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企業BIM選型實施,50%都忽視了這幾個關鍵點!

2016年以後,建築行業頭部企業集中趨勢明顯,行業內併購重組層出不窮。為了應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一批企業開始BIM管理升級,希望通過減時增效來提高經營利潤。

作為建築項目的發起環節,設計工具從AutoCAD到Revit、Tekla的升級,顯然來的更直接,這也直接帶動了後續生產、施工、運維信息交流方式的變革,而我們通常理解的BIM,實際就是由這些“小趨勢”帶動起來的一次建築信息管理革命。

目前企業關注的BIM,更多還停留在軟件應用層面,這就導致實施過程中很多深層次問題被大家忽略。為此,我們在服務眾多建築企業過程中,針對大家實施BIM集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總結並提供了一些建議參考。希望能讓一些正在選型期的企業提前瞭解,避免在實施過程中再發現問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建築企業BIM選型實施,50%都忽視了這幾個關鍵點!



技術高大上的BIM施工功能為什麼在建築施工現場用不起來?

在平臺規劃初期,很多企業都盲目高估了BIM指導施工的意義,要標榜所謂的BIM XD,而忽視了施工現場人員的工作環境和緊張程度。現場經理的核心職責是維護現場人員調配、施工安全管理,配合甲方監理巡查等,讓他在現場用手機進行BIM操作並不現實。除非增加一個人員輔助,這對企業來說又是一個成本的增加。此外施工現場網絡通信差,有時甚至連構件掃碼信息都很難即時傳輸。另外遇到冬季施工,手機電量消耗更快,現場經理的手機首先要保證通信暢通,因此要精簡、合理規劃BIM平臺現場施工功能。


建築企業BIM選型實施,50%都忽視了這幾個關鍵點!



裝配式建築企業到底要的是智能化工廠?還是降低加工成本?

不少行業企業希望通過高大上的BIM+MES自動化生產實現減員增效,甚至有些公司考慮上智能機器人來代替人工。但真正實施後,企業卻發現在現有管理水平和執行人員層面很難落地,效率沒上去,還增加了不少成本。從生產力角度,實現全自動化(工業4.0)一定是未來方向,但對於裝配式企業,更重要的先是從1.0升級到2.0或者3.0,而核心目標應該是對生產加工流程、下料餘料的全面管控,逐步實現“減員增效降成本”。


建築企業BIM選型實施,50%都忽視了這幾個關鍵點!



穩定、成熟的移動端架構對BIM管理平臺為何意義重大?

BIM管理平臺的成敗在於數據收集,而數據收集的關鍵是移動端產品開發能力。依靠多年BIM雲服務經驗+行業獨有的三百萬用戶級BIM雲平臺,我們才敢說具備了一定的移動開發能力。而一般BIM平臺公司開發的移動端,實際使用用戶不超過1000人,導致其功能設計、用戶交互、終端適配性、服務器穩定性都存在明顯的侷限性和BUG隱患。目前,我司移動端先後已經完善排查出了1000多出BUG隱患,僅僅一個用戶登陸環節,就解決了20幾項問題,不少都是因為鋼結構行業人員特殊使用行為習慣造成的。比如鋼結構很多從業人員文化水平較低,拼音輸入不習慣,使用手寫輸入就會造成一些特殊代碼不識別,進而出現登錄異常退出。試想這些問題換做不了解這些問題的團隊開發,不僅造成BIM平臺數據收集不暢,多次退出更會造成使用人員對平臺的牴觸情緒,這些隱性風險往往實施企業在平臺選型初期都是考慮不到的。


建築企業BIM選型實施,50%都忽視了這幾個關鍵點!



BIM管理平臺如何能夠真正落地?

BIM管理平臺實施效果,離不開一線人員的參與和反饋。很多企業實施BIM管理平臺,最擔心的就是不落地,下面人員用不起來。一方面,產品要設計的簡潔,充分考慮到員工的學習成本問題;另一方面,要做好培訓和考核體系,讓員工通過參與BIM平臺實施,可以看到自己獲得了新技能,我司目前正在與BIM認證培訓機構進行洽談,努力將這一部分生產培訓與認證結合;最後,建議企業不要過分依賴管理層行政命令手段,應該增加對參與人員的激勵,尤其是生產、施工一線人員的獎勵。近些年,我司設計的BIM平臺用戶激勵方案實踐過程中收到了一定成效,如果由企業對此有興趣,也歡迎一起交流探討,願與行業同仁共同努力推動BIM在企業的成功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