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古代最厲害的皇帝是哪位?

秋掜邁過冬卻來臨


要選出古代最厲害的皇帝,必須有一個範圍或者標準,個人認為古代每一個皇帝都不是泛泛之輩,如果非要排出名次選個第一,我認為最起碼應該在開國皇帝中選擇。

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寫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在毛主席眼中,這些開國皇帝都是有著明顯缺點的,毛主席眼中的完美皇帝必須是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人,此人便是位面之子,厲害到上天都眷顧的人——漢光武帝劉秀。


筆者附議,同樣認為劉秀是最厲害的皇帝,下面就深入瞭解一下劉秀到底厲害在哪。

最有學問

其實很多人對這一點持懷疑態度。《後漢書》這樣記載劉秀的求學經歷:王莽天鳳中,乃之長安,受《尚書》,略通大義。其實說的通俗一點兒就是,簡單學了一下《尚書》,粗通大意,學問一般。
另外一本史書《東漢觀記》這樣說:(劉秀)後之長安,受尚書於中大夫廬江許子威。意思是劉秀跟著中大夫許子威學過《尚書》。乍一聽,感覺劉秀學問一般,並不像毛主席說的那麼好啊。其實我們都陷入了一個誤區,以為上的學校好學問才高,其實不然。孔子小時候由於家貧所以不能很好地接受正規教育,但他通過自學,不恥下問,終成學問大成者。

還有馬援曾作為隗囂的使者見過劉秀,這樣評價劉秀:“前到朝廷,皇帝引見數十,每接宴語,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敵也。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劉邦同。經學博覽,政事文辯,前世無比。”其中明確指出劉秀“經學博覽,政事文辯,前世無比。”說明劉秀博覽經書,學問很高。



並且《後漢書》記載: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講論經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見帝勤勞不怠,承間諫曰:"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願頤愛精神,優遊自寧。"帝曰:"我自樂此,不為疲也。"劉秀每天按時上朝,下朝後還不閒著,再召集公卿、將軍、郎官等人講論經學義理,並且每天這樣,樂此不疲,直到半夜,方始就寢。試想一下,這麼愛好學習討論,當了皇帝還堅持學習學習的人,學問能很差嗎?我們不能只從學歷上看問題,學歷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但是不能說明所有問題。

最能打仗

提及劉秀的打仗本事,就不得不提他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昆陽之戰。昆陽之戰的背景是王邑帶領四十二萬大軍(號稱百萬大軍)包圍了昆陽,昆陽守軍只有七八千人。昆陽守軍將領紛紛打算逃跑,各返自己的地盤,在死之前痛快逍遙。


劉秀審時度勢,苦口婆心勸說諸將何不嘗試派騎士突圍尋救兵,然後援軍和守軍裡應外合,在昆陽城來一次千古大戰。至於輸贏由天定,人生固有一死,何不死個痛快。

於是劉秀就帶著另外十二個勇士成功突圍,尋找援軍。劉秀不負諾言,帶來了七八千援軍。當援軍看到王邑烏壓壓的四十二萬大軍把昆陽圍的像鐵桶一樣,都倒吸了一口涼氣,說:“此間乃死地,不如回。”

劉秀仔細分析了戰場形勢以後,大笑道:“身處死地者,非我等,乃王邑也。”劉秀告訴諸將,王邑攻城數日不得,軍心疲憊;官軍臨時招募,軍心不齊;官軍陳兵曠野,無險可守;官軍佈下滿月之陣,陣型緊湊,不易調度,我們都是騎兵,機動性很強;昆陽有守軍,可以裡應外合;官軍不知我們是否還有援軍;我們採取游擊戰,擾其局部,不斷換地方打,屢獲小勝,便可積大勝。

諸將還是膽怯,於是劉秀親率千餘人準備攻擊官軍。劉秀在官軍附近安營紮寨,坐等官軍來襲,王邑則採取圍點打援戰術,先故意輸給劉秀,然後吸引漢軍主力,與之決戰。於是劉秀就首戰告捷。接下來劉秀就開始進行遊擊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官軍只能被動挨打,卻又無可奈何。

