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吳起(二)—「命運多舛」的千古軍神

|雜談|吳起(二)—“命運多舛”的千古軍神

吳起在魏國輔佐魏文侯整軍治兵,在魏國逐漸站穩了腳跟。並且進一步展現自己的能力,不僅是軍事上的,還有治國上的。


一轉眼,吳起在魏國也待了三年了。這三年雖然魏國依然與周邊各國紛爭不斷,但也始終沒有大的戰爭,吳起也就平平淡淡的為魏文侯治理著軍隊,就在他百無聊賴的時候,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個大機會。

|雜談|吳起(二)—“命運多舛”的千古軍神

吳起征戰

在此前的十年間,魏國多次出兵關中地區,與秦國爭奪黃河西邊的土地,兩國互有勝負,誰也沒有在此地取得絕對的主導權。直到這年,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決定對河西區域進行總攻。

吳起當然沒有讓魏文侯失望,首先攻克了秦國在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之後緊接著攻下了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並且分別在這兩個地方築起城牆,建立城市,[1]然後就地進行休整,儲備糧食和物資。第二年,吳起再次攻秦,一直攻打到秦國的鄭地才停止,攻下了洛陰(今陝西省大荔縣西南)、郃陽(今陝西省合陽縣東南)兩地,也在這兩地建了城。[2]這時的秦國國立還不強盛,節節敗退,最後退到了洛水,只能依靠河修建工事,建造重泉城(今陝西省蒲城縣東南)來進行防守。[3]

|雜談|吳起(二)—“命運多舛”的千古軍神

河西之戰

吳起在河西之戰中再一次發揮了愛民如子的優良傳統,和普通士兵吃住在一起。手下都勸,“將軍您的身體最重要,您要是倒下了,這場仗可就贏不了了啊”。但是吳起不聽,晚上依然和士兵們一起睡在坑坑窪窪的田埂上,也不蓋被子,只用樹葉擋擋身體,理由是萬一敵軍偷襲起身就能應戰。[4]喊“兄弟們跟我衝”的長官終歸要比“小的們給我上”的長官受愛戴,憑藉著強大的戰鬥力,吳起將之前公子擊攻佔繁龐(今陝西省韓城市東南)[5]之後還沒有佔領的其他河西地區也佔領了。至此魏國佔據了全部的河西地區,在此設立了西河郡,在此時的國相翟璜的推薦下,吳起擔任了西海郡守。[6]

|雜談|吳起(二)—“命運多舛”的千古軍神

到了魏國這麼多年的吳起,終於成了一方地方大員,不過吳起並不滿足,畢竟還只是一個郡守而已,既沒有被拜為上卿,更不用提國相了。當年因為不給母親奔喪和殺死結髮妻子這兩件事而遭受的白眼還沒有補償回來呢。吳起想了想,振作了一下精神,準備在西河郡做一番事情,讓自己有機會再繼續往上走一走。

公元前395年,在西河郡守的任上,對吳起有知遇之恩的魏文侯去世,其子公子擊即位,是為魏武侯。魏武侯素來敬重吳起,因而吳起的政治生涯沒有什麼改變,開始輔佐魏武侯。

|雜談|吳起(二)—“命運多舛”的千古軍神

當時,孔子的學生子夏在西河地區開課授業,吳起呢想起了多年前扔下的儒學,覺得治理地方儒學還是有用的,因而拜到子夏門下,重新學起了儒學,理論水平進一步充實。[7]

