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崛起:命運多舛的普魯士海軍發展史(1811~1872年)

普魯士海軍的起源

普魯士從建國開始就是一個傳統的陸戰國家,歷代國王發展的都是陸軍,他們缺乏對海洋的認識,因此對海軍的建設毫無興趣。一直到19世紀初期的時候,普魯士被拿破崙擊敗,痛定思痛的普魯士軍隊開始改革,在1811年的時候普魯士計劃建立一支小規模的近海海軍,這支海軍將有3艘大型軍艦和12艘小型軍艦組成。可惜這項計劃只停留在了紙面上,1812年的時候普魯士忙於參加第六次反法戰爭,就把海軍的建設擱置了。


帝國的崛起:命運多舛的普魯士海軍發展史(1811~1872年)

萊比錫戰役

1815年歐洲反法同盟擊敗拿破崙以後,大家就在維也納重新劃定了勢力範圍,其中瑞典就把西波美拉尼亞割讓給了普魯士。之後普魯士就接收了西波美拉尼亞,同時也接收了瑞典留下的波美拉尼亞海軍.,這是一支由民兵組成的海軍隊伍,他們擁有6艘無法使用的65噸級單桅小炮船和2名海軍軍官。雖然弱的一比,但是好歹普魯士有了自己的海軍,畢竟有點總比沒有強,其實這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起源。普魯士在留下的兩名海軍軍官中,挑選了一位叫迪特里希.約翰.朗格的中尉,讓他成為了普魯士的第一位海軍軍官,而後在迪特里希中尉任職的時間內對普魯士的海防建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說實話,普魯士的海軍在統一德國以前發展的尤為悲慘,雖然普魯士擁有軍事傳統,但是那是指陸軍,海軍並沒有受到重視。另外,當維也納會議結束後,歐洲就進入了和平時期,普魯士的工作重心就開始逐步的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軍隊的軍費則被大規模縮減了,而不受重視的海軍,更是沒有多少軍費了,所以幾乎談不上發展。


帝國的崛起:命運多舛的普魯士海軍發展史(1811~1872年)

紅圈裡面就是波美拉尼亞


1823 年,波美拉尼亞的省府向普魯士王室提交一份關於建設普魯士“海防軍”的建議,因為波美拉尼亞省靠海,它的港口需要海防軍的保衛,在西波美拉尼亞屬於瑞典的時候,他們的海岸線是由瑞典海軍保護的;自從波美拉尼亞全都歸屬普魯士之後,波美拉尼亞的海防安全就出現了漏洞,因為普魯士的海軍幾乎等於沒有,因此這一時期的保衛工作大多都交給其他國家的僱傭兵。普魯士的太子弗里德里希.威廉接受了波美拉尼的建議,在1824 年,威廉太子成立了一個關於發展海軍的委員會,並且制定了一份詳細的海軍發展報告,但是由於申請不到軍費,而且沒有得到軍方的支持,最終這個計劃不了了之。1829年6月8日,普王威廉三世突然性的開竅了,竟然開始發展海軍了,他要求軍隊儘快建造幾艘像樣的大型軍艦,對於這些軍艦的使用,普王認為在和平時期可以用於訓練海軍學員、也可以用於物資的運輸,到了戰爭時期又可以保衛普魯士的海岸線。因此,普魯士的海軍就得到了普王的聖旨,開始緩慢地發展起來。1836年,普魯士的阿達爾伯特親王主導成立了一個海軍委員會,阿達爾貝特親王比較重視海軍的建設,他就提意對現有的海軍進行大規模擴建,並且制定了一個擴建計劃,旨在建立一支擁有上百艘軍艦和1.56萬人組成的海軍。但是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雖然普王認同這個計劃,但是因為長久以來普魯士都是一個陸戰國家,國內缺乏建造軍艦的技術人才;除了缺乏技術人才以外,普魯士還缺乏懂建立大型海軍的管理型人才,所以最終這個計劃沒有執行。


帝國的崛起:命運多舛的普魯士海軍發展史(1811~1872年)

阿達爾伯特親王

普魯士海軍部和德意志聯邦艦隊

其實不僅僅是普魯士缺乏海軍力量,在當時整個德意志聯邦都對建設海軍缺少興趣,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海軍的重要性,這導致丹麥成了波羅的海上的海軍大國。1848年,鬆散的德意志聯邦與丹麥發生了衝突,其實這個矛盾由來已久,因為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是受丹麥國王管轄的,但是這兩個公國中生活著大量的德意志人,有些德意志人就不服從丹麥國王的統治;這次衝突起源於石勒蘇益格公國,這裡的德意志人宣稱這裡是德意志聯邦的土地,並且反抗丹麥國王的軍隊,為此德意志聯邦就介入了,普魯士的軍隊直接侵入了丹麥,直接引爆了第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1848~1851年)。在同年的4月份,丹麥海軍以絕對的優勢封鎖了德意志聯邦在波羅的海沿岸的部分港口,尤其是普魯士的港口,商船都被扣押了,為此整個德意志十分惱火,諸邦國紛紛要求建立聯邦海軍保護海上的貿易。

