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放化療後出現皮膚損傷怎麼辦?應當如何預防?

眾所周知,惡性腫瘤是一種需要多學科聯合治療的疾病,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與消化科、血液科、肝病科和皮膚科等科室交流最多,主要原因是放化療的患者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肝損傷和皮膚粘膜損傷等。很多患者在應用放化療治療後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損傷,那麼,腫瘤患者一旦出現皮膚損傷因如何治療呢?

一、每個人都有皮膚,那麼人體的皮膚具有哪些作用呢?

皮膚是指人的身體表麵包在肌肉外面的組織,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主要起到保護機體不受傷害,防禦病毒、細菌、微生物侵入人體,感受冷、熱、觸、壓、痛等感覺,調節人體體溫處於正常範圍內,分泌與排洩有害物質,儲存水分、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作用。


腫瘤患者放化療後出現皮膚損傷怎麼辦?應當如何預防?

二、腫瘤患者實施放化療治療後可能帶來的皮膚及附屬器官的損傷?

1、光敏感性:部分腫瘤患者在應用放射菌素D、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博埃利黴素等藥物後有可能出現皮膚對陽光敏感度的增加,稍微暴露後即出現急性曬傷和皮膚不尋常地變黑。

2、色素過度沉著:部分應用化療及口服靶向藥物治療後的患者可能出現皮膚顏色變深,以四肢末梢為主,部分患者由於皮膚對陽光敏感性增加所致。

3、回憶反應:過去曾放療並出現放射性皮炎的患者,在使用某些化療藥物以後,原照射過的部位可再次出現類似放射性皮炎的改變,稱為“回憶反應”

4、指甲損傷:患者應用藥物後出現指甲的變形,嚴重者可出現甲床的潰瘍、壞死和脫落。

5、皮疹:部分化療藥物具有很強的細胞毒性,在應用後可能出現藥疹。目前靶向藥物的使用也大大增加了皮疹發生的概率。

6、脫髮:化療期間患者出現頭髮脫落已不是奇聞,很多人都選擇在治療前將頭髮剃光以避免影響心態。

7、角化過度症:某些腫瘤藥物易導致皮膚特別是手掌、足底、手指和腳趾皮膚色素沉著,角質層異常增厚,皮膚或粘膜表面的上皮細胞過度角化。

8、手足綜合徵和手足皮膚反應:腫瘤病人在接受化療或分子靶向治療的過程中可出現手掌-足底感覺遲鈍或肢端紅斑,是一種皮膚毒性。特徵表現為麻木、感覺遲鈍、感覺異常、麻刺感、無痛感或疼痛感,皮膚腫脹或紅斑,脫屑、皸裂、硬結樣水泡或嚴重的疼痛等。

腫瘤患者放化療後出現皮膚損傷怎麼辦?應當如何預防?

三、腫瘤患者放化療期間應如何預防皮膚的損傷?

腫瘤患者治療期間出現皮膚損傷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況下我們會根據藥物的特性,預防性應用一些藥物減少皮膚及附屬器官損害的風險,部分症狀在放化療及靶向治療結束後可以恢復。但是如果出現局部皮膚腫脹、破潰、水泡或嚴重的疼痛時應就診於皮膚科門診,專科治療。

你好!我是一名腫瘤醫生,平時會利用閒暇時間在頭條上科普一些與良惡性腫瘤疾病相關的小知識,有時間也會在悟空問答上回答一些大家比較感興趣的問題。如果還有什麼疑問,可以關注我的今日頭條號,私信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