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目前我國有5400萬抑鬱症患者,患抑鬱症的青少年逐年遞增

據WHO(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目前全球至少有3.5億名抑鬱症患者,每2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患有抑鬱症。到2020年,抑鬱症可能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病的人類第二大疾病。而我國,約有5400萬抑鬱症患者,相當於100個人裡至少有3個抑鬱症患者,並且相關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一般來說,20—50歲的中青年是抑鬱症的患病高峰人群。但近年來,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在21.6%以上,全國有3000萬17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受到情緒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困擾,其中患抑鬱症的兒童和青少年的人數保守估計也在2500萬以上,並仍在以每年8%—10%的速度遞增。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2012年3月,南京高校學生“走飯”(網名)因抑鬱症自殺身亡,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2016年2月,西安不到18歲的“史學奇才”林嘉文因抑鬱症跳樓自盡。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2018年6月,甘肅19歲少女因被老師猥褻而患上抑鬱症跳樓自殺。

2018年10月,洛陽一17歲少女帶10歲妹妹跳水庫自殺,在遺書中她寫道:“我覺得之前的抑鬱症從來都沒好過,一次次地折磨我,更折磨您二老的心,我難受啊……抑鬱症太可怕了,不深入治療是不可能會好的,我知道我不需要治療了,也就不需要再浪費家裡的錢……”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2019年9月8日,重慶三名初中女生手牽手從18層樓跳下…… ……

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觸目驚心,發人深省。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與成年抑鬱相比,青少年抑鬱症的獨特之處與外在表現

相比成年人的抑鬱症,青少年抑鬱症有其獨特之處。

《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發佈的文章稱,心煩意亂、焦慮易怒是青少年抑鬱症的重要前兆。而來自英國卡迪夫大學心理醫學和臨床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青少年抑鬱症的早期信號除了焦慮之外,還包括無端的憤懣、怨恨等。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如果您的孩子已連續兩週以上有以下表現或傾向,就得多多注意啦:

1、性情大變,情緒反常

並未遭受來自外界的重大刺激或挫折,卻性情一反常態,少言寡語,不願與他人交往;學習、工作動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心灰意懶,離群索居;對以往感興趣的文體活動、電影電視等也失去了興趣。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2、坦途無悅,終日憂心

情感體驗與現實情況相悖,即明明家庭條件和生活環境優越,沒遇到過什麼壓力和挫折,卻總感覺不到快樂,終日愁眉苦臉,憂心忡忡;無故煩躁不安,經常為一些小事而悲傷流淚,抑鬱寡歡。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3、精神倦怠,似病非病

身心倦怠,行為遲緩,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來;總感覺不舒服(每個孩子表現出的症狀不同,常見的症狀有頭痛頭暈、腸胃不適、呼吸不暢、吞嚥困難、體重下降等),但到醫院檢查卻沒有查出問題來。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4、不堪壓力,想換環境

心煩意亂,壓力重重,不能安心地學習和工作,希望父母為其轉校、調班,改變環境。但即使改換了環境,狀態也並不會隨之好轉;而是再次認為環境不盡如人意,寄希望父母為之改變。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5、沉迷刺激,無法自拔

不少患有抑鬱症的青少年,因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感受損,找不到生活的意義,而沉迷於某種刺激無法自拔。他們有的沉迷於手機或網絡遊戲,有的甚至以酒精、毒品來麻醉自己,傷害自己。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6、對抗父母,行為過激

抑鬱症嚴重的青少年往往不願與父母溝通,處處與長輩對立。他們輕者不斷翻舊賬,通過離家出走來威脅父母;重者甚至作出自殘、自殺等不理智的行為。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幫助青少年走出抑鬱的終極良藥