普魯士更是很憋屈,他的海軍完全不是丹麥的對手,經過了這次教訓。在當年6月份,普王下令成立了海軍委員會,他決心好好地建設海軍,並把委員會交給了阿達爾伯特親王。9個月後,阿達爾伯特親王被任命為普魯士艦隊總司令,他一上任就開始重新編組艦隊,他把海軍分為水兵部隊和造船部隊,一個負責作戰,一個負責建造軍艦。於此同時,德意志聯邦議會撥款成立了聯邦海軍,總部設在漢堡,但是初期的德意志聯邦艦隊,嚴重缺乏軍艦,為了應對丹麥的海上威脅,聯邦艦隊只好把商船改裝成軍艦使用。最開始只有幾艘商船改造的軍艦,後來慢慢發展到擁有16艘戰船、41艘炮艇,整個艦隊擁有790名水兵的隊伍,由布羅梅擔任聯邦艦隊的總司令。在1850年的時候,布羅梅就率領這支艦隊與丹麥的海軍展開了一次小規模的海戰。


帝國的崛起:命運多舛的普魯士海軍發展史(1811~1872年)

聯邦艦隊的海戰


由於英法俄的插手,導致普魯士退出了與丹麥的戰爭,這場戰爭最終由丹麥獲勝。之後穩定下來的普魯士,其海軍在阿達爾伯特親王的領導下開始了有計劃地發展,但是普魯士建造軍艦的技術剛剛起步,因此主力軍艦都是外購的。1852年5月,普魯士艦隊把所有的艦上作戰人員都編入到了新成立的海軍大隊中,之後又成立了一個見習水兵營和一個海軍炮兵營,這時候的海軍規模很小,所以用的是營級編制。1853 年11月,普魯士正式建立了海軍部,全權負責海軍的各項事務,不過此時的海軍部是隸屬於陸軍部的;除此之外,普魯士還成立了一個海軍軍官學校,負責培養年輕的海軍軍官,如果你瞭解普魯士的歷史,你會發現普魯士尤為重視教育。

同時期的德意志聯邦艦隊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規模,這包括9艘蒸汽輪動力的軍艦、2艘風帆動力的軍艦、27艘小型炮艇,其中最大的軍艦有1650噸。但由於戰爭結束了,沒有那麼緊迫了,各邦國又對聯合海軍失去了興致,聯邦主席奧地利更是阻撓聯邦海軍的發展,最終德意志聯邦艦隊被解散,其軍艦基本上被拍賣了。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德意志內部非常分散,德意志的外部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證,其實這也堅定了普魯士統一德國的決心。雖然聯邦艦隊解散了,但是普魯士海軍的建設並沒有受到影響,他們的目標就是超越丹麥海軍。1854年,阿達爾貝特親王升任普魯士海軍上將,這是普魯士海軍的最高指揮官。同年普魯士從奧耳爾堡公國獲得了北海的出海口,因此海軍便在這裡建立了幾個海軍基地,用以保護出海口的安全。1855年普魯士建造了第一艘國產的蒸汽輪機巡航艦“但澤號”,雖說是國產但是運用了大量的英國技術,而且武器裝備和動力都是英國的,此艦隻有721噸,但是對於剛剛開始起步的普魯士海軍還是有著鼓舞作用的。


帝國的崛起:命運多舛的普魯士海軍發展史(1811~1872年)

艾伯特親王號鐵甲艦


帝國海軍的形成

1864年的時候,第二次石勒蘇益格戰爭爆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普丹戰爭。這次戰爭中普魯士海軍仍然被丹麥海軍壓制,雙方的力量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普丹艦船數量和火炮數量之比分別為3:5和43:180,很明顯不僅數量上比不過,而且火力上更是遠遠地落後與丹麥,以至於普魯士海軍根本不敢應戰,只能在港口中自保。到了普奧戰爭的時候,普魯士海軍也比不過奧地利海軍,因為普魯士海軍只有2艘小型裝甲艦。普奧戰爭結束後,普魯士統一了北德意志聯邦,並且以普魯士海軍為骨幹成立了北德意志聯邦海軍。在1869年的時候,普魯士海軍擁有了5艘新式鐵甲艦,當然都是從英法購買的,有意思的是在對法戰爭中,北德意志聯邦海軍就用它們對抗法國的海軍;法國海軍可以說是歐洲的老二,其軍艦的數量是北德意志聯邦海軍的5倍,火力則是6倍,聯邦海軍仍然無法抗衡法國海軍,但是德意志聯邦海軍也沒有被法軍消滅掉。


帝國的崛起:命運多舛的普魯士海軍發展史(1811~1872年)

法國為普魯士建造的菲特烈卡爾號鐵甲艦


其實在普魯士統一德國的戰爭期間,海軍的發展變的非常緩慢,因為主要的戰爭都發生在陸地上,所以普魯士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陸軍上面。當對法戰爭勝利後,普王升級成為了德意志帝國皇帝,北德意志聯邦海軍也改編成了德意志帝國海軍,雖然名稱改變了但是其主導仍然是普魯士海軍。1872年,海軍部從陸軍部中獨立了出來,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海軍部,最高指揮官直接對德皇負責。海軍跟陸軍不同,海軍完全屬於德皇,而陸軍則還有一部分屬於各個邦國,因為德意志帝國是由各個邦國組成的,這些邦國還擁有有限的獨立性,每個邦國的王公們還有屬於自己的陸軍,因此德意志帝國的陸軍並不是完全屬於德皇。同年,德意志又成立了一個新的海軍大學,這個海軍大學比之前的軍官學校要更加的全面,在這裡學習的軍官能夠掌握從風帆戰艦到先進的鐵甲蒸汽動力戰艦的各種先進技術以及戰術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