王邑始終再等漢軍的主力,然而其實並沒有什麼主力,劉秀抓住他的這一失誤,準備給他致命一擊。

接下來就是昆陽之戰的高潮部分了。


決戰,劉秀的漢軍八千餘人,敵軍四十二萬左右。劉秀要想取勝太難了,但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才是真勇士。擒賊先擒王,劉秀告訴諸將:只要擊垮中軍,官兵自然崩潰。劉秀自領三千死士,直奔中軍;李軼領三千人,向昆陽城突進,與守軍會合;剩下兩千人,作為督軍,後退者殺無赦。

王邑輕敵,特意放劉秀進來,與他的中軍相戰。並且還不讓剩下的各軍相助,真是作死。劉秀是來拼命的,不怕死,就是衝,氣勢上已經贏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官軍被他們這種不拍死的氣勢嚇到了,雖然官軍中軍人數佔優,一萬八,六比一,很快就亂了陣腳。加上李軼到處散謠,說中軍崩潰了,王邑陣亡了,甚至還說洛陽已經被攻陷了,王莽駕崩了等等。於是軍心更加動搖。

最後還有老天相助,下起了特大暴雨,更加增加了官軍的恐慌。此時他們的腦子裡只有一個字——逃,於是官軍就像無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跑,整個戰場已經全亂了。最終劉秀贏了,一戰成名。

這一戰當時劉秀手下幾乎沒有什麼猛將,雲臺二十八將大多數都是後面得到的。劉秀剛開始到處被排擠,初到河北手上無一兵一卒。後來依靠河北作為根據地,白手起家,逐步發展,最後一統天下,確實很會打仗。



最會用人

當初劉秀得到河內郡之後,由於河內郡比較幸運,多年免遭戰火,十分富饒,就像當初劉邦取得天下的關中。所以這個關鍵的地方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人來管理,就像當初劉邦選擇蕭何一樣。

劉秀聽從了鄧禹的建議選擇了寇恂,後來寇恂也沒有讓他失望,幫他守好了大後方,並且寇恂最後位列雲臺二十八將第五位。還有二十一歲的耿弇初見劉秀就被劉秀的氣質征服,後來耿弇率上谷突騎追隨劉秀。



之後,彭寵攻陷薊城,自稱燕王,涿郡太守張豐起兵響應。彭寵和耿弇的父親耿況以前私交甚篤,並且耿弇還沒有家屬在洛陽。但是劉秀仍然非常相信耿弇,不擔心耿弇會和彭寵一起造反,命他進攻漁陽。後來耿弇年紀輕輕就被拜為大將軍,隨劉秀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世民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劉秀有云臺二十八將。劉秀一生與部下生死與共,推心置腹。和部下相處絲毫沒有架子,建國以後所有的功臣都得到了善終,從未妄殺功臣,不像劉邦和朱元璋,給後世做了榜樣。

後來宋太祖趙匡胤也效仿了他的宅心仁厚,杯酒釋兵權。這就是劉秀的為君之道,與部下推心置腹,並且知人善用,這樣部下就心甘情願為他而戰。

另外劉秀在感情上也重情重義,當初一句"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他如願以償了,不僅當了皇帝,也娶了陰麗華。當時為了爭取到劉揚壯大自己的勢力,他不得已娶了郭聖通。後來為了撫慰河北的勢力,他又不得已封郭聖通為皇后。但是他心裡最在乎的還是陰麗華,後來全國徹底統一,形勢穩定了。劉秀就廢皇后郭聖通改立陰麗華為皇后,並改立陰麗華之子劉莊為皇太子。之前他身不得已,後來時機成熟了,他就不再委屈他最愛的女子陰麗華。

