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
問題:自己寫古詩詞需要經歷怎樣的步驟?古詩詞,相對於新詩而言,一般稱之為“舊體詩詞”,要想學習需要經歷怎樣的步驟?
一、基本的閱讀量
我們從小學習古詩詞,除了課堂上的詩詞,大多數人家裡都會有唐詩三百首,但是從比例上說,真正能把唐詩三百首完整看完的並不多見 (分母是家裡有唐詩三百首的人,分子是看完的人,不信您簡單做一下調查)。至於能看完宋詞三百首的就更少了。
不過,即使都看不完也不重要,基礎入門學習詩詞的人,正常初三畢業的水平就可以開始學了,即使小學生學習也是可以的。
二、齊言詩的練習
齊言詩 就是每一句字數固定的詩,學詩大多從四句的絕句開始,不用考慮太多,能寫出四句押韻的順口溜也算是成功,
大家不要以為簡單,因為很多長時間學習詩詞的人,其作品也僅僅是合律的順口溜。
三、格律的學習
押韻的詩如果不符合格律,被稱為古體詩,古體詩押韻比較寬,知道鄰韻通押和換韻的基本要求,一般人就能寫出古體詩,上面說的順口溜如果符合押韻規則基本可以算古體詩。
但是學習近體詩(格律詩)就麻煩多了。
1、第一關 辨平仄,對對子
格律詩首先要學會辨平仄,對對子,這裡第一關是今古韻的不同,造成平仄的混淆。如果一開始不願意太麻煩,就按照普通話的平仄和發音開始學習,搞明白對仗和平仄、黏連即可,用新韻可以寫出絕句和五七律算是過了第一關。
2、第二關 古韻的學習
第二關有的人一直不肯過,就是 古韻的學習。古代詩韻用平水韻,詞韻用詞林正韻,平水韻從隋朝的切韻一脈而來,隋唐以後的詩作基本是按照切韻系統寫作,在宋朝歸納編制為平水韻,因此明白平水韻更利於學習古代的詩詞作品。
能夠用平水韻作詩、用詞林正韻填詞,算是基本入了詩詞之門。下一步就是如何做好詩詞的問題。
四、多讀多悟多練
對於詩詞格律,如果不畏難不迴避,很容易學會。在課堂上講的話,估計初中生用不了半小時就明白,當然熟練使用還是要多加練習的。
不過,到了以上的階段僅僅如同背過了九九乘法表一樣,知道了一些簡單的公式,如果要更進一步,還要繼續努力,只靠初高中書本的詩詞存量就遠遠不夠了,必須多讀多悟多練。
我寫的置頂文章《老街詩詞閒話74-零基礎學習舊體詩看懂這7篇短文基本就算高手了》 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其中觀點未免疏漏或偏頗,歡迎指正。
結語
簡單說,好的詩詞要有思想有文采,以上說的內容都是必須掌握的基礎技巧,在這些基礎上做到“有思想有文采”,就需要努力加天分了。
學富五車未必能寫出好詩,販夫走卒未必寫不出好詩,我個人以為喜歡最重要。像我這樣工作雖然較忙,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但一直沒有完全放棄,自己還是能感覺到有一點點進步的。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我不是大神,肯定不是,連嘍囉都算不上。只是曾經耍過而已,一點體會,權當自嘲!
正常的情況下,如果你用的不是古韻(以《詞韻簡編》為主),那麼在發表或流傳時,一定要進行標註(本詞采用的是中華新韻)。
但是,如果是這樣就會出現另外兩個問題。
一,你寫的詞,不“真”!這個“真”指的就是平仄韻律完全是按照中華新韻來寫的,以致於無法“以假亂真”,感覺總是少了些氣度和韻味。說穿了,就是不像!
二,如果你不懂得古韻,你在研習或欣賞古詩中,會發現很多詞讀起來不通,不順,不透。因為你不懂得古人用韻的那些技巧。
我在上初中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寫詩詞了,那個時候真的什麼都不懂,也沒有人教,更沒有相關的書藉(就算是有,我也不知道,一笑)。
年青嘛,根本不知道什麼叫格律之美,總覺得讓那些格律平仄束縛住自己那無邊的才情,真特麼是對我天大的侮辱。可是,轉而一想,我真的那麼牛麼?你再牛能牛得過李杜,元白,蘇辛麼?人家都在按照格律平仄在寫,你憑什麼呢?
一直到有一天,終於發現,原來平仄最大的功能在於讓你的詩詞產生音律美,所謂音律美,就是即使在沒有背景音樂的情況下,讀起來節奏感十足,像音樂一樣美。
於是開始慢慢地學習平水韻,學習那些格律常識,甚至讀了一些“哪些韻角適用於哪些情感”方面的書藉。
當然,在這個過程是,不停地拼湊是難免的。然後就四處炫耀,彷彿自己的作品一定能成為經典一般。
當時的我,太特麼無知了!堪稱厚顏無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臉無恥之人!
後來發現,無論我怎麼寫,都寫得讓自己不滿意,只是當時看起來曼妙,過了三五天就發現處處噁心,字字催吐。我想是因為我喜歡讀詩詞吧,數千年來的文字精華,讀著讀著眼光就高了起來,可是筆底下的功夫如何高得起來?