當然吳起也沒有放下兵學,在他的主導下改革了魏國的兵制,建立了魏武卒。武卒是吳起創立的一種特殊的軍事單位,由他精挑細選出來魏國最精壯的男子,再進行最嚴格的訓練組成的一支軍隊。武卒的挑選極為嚴格,選拔標準是:能披著有三層防護的重甲行動;能使用拉力達到十二石(約今360公斤)[8]的弩;在揹著五十隻弩箭、拿著長戈配著劍還帶著三天口糧的情況下,半天時間可以行軍一百里。[9]只有能達到選拔標準的人才能入選武卒,武卒的個人戰鬥力和隨身裝備,只有西方的重裝騎士才能媲美,以當今來說就是特種兵。當然標準嚴苛的背後是優厚的福利,成為武卒士兵的人,可以免除全家的徭役和租稅,同時還獎勵田產。因而武卒不僅身體素質好,主觀能動性也非常的強,戰鬥力非常強大。吳起主政西河郡的十年間,帶領魏武卒南征北戰,與各國大戰76次,勝64次,其餘也都是平手,戰無敗績,給魏國打下千里的土地。

[10]尤其是公元前389年,秦軍不甘心失敗,出動50萬大軍攻打魏國的陰晉(今陝西省華陰市東南),吳起率領五萬武卒外加魏武侯派給他的500輛戰車和3000騎兵,大敗50萬秦軍,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陰晉之戰”。[11]

|雜談|吳起(二)—“命運多舛”的千古軍神

當然,事情從來都沒有永遠一帆風順的,就當吳起在西河郡做的風生水起的時候,魏國的中央權力發生了變更,公叔痤擔任國相。公叔痤迎娶了魏國的公主為妻,一時間成為魏武侯身邊的權力紅人,權勢一時無二,但唯獨畏懼吳起,一直想把吳起趕走。這天公叔痤坐在相府中悶悶不樂,僕人瞭解自己主人的苦惱,對公叔痤說:“吳起其實挺容易除掉的。”公叔痤大驚:“你小子懂什麼,我都想不出辦法的事兒,你會知道?”僕人說:“吳起這個人啊,雖然為人廉潔,但是非常愛慕私名和聲望,有損他名聲的事兒他絕對不會幹。您可以去跟國君說咱們魏國國家小,留不住吳起這樣的大才。向國君建議把公主下嫁給吳起,如果吳起同意了,那就說明他會留下來,如果他不同意,說明他已經有二心了。然後您再找機會請吳起做客,故意讓公主羞辱您,吳起看到魏國的公主都是這樣刁蠻的人,一定會推辭的。這樣不就破壞了吳起在國君那的印象了麼。”公叔痤一拍大腿:“說的對啊!”第二天就按照僕人的方法進行了一遍,很成功,吳起果然謝絕了武侯聯姻的建議。從此以後,魏武侯不再信任吳起。

[12]

屋漏偏逢連夜雨,雖然因為公叔痤的計策使得吳起越來越不被武侯新任,但好在依然能擔任西河郡守的職務。沒想到大臣王錯又不斷進讒言,魏武侯於是召吳起回都城。吳起自感繼續在魏國待下去會性命不保,收拾行囊離開了魏國。走到岸門(今山西省河津市南),吳起回頭望著西河郡,淚如雨下。車伕非常奇怪,問道:“我跟隨您多年,您捨棄天下都棄之如敝履,為何此時卻留下了眼淚?”吳起無不傷感的說:“如果魏侯不猜忌我,我能幫魏侯成就霸業,現在我不在了,西河被秦軍搶走就是眨眼之間的事兒了。”說罷吳起依依不捨地投奔楚國,此時是公元前387年,吳起已經五十三歲了。[13]

|雜談|吳起(二)—“命運多舛”的千古軍神

是時,楚國國君是楚悼王。楚悼王早就仰慕吳起的大名,吳起一到楚國,就被任命為令尹(楚國官職,相當於國相)。擔任令尹後,吳起對楚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法,這些變法迅速而又強力:1.制定明確的法律並公之於眾。2.裁撤冗官。3.世襲貴族超過三代的取消爵祿。4.將貴族遷到地廣人稀的邊疆。5.糾正楚國官場風氣。6.杜絕私人請託。7.營建楚國國都郢。[14]