抑鬱症是世界性的難題。幫助青少年走出抑鬱,家人和朋友的情感支持至關重要。許多青少年之所以患上抑鬱症,除了家族遺傳、大腦功能紊亂或發生器質性改變,5-羥色胺(5-HT)功能降低等因素外,還與他們在成長中缺乏父母的情感支持和關愛陪伴有關。因此,作為父母,第一步應該是與孩子加強親子溝通,建立緊密的“心理聯結”。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著名心理學家德西和瑞恩認為:“歸屬感”、“自主感”和“勝任感”是孩子的三種基本心理需要。“歸屬感”是指使孩子感受到愛、尊重和接納;“自主感”是指讓孩子感到行為可以由自己決定;“勝任感”則是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夠做到。如果孩子在成長初期這三種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那麼他(她)進入青少年期後就會出現各種行為問題。而我們如果能夠儘量滿足孩子的這三種基本心理需要,便能促進孩子從外在動機向內在動機轉化,使孩子感受到足夠的幸福感。如《小歡喜》中的英子,便是由於母親控制慾太強,剝奪了她的夢想和希望(自主感)而患上中度抑鬱,並一度想跳海輕生。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儘量給予孩子“歸屬感”、“自主感”和“勝任感”,使孩子感到他(她)是被愛、被尊重、被接納的;他(她)的行為是可以由自己決定,人生是可以由自己掌控的;以及通過努力,他(她)能夠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實現自己的目標。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對於已經表現出抑鬱傾向的孩子,父母怎麼做?

對於已經表現出抑鬱傾向的孩子,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及時帶孩子就醫

抑鬱症是大腦出現了功能或器質上的改變(《科學報道》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抑鬱症與大腦結構變化有關,很多抑鬱症患者的腦白質出現了嚴重扭曲),因此父母們必須正視抑鬱症的生理原因,及時帶孩子去正規醫院治療。尤其是對於患有中度抑鬱以上的青少年,藥物治療更是目前學界公認的主要治療措施。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2、降低對孩子的期望

不要將孩子當成自己實現夢想的工具,接納孩子的平庸和平凡,降低對孩子的期望。事實上,孩子能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長大,就是父母最大的福氣。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3、與孩子一起運動

實踐證明,適當進行運動,對預防和治療抑鬱症幫助巨大。因為運動可以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可以讓我們快樂。平時父母們應儘量抽出時間來,和孩子一起進行慢跑、游泳、打籃球等運動,從而幫助孩子在運動中舒緩壓力,調節身體內分泌水平和促進體內多巴胺的分泌。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4、培養孩子健康的興趣愛好

健康的興趣愛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抵禦抑鬱的進攻。平常,父母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畫畫、練書法、看電影、聽音樂……以幫助孩子緩解壓力,放鬆心情,陶冶情趣。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5、多給孩子吃一些“快樂”的食物

多巴胺是大腦中最重要的神經元遞質之一,它介導神經元和神經細胞的交流,並使我們體驗到愉悅、歡樂的情緒。而富有L-苯丙氨酸的食物能夠促進我們體內的多巴胺分泌,使我們遠離不良情緒,感到快樂。

因此,建議平時父母們多給孩子吃一些富含L-苯丙氨酸,能夠增加孩子們體內多巴胺分泌的食物,如:肉類、乳製品、堅果、香蕉、西瓜、藍莓、黑巧克力、綠茶、果汁等。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6、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良好的睡眠能幫助我們保持內分泌平衡和維護情緒的穩定。父母們應通過音樂、燈光、睡具等的配合,儘量給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並督促孩子及時入眠,不要熬夜。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寫給青少年抑鬱症患者的“最後的話”:

如果說抑鬱症是一隻可怕的“怪獸”,那麼每個正在與之纏鬥的少年,都是真正的勇士。

親愛的孩子們,挺住了,別放棄!請相信,父母、老師,還有我們,都在與你們並肩戰鬥。

讓我們一起馴服這隻小“怪獸”吧。到那時候,陽光將重新照耀你的心靈,受過風雨洗禮的生命將愈發豐盈美麗!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青春期抑鬱有哪些特點?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父母該怎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