因此,劉秀起初只是一個貧窮沒落王室的後代,經歷親哥被殺,遭人排擠,幾次險些喪命,後來在河北站穩腳跟,南征北戰,平隴西,滅川蜀,逐步一統天下。由一介布衣,帶領雲臺二十八將馳騁天下,成為東漢開國皇帝。並且善待功臣,自己也勤儉節約,鍾情於陰麗華,不好美色。在位比較低調,不愛折騰,也不好大喜功,於是天下太平。幾乎沒有缺點,堪稱一個完美的皇帝,也配的上主席心中最厲害的皇帝。


小小嬴政


華夏幾千年文明史,中國古代政治文明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中國載入史冊的厲害帝君太多了。三皇五帝,各有千秋,各有所長。秦始皇,統一中國的第一人,他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它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征戰紛亂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成為載入中國史冊的第一位皇帝。漢武帝劉徹,締造西漢盛世的帝王,他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在他的統治下,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鞏固,中國開始以一個高度文明和富強的形象聞名於世。.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的英主。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他締造了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開創了一個黃金時代《貞觀之治》,成為後世封建社會治國的理想和標準。曹操,亂世中的梟雄,他不僅是三國時期最傑出的軍事家,還是首先推出屯田制穩定國家政權基礎的傑出政治家,他還是一位才華木橫溢的詩人,為中國詩歌史上五言詩的發展奠定的基礎。成吉思汗,(鐵木真),威震亞歐的一代天驕。也是蒙古族最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統一了蒙古各部族,建立了蒙古國。他橫掃歐亞的輝煌戰績在中國乃至世界戰爭史上都是無與倫比的,被世人稱為,一代天驕。還有布衣出身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領導農民起義,推翻了元朝的統治。統一了全國,結束了元末二十多年的戰亂局面。他所建立的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封建王朝。這些都是相當厲害的皇帝。無論功與過,都有他們獨特的一面。他們影響著後世,載入史冊,與世長存!🦄🌺🌺





飛天ZY漫雪


我個人目光短淺,簡單的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從歷史功績的角度來看,最厲害的應該是秦始皇。因為是秦始皇一統六國,奠定了大一統的基礎,書同文車同軌,開創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制度,所以的皇帝都應該算是他的後來人。正是從這裡開始我華夏才會一直凝聚在一起,而沒有成為歐洲那樣有分成很多小國。從這裡看秦始皇的豐功偉業,堪稱千古一帝。

始皇帝往後,漢高祖劉邦開創大漢王朝,漢朝的影響至今,我們民族現在還被叫做漢族。但是劉邦的功績不及他的子孫漢武帝劉徹,漢武帝的功勳不需要過多介紹,但是國家打了幾十年仗,國內經濟倒退,人口銳減,這是漢武帝的不足。最偉大的帝王,必然要內不愧於百姓,外不辱於敵寇。太平盛世,兵鋒銳利,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四夷懾服,吏治清明。漢朝的劉病已還挺符合這個條件的。在漢宣帝任內,漢朝達到了其巔峰,是歷代最強盛的時候。對內對外,都超過了他爺爺漢武帝。

要說起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帝,少不了位面之子劉秀,他被稱劉秀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人,此人便是位面之子,厲害到上天都眷顧的人。這個人簡直就是開了掛,各個方面都做得非常完美,相應大家都有所瞭解,幾年時間平定天下,而且沒有大殺功臣,對自己的媳婦也是沒話說,在他的治下,國富明強國泰民安,這個人真的是沒毛病。

還有最傳奇的應該就是朱元璋了,這個人是真正的一無所有,連劉邦都還當過亭長,算是編制內的人員。朱元璋是純粹的白手起家,沒有任何背景建立王朝。這份意志和才能歷史少有。

歡迎大家前來點評。


小夥子別放棄啊


評論裡很多人說秦皇和光武帝,所以我就換一個吧,

漢高祖,劉邦,本來無名,家中排行老三,所以就叫劉季,成帝后,才多出來名字。史書中沒有記載具體長相,但也不會差,呂雉的父親,看到他就直接把女兒許配給他了。

很多人都會說劉邦無賴,甚至還有人說劉邦的天下是項羽打下來的。今天我為漢高祖正名。

首先,劉邦真的是個無賴,小人?項羽是個英雄,救世主?不,如果劉邦真的是個無賴,那為何謀聖張良,蕭何都會死心塌地的跟著他?項羽如果是個英雄,為何會有6次屠城?