灰心、失望、一直到最後的絕望!
我不停地對自己說,你就不是那塊料子,你愛詩,可是詩不愛你,感情是不可以勉強的,你放棄吧,你們在一起沒有結果的!
如果一定要說寫詩詞的一個過程,那麼,嚴格按照格律來寫是必須的,這代表著你對格律對傳統文化精華的一種尊重,起初或許很不習慣很痛苦,但只要成了習慣,反而遊刃有餘了。但是格律不是一定要在每首詩裡應用的,如果因為格律而導致某一句的不順或不美,可以不用(但不能以此為理由放鬆要求),比如樊川的《泊秦淮》不符合要求,而杜甫的155首七律裡,不符合格律的有40餘首之多。所以,平仄格律,當用則用!不用的前提只有一個,你懂的!
最難的反而是內容,天吶,相思都被寫了幾千年,月色也被寫了幾千年,連路邊的梅花都被古人寫到不敢落筆(“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李清照語)
最難的就是,你寫什麼?難道寫微信,寫高鐵,寫三室一廳麼?那有什麼可美的?哪怕是寫離別?在微信,視頻,手機遍地的情況下,我們的離別和古人一別經年的離別之美,怎麼比?
然後就是另一個難度,怎麼寫?寫首詩詞太容易了,哪怕寫愁思,天吶,古人的句子會比自己的句子先一步到達你的腦海裡?怎麼辦?那些技巧都被古人用到滾瓜爛熟,用到不好意思再用。
我總結出一個不是太先進,不是太妥貼的法子。在保證符合格律的前提下,執行一個原則,
詩不在於你寫什麼,而在於你不寫什麼!
古人的相思要寫月亮?好吧,我不用。古人的離別要寫柳枝?好吧,我不用!古人的孤獨要寫飛鳥?好吧,我不用!
然後,你就會發現落筆艱難!無字可寫!
既然喜歡創作詩詞,自然因為詩詞能給自己帶來快感或享受,可是當這種創作變成痛苦的時候,我想詩詞若是有靈,想必也不會喜歡看到我們如此痛苦吧?
想寫就寫好了,古人的技巧,借鑑過來就好了。
認真就好,畢竟每一首詩詞都是自己的孩子,沒有理由生下來卻不去管教他,可是,由於是自己的孩子,你生他你養他,你愛他疼他喜歡他,自然怎麼看怎麼順眼。但是你的孩子真的沒有缺點麼?是不是在你眼裡,哪怕有些缺點也只是小毛病也無妨是吧?可是你想過沒有,正是因為他是你自己的孩子,所以才那麼好!但實際上呢?未必罷!
愛,會讓你的視力變為0.1。
所以,只有愛的結果,是你能寫,但肯定寫不好!
那麼,請以一個惡毒的婆婆刁難兒媳婦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作品吧!橫眉冷眼,挑三揀四,指手劃腳,吹毛求疵,尖酸刻薄,惡毒下作........
兄弟,努力吧!
痛苦的日子還長著呢!
亦有所思
這個問題,既然看到了,我就必須回答!
既然回答,老天註定了我是個唱反調的傢伙。
之所以唱反調,不是我寫詩的本領有多大,
而是我對此的看法和心得決不同於大多數人!
原因一:《詩經》311篇,篇篇金玉良言。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所以,在這裡,我就要問了:
什麼是“詩三百”?
什麼是“一言以蔽之”?
什麼是“思無邪”?
因此我個人理解:不管、不論是詩三百也好,詩萬首也罷,之所
以能一句話概括到底,那就是:唯真、唯善、唯美,唯一就像就是――天真無邪!
所以,如果缺此一言以蔽之的“思無邪”,即使你再韻味無窮,那也決不能稱之為“詩”!
原因二:雖然我們大家承蒙網絡迅捷,承蒙網絡之普及,所以幾乎人人能口能溜。但稍有知識功底之人,又人人死扣平平仄仄平平仄,而像我一樣的只小學水平之徒,又怎麼也弄不明白漢字的正確讀音。
雖然我也想要我的原創句子有兩橫兩豎的平仄之美,但我好像永遠也弄不明白平平仄仄的平水韻了。我弄不明白一冬二東應該永遠是一個聲調,一個聲母和韻母,為何偏把它們分一二?難道我們現在寫詩,還非要嚴格遵循這些規跡?!
說白了,
這雖然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先賢們一點點積累下來的國粹,但這決不是要讓我們從此世世代代死扣平仄而無病呻吟而吟出茫然無物!有誰敢說,就在當下,到底有多少文人偏離了“思無邪”真諦的軌跡,又有多少所謂的文人在所謂的平平仄仄的道路上故弄虛玄?!!!
難道我們這一代,難道我們這原本最具潛力最該燦爛多姿的
唯一代,難道就這麼丟失了唯真、唯善、唯美而永遠空洞無力空洞無物空虛無用了嗎?!!!