經過吳起變法的楚國國力迅速升高。向南攻打百越,將邊界擴展到洞庭、蒼梧一帶;向北攻打魏國,阻止了三晉向南擴張的腳步。各國都開始畏懼出國的強大,但同時,吳起也招致了楚國舊貴族的怨恨。[15]

|雜談|吳起(二)—“命運多舛”的千古軍神

戰國形勢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發動政變捉拿吳起,吳起敵不過叛軍,逃到楚悼王的靈堂,趴在楚悼王的遺體上。沒想到叛軍全然不顧要尊敬楚王遺體,一齊向吳起射箭,吳起被亂箭射死,同時箭也射到了楚悼王的遺體上。由於傷害先王遺體是重罪,楚肅王即位後,迅速剿滅了叛亂,並且將參與箭射楚悼王遺體的貴族滅族,受到牽連的有70多家。由於楚肅王認為楚悼王的屍體被侮辱是吳起的過錯,已經死了的吳起,屍體也被處以了車裂之刑。[16]吳起死後,他在楚國的變法也宣告失敗。


一代軍神吳起,一生充滿爭議。母死不喪,殺妻求將,成為他一生的汙點。建功西河,楚國變法,又是他一生的功績。尤其是一部《吳子兵法》,被後世無數學兵者奉為圭臬。後世的商鞅深受吳起的影響,商鞅變法中徙木立信和什伍連坐法都是仿效吳起的措施,並最終在秦國變法成功,也算是間接的實現了吳起的夙願。吳起,就講到這裡。

|雜談|吳起(二)—“命運多舛”的千古軍神

[1]《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魏文侯)十六年,伐秦,築臨晉、元裡。

[2]《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魏文侯)十七年,伐秦至鄭,還築洛陰。

《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西攻秦,至鄭而還,築雒陰、合陽。

[3]《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秦簡公)七年,塹洛,城重泉。

[4]《尉繚子·武議》:吳起與秦戰, 舍不平隴畝,樸樕蓋之,以蔽霜露。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

[5]《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魏文侯)十三年,公子擊圍繁龐,出其民。

[6]《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廉平,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

[7]《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外傳》:子夏居西河…如田子方、段幹木、吳起、禽滑釐之屬,皆受業於子夏之倫,為王者師。

[8]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一石為一百二十斤,先秦一斤大約有250克,一石大概為30公斤。

[9]《荀子·議兵篇》: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服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

[10]《吳子·圖國》: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11]《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魏文侯)三十六年,秦侵陰晉。

《吳子·勵士》:武侯從之,兼車五百乘,騎三千匹,而破秦五十萬眾。

[12]《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公叔之僕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僕曰:“吳起為人節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與武侯言曰:‘夫吳起賢人也,而侯之國小,又與強秦壤界,臣竊恐起之無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謂武侯曰:‘試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吳起而與歸,即令公主怒而輕君。吳起見公主之賤君也,則必辭。”於是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13]《呂氏春秋·卷十一·仲冬紀·長見》:吳起治西河之外,王錯譖之於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吳起至於岸門,止車而望西河,泣數行而下。其僕謂吳起曰:“竊觀公之意,視釋天下若釋,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吳起抿泣而應之曰:“子不識。君知我而使我畢能,西河可以王。今君聽讒人之議而不知我,西河之為秦取不久矣,魏從此削矣。”吳起果去魏入楚。

[14]《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

《韓非子·和氏》:不如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絕減百吏之祿秩,損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士。

《呂氏春秋·卷二十一·開春論·貴卒》:於是令貴人往實廣虛之地。皆甚苦之。

《戰國策·卷五·秦策三·蔡澤見逐於趙》:使死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義不圖譭譽,必有伯主強國,不辭禍兇。

《戰國策·卷五·秦策三·蔡澤見逐於趙》:塞私門之請,壹楚國之俗。

[15]《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諸侯患楚之強。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

[16]《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屍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並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並中王屍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餘家。”

|雜談|吳起(二)—“命運多舛”的千古軍神

往期

|雜談|吳起(二)—“命運多舛”的千古軍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