紅色的開片紋一樣,一開始將剛出窯的作品塗上黑色的墨汁,等墨汁沁入一開始較大的開片之後,再將其洗淨。隨著器物的使用,比如泡茶、焚香,有的是出土的瓷器,隨著時間使用過程,後來在新開片的部分沁入了茶黃色,自然就產生了兩種顏色的開片紋路了。


從開片的瑕疵美學中,體會古人的哲學觀

金絲鐵線紋

除此之外,金絲鐵線紋還有另外一種成因,就是土沁,大多在考古出土的哥窯青瓷器上,在開片比較深且粗的紋路上,會沁入比較多泥土的雜質,顏色也會相對比較黑,開片比較細的部分,吃進去的色澤就會偏黃色,也因此產生了兩種開片的顏色。

有此一說“官哥不分”?

由於哥窯並沒有挖掘出遺址,而且很多鑑賞論點都是明代的後人所著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狀況。從燒窯的實務上看,在燒官窯青瓷釉的時候,若窯裡頭還原氣氛不足,就容易將本來是官窯粉青釉色,變成哥窯釉色的質感與開片。

所以有人認為,宋朝的時候,哥窯的瓷器應該就是官窯青瓷還原氣氛不足所造成,甚至是被當時淘汰的器物。南京博物館也從器物研究上面,也支持官哥不分的說法!




青瓷的作品,什麼叫做好的冰裂紋與開片?

冰裂紋青瓷將宋朝的文人品味展露無遺,如今人們亦可在生活中使用冰裂紋青瓷瓷器,遙想千年前宋朝文人的浪漫與雅緻。除了汝窯、官窯青瓷常見的花瓶、圓盆、筆洗,茶具是最適宜現代人把玩開片與冰裂紋的方式。

冰裂紋茶具可以陪伴你度過每一個悠閒放鬆的下午,冰涼溫潤的青瓷握在手中呈現玉般雅緻端莊的韻味,在陽光下欣賞杯中半透明的釉色與清澈的茶湯在杯中相輝映,又可展現出精緻玲瓏的色調與質感。


從開片的瑕疵美學中,體會古人的哲學觀

養出金絲線的青瓷茶杯

且每一件冰裂紋茶具都是特別的,陶瓷土、釉料與燒製溫度使每一件冰裂紋瓷器都會有它獨一無二的紋路。用冰裂紋茶具飲茶不僅是在品嚐茶湯的醇厚甘潤,更是在欣賞青瓷的如玉質感與冰裂紋的精緻細巧。

冰裂紋茶具是古人美學品味的展現,也是享受精緻生活的小細節,過去只有皇室可以使用的青瓷,現代每個人都可以把青瓷茶具,自然的融入生活當中。

茶具上有幾個使用的觀念,你知道嗎?

茶具上冰裂與開片紋路的泡養。

因為歷史以及使用習慣,過去宋代的青瓷的茶具和現代不一樣,但現代的人,已經很多人都喜歡利用喝茶,來沁出青瓷茶具上漂亮的開片與冰裂紋。

在泡養青瓷茶具上的開片紋,唯一的法則就是:不要刻意去泡養!

你要做的就是,每天持續的使用手上的青瓷茶具,在冷熱的交替當中,茶色會很自然地慢慢沁入作品當中,一般而言,大概三個月就會養出很漂亮的顏色了,有的釉色,甚至一週就會有很不錯的成績喔!

小巖小提醒:千萬不要把茶具一直泡在茶水裡面,這樣反而不會加速茶色沁入開片紋。花錢買了一個心愛的青瓷茶具,就好好的每天自然使用它吧!漂亮的開片紋,是你細心使用的成果回報。

是否會藏汙納垢?

有的人會擔心,吃進顏色的開片紋會不會藏汙納垢呢?

小巖個人的觀點是覺得,在你的生活當中,生活本就處在許多有細菌的環境當中,即便是一個無開片的杯子,它本身表面也是會吸附許多細菌,但我們人的身體是有免疫力的,所以不需要過於擔心這個問題。

記得每天使用過後茶杯,都將它正常洗淨,不要為了養開片紋路,而都不去洗他就好了。



當代青瓷上開片與冰裂紋的創作

當代的青瓷陶藝創作,如果還在過份比對跟古董的開片紋相似度,對陶瓷歷史而言,無疑是一種走回頭路的現象。

過去北宋的汝窯,因為皇室帶著陶工南遷,發展出了南宋官窯,這兩種青瓷,不管顏色、開片紋路完完全全不一樣,但後代人都把它歸類為青瓷這個類別,因為他們有相同的氣質與韻味。

現代材料取得容易,地域的差異性在現代已經不復存在,現在的人可以十分容易地使用日本的長石礦,配上韓國的滑石粉,加上美國的牛角灰配釉,不管材料、窯與泥土跟一千年前完全都不一樣,燒製出來的青瓷釉肯定完全不同。


從開片的瑕疵美學中,體會古人的哲學觀

當代冰裂作品:《織夢網》結合傳統工藝的展現


那當代青瓷要追求的是什麼呢?

小巖認為,還是要跟五千年的文化致敬吧,青瓷上的開片與冰裂紋,從不完美中看見完美的存在,它訴說著中國人道家的自然美學。現代的青瓷陶藝家,除了精進燒陶技術之外,還得將自己丟到文化裡頭泡養。像養青瓷茶具一樣,把文化之美沁入自己的細胞當中。

青瓷上的開片與冰裂紋,對小巖而言,它不只是一個釉層裂開的現象,與青瓷釉一樣,它是體現在陶瓷上的中華文化。

最後:看看你手上青瓷器的開片與冰裂紋

輪到讀者們了,請你拿起手上的青瓷作品,看看上面的開片紋是長怎樣的呢?是細如牛毛,還是象龜甲一樣一塊一塊,上面有冰裂紋嗎?

你也可以用指甲摳摳上面的紋路,是不是有的線條可以感覺到,有的線條几乎摸不出裂紋呢?

看完這篇文章,現在你對青瓷的開片與冰裂紋,是不是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感覺了呢?

希望能夠有所收穫,歡迎大家關注紅小巖談古論今,或許你會有更多不一樣的體悟與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