劉邦發家時,身邊沒有多少兵,後來項羽給了他幾千的兵,這是項羽對他的恩,然後,劉邦便和項羽兵分兩路,兵發咸陽,劉邦攻城,攻下城後,便散步恩惠,沛公的仁義越傳越遠,而他曾經也和項羽屠過城,這件事便被人們淡忘了。這也是他的過人之處啊,進了關中,約法三章,人們都怕他不做關中王,這也是在為他的未來鋪路。

而後來,項羽知道了,怒氣衝衝,過去有了鴻門宴,這時候,項羽便有了殺心,劉邦見了後,便撒謊跑了,如果是一般人,恐怕沒有這麼決斷。

並且,劉邦根本不認識韓信,就憑蕭何的舉薦,直接讓他做大將軍,這種魄力,歷史上能有幾人?等韓信想做齊王時,只靠張良踩他一腳,立刻明白,轉變說法,從震怒不救,變成震怒不做真王,由此可見劉邦的政治成熟。

隨後,劉邦集團打敗了項羽,統一了天下,只用了7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奮六世之烈。

而且,劉邦可以歸為封建帝王中得國最正的一類人,

他們的天下都是打下來的,


T千秋月月落烏江


謝謝頭條家的史先生邀請。

這是一個見仁見智問題,何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皇帝亦然;何況每個朝代的社會環境、經濟狀況、生存狀態等又不相同,各有長短,要進行全面可比性的難度比較大,故只能從大的方面粗線條簡言之,歡迎廣大網友補充。

1、如果從歷史功績來說,應該是秦始皇嬴政。他最霸氣,滅六國,建立統一的帝國,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修建長城,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基本奠定了中國兩千年的疆域。

2、如果從開疆擴土來說,應該是漢武帝劉徹。他東並朝鮮,西征大宛,南吞百越,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另開闢絲綢之路;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尊重人才,招賢納士。他在位54年,用鐵腕手段讓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3、如果從挽救漢族滅族之災來說,應該是隋文帝楊堅。他南征北戰,征服蠻夷,統一中原;他銳意改革,廢除了晉朝以來的九品中正制,開創了科舉制,選官“不問英雄出處”,對後世的影響極大,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稱為“聖人可汗”。

4、如果從當皇帝之作為來說,應該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向世人展示了一個邊疆廣闊,兵強國富的帝國,其政治,經濟,文明的水平當時已屬領先世界;他是最為明智的君主,最會任賢納諫、寬厚待民,開創了“貞觀之治”,四海朝拜,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

5、如果從“文治”來說,應該是宋仁宗趙楨,在位42年,史家概括為“仁宗盛治”。他建立言官制度,對屬下的不同意見,或任之,或貶官,或免職,而從不迫害,從不殺戮;他不興文字獄,寬容善待讀書人,造就了很多傑出的詩人詞人,有了宋詞之盛,也成為自春秋戰國以來第二個學術自由的時期。

6、如果從怎麼登上皇位來說,應該是朱元璋。他沒有任何背景,白手起家,從乞丐混成了皇帝,全憑一己之力建立起大明帝國。

7、如果從“長治久安”來說,應該是清聖祖玄燁。他在位61年,清帝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富庶,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削平三藩,鞏固統一;開府設縣,統一臺灣;抵禦外侵,締結和約,為“康乾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8、如果從女性當政來說,應該是武則天。雖然歷來對她有不同的評價,但在男權社會女人能當上皇帝,並治理好國家,實屬不易。不可否認的,武則天善治國、重視廣招人才,首創科舉考試“殿試”制度,知人重任。她在位20年,政策穩定,兵略妥當,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

(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掉相關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