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火了雪糕,是“小確幸”,還是資本“炒熱”?

新冠疫情火了雪糕,是“小確幸”,還是資本“炒熱”?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雪糕這個在唐朝時傳入中國的食品,近來紅得發紫。

冬天淡季+新冠疫情影響,本以為雪糕也會隨著快銷食品、零食行業一起經歷疫情洗禮。

任誰也意想不到,這個本身具有“小確幸”內涵的產品,成為疫情疫情期間家庭消費主力,在疫情期間走出一波獨立行情。

雪糕火了

凱度消費者指數顯示,家庭冰淇淋消費在疫情爆發的首月就出現雙位數的同比增長,並在之後持續飆升。

具體來看,1月25日-2月7日,冰淇淋銷售額增長率達到18%,而同一周,整體快消品、快銷食品、零食銷售額均呈現至少30%以上幅增長。

而到了2月8日-2月21日,冰淇淋業務銷售額增長更是達到38%,而同期整體快銷品、快銷食品、零食仍處於負增長。


新冠疫情火了雪糕,是“小確幸”,還是資本“炒熱”?


凱度表示,2017到2019年的三個春節,冰淇淋在家消費的佔比均不到25%;而2020年春節期間,居家隔離政策的影響將這一數字提升到了37%。

為什麼是雪糕?

如果沒有疫情,雪糕或會和酒精、口罩、消毒劑等消殺產品一樣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

但是消殺產品銷量大增有理,為何雪糕行業也能衝破淡季,並在疫情中獲得新一輪消費契機?

這恐怕主要是疫情期間的禁足和隔離政策,改變了人們慣性的消費模式。

在家時間多了,自己做飯等親力親為模式讓人民對快銷食品消費減少,取而代之,醬油等調味品、酵母銷售開始大增。

雪糕也是同樣的道理。冬季暖氣開得很足,北京還首次將暖氣供應延長到3月底,增加半個月供暖時間。待在溫暖的家裡,享受一塊冰涼的雪糕,不失為一種享受。

不過與柴米油鹽將醋茶不同的是,人們對雪糕的偏好不是口糧的基本需求,更多是一種來自精神層面的慰藉。

所以這種慰藉是建立在人們精神建築上的需求,在特殊的時刻,那些凡是對人們情感需求的連接和滿足,或都會給行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高端雪糕更吃香

2016年,中國冰淇淋市場規模已經超越美國,是全球最大冰淇淋消費市場。

中國報告大廳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冰淇淋市場規模114億美元,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冰淇淋消費市場。

2017年我國冰淇淋行業市場規模已突破120億美元,較2016年的114億元增長3.33%。2018年我國冰淇淋市場規模達到154億美元,同比增長4.16%。

冰淇淋市場之所以能規模化成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靠長期提價來保證營收規模。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產品高端化。

消費升級下,中國市場早已不是那個一塊錢可以買兩隻冰棍的市場,動輒二十元一支的鐘薛高似乎更受市場歡迎。

中國報告大廳數據顯示,高端冰淇淋佔據25%國內市場份額,其中以和路雪、雀巢、八喜、哈根達斯等外資品牌為代表。

中端冰淇淋市場份額約為45%,其中以蒙牛、伊利、光明等為主;中低端冰淇淋市場份額約為30%,以區域性老牌冰激凌企業如德氏、天冰以及大量中小型地方民營企業為主。

由於上述較為穩定的市場份額,和路雪、雀巢、蒙牛、伊利也構成國內冰淇淋品牌第一陣營,基本成為全國性品牌,市佔率合計超過50%。

網紅雪糕“炒”熱行業

一向沉悶的冰淇淋行業在2019年徹底被“炒”起來。這背後離不開“網紅”品牌鍾薛高們的助推。

鍾薛高在2018年悄悄佈局,2019年掀起行業波瀾。2019年618大促開售21分鐘,鍾薛高銷售額即達200萬元,大促期間共售出近200萬片冰淇淋。

2019年網紅雪糕品牌迭出,大牌動作不斷,冰淇淋行業徹底“熱”起來。

鍾薛高則與娃哈哈聯手推出了AD鈣奶味“未成年雪糕”;德芙和士力架母公司瑪氏在國內市場首推同名雪糕產品;大白兔與光明跨界,上市“大白兔雪糕”……

2019年“淘寶造物節”一款茅臺冰淇淋首次將冰淇淋的跨界無厘頭到登峰造極地步。

2019年定義為“中國冰淇淋元年”。鍾薛高創始人林盛表示。

資本成背後推手

“網紅”雪糕為何有此魅力?

深究發現,每一個網紅雪糕背後,都隱藏著一股資本力量。以鍾薛高為例,這個火速紅起來了的品牌,自2018年上線,已經完成A輪融資。

企查查顯示,鍾薛高在2018年7月23日完成天使輪融資,金額未知,投資方為登布蘇投資、真格基金、峰瑞投資。


新冠疫情火了雪糕,是“小確幸”,還是資本“炒熱”?


鍾薛高前不久還高價購買羅永浩首次直播帶貨“坑位”,成為其第一批帶貨產品。

定位90後的冰淇淋品牌Top Cream也在2016年完成天使輪融資。企查查顯示,融資金額100萬元元,投資方為梅花創投、青山資本。

此外,綺妙冰淇淋、馬里奧斯、冷戀冰淇淋等也都完成至少一輪融資。

在資本衝擊下,以蒙牛、伊利為代表的看似穩固的行業份額,都經不住資本“大手”撩撥。

2019年蒙牛冰淇淋業務就出現同比下滑,這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推陳出新的“網紅”品牌不無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