不,我們要用最真!最善!最美的真知卓見寫詩!要寫出屬於我們這個鮮明、立體、璀璨、朝氣蓬勃的新時代的最好詩歌!!!
所以,我努力著
――你呢?!!!
車前吳公浪蕩子2
我是從對對聯開始學寫詩的,學寫詩也是“看圖說話”,有感而發。我一般是看到頭條好友的攝影作品,或是聽到一支歌曲,觸動了我某根神經,就會冒出來一句話,我就先把它寫下來。這就是我想表達的東西,這是一。
然後我去想“起承轉合”,看這句放在第幾句合適,大多是第三或第四句,因為我偏愛五絕和七絕。接著再寫前兩句和後一句。寫的過程中,我會按照五絕七絕的句式來調整平仄和句尾押韻。這是第二。
第三,音韻的問題。我祖籍江西,從小在北京長大,一口的普通話,(客家話我只記得姑姑的一句“鳥般休”,意思是“怎麼辦啊?”)所以我就先按普通話的語音習慣搭配替、對、粘的平仄和押韻,然後再對照《平水韻》查看是否出韻。有很多字在《中華新韻》裡是同韻,而於《平水韻》就是鄰韻了。我會盡量考慮用個“古今兼顧”的字,實在不合平水韻就用新韻了,要是都不符或是沒把握,就只標“五言”“七言”,因為有時連“古風”都算不上,沒有古味啊,就是順口打油而已。(現在一般通行的做法是,近體詩標五絕五律七絕七律的,默認為平水韻,如果用的是新韻,就得標明是中華新韻。對聯一般通行的是新韻,如果出聯是古韻,就得標明用古韻,對句必須與出句一致。)
四呢,要煉字。漢語的同義、近義字詞很多,尤其是動詞,在“詩眼”處,須推敲,犯懶是會影響整體層次的。還要特別注意今平古仄、古平今仄的字,儘量避免被誤解。
五,還有就是,要能言盡意未盡就更好了。
以上是我初學寫古詩的體會,一共也沒寫過幾首,方法難免幼稚、笨拙。如有不妥,請指教。謝謝!
(圖片來自頭條,謝謝作者)
雪映梅紅
自己寫古詩詞需要經歷什麼樣的步驟呢?我想每個人的體驗是不同的,就我自己來說的話,我覺得,第一步肯定是要先了解的是古詩詞的基本的知識。知道古詩詞的一般體裁 ,然後按照寫詩的“心情”或“心態”選擇適合的體裁,提煉主題,組詞成句。我們寫一首詩,首先要確定你的詩是要用什麼樣的體例,你是要寫一首古體詩呢?還是寫一首近體的詩,古體詩就是一般意義上的所謂的古風,它只需要你押韻就可以了。每一句話,可以寫五個字,也可以寫七個字,寫多少句也完全由你自己決定,這是一種比較自由的體裁。所以我在玩得比較歡快的時候,一般喜歡寫古風的詩,比如下面這首我暑假在新疆玩的時候寫的詩就是這種類型:
新疆行紀
論學疆藏間,西域萬里行。高賢滿座前,妙音耳語盈。事了疾疾去,晝夜抵千程。鐵龍捲地走,牛羊追風生。相攜塞上約,倚窗慕長纓。最愛煙塵起,立馬天山坪。攬轡草原遊,且看意氣橫。騁望紅雲處,晚空照霞明。遙想中夜月,須有繁星迎。但作穹帳眠,不肯喚歸聲。
但這種自由也不是說可以亂來,比如說它的押韻,並不是說只要是韻母相同的都可以,而是要注意韻的平仄,韻母相同,但是平聲的韻或者仄聲的韻不相同,是不可以混淆的。
當然,我們也可以向有難度的古詩挑戰,那就是寫近體詩,近體詩包括了絕句或律詩。近體詩的,規矩就比較多,而且很嚴格,首先是押韻,必須要押平聲的韻,不能押仄聲的韻,這一點是我們現代人寫詩是最容易犯的錯誤。然後近體詩對於每一個句子內部的字聲,有詳細的規則,基本的原則是,平仄要相對和相粘,想,排列組合一樣,可以形成很多種固定的格式。當然,在掌握了它的基本原理以後,這些格式都是可以自己推導出來的,不需要像有些書講的那樣一句話一句話的去死記硬背。所以近體詩像在做數學題,不是太放得開,我一般是在玩得想表達些深層含義的時候才寫這種類型的詩,比如中下面我寫的這首在峨眉山玩的詩就是一首律詩:
過報國寺
再過峨眉入麓西,僧家舊院向陽低。鶯啼密樹千峰霧,雁嘯青山萬壑霓。野客鴛儔隨桂影,孤煙綠水繞田畦。升階放步冬溫後,日日春風送小溪。
小結, 我自己的體會是,寫詩第一步是要知道知道詩的“知識”,該有規矩一定要遵守,第二步是要有寫詩的心情,無病呻吟的詩,不寫也罷。不知道詩的知識,不按照詩的規則來寫,那是亂寫,只能算回車鍵詩人,不能算詩;但是沒有詩的心情或情趣,雖然規則遵守得很好,那也只是算是玩文字遊戲,也不能算真正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