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張愛玲,讀懂已到中年

人活在世上不過短短几年;

愛,也不過短短的幾年,由他去吧!

---------張愛玲

年少不懂張愛玲,讀懂已到中年


對於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於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兒時,讀過張愛玲的書籍,印象中那是個滿是憂傷的女子,滿紙悲文,但掩藏不住她的才華。

再次觸及張愛玲的作品,也是不太敢去讀她,她把自己的一切放在文字裡頭,那裡有她的聰慧,她的通透,她的世俗,你會發現她是如此的清孤,很大方也很果敢,身上帶著很多新時代女性的自由開放的氣質。

年少不懂張愛玲,讀懂已到中年


一、原生家庭,果斷邁出

張愛玲出身在這金色燦爛又是萬物凋暢開始的時節。即使她身處名門,父親古典迂腐,

喜歡舊日的風習,而母親西洋奔放,帶著一些孤芳自賞的信息,喜好一切新事物。

看似和諧的家庭但並不和睦,從小,並沒有受到父母親的太多的關愛,而更多的關注給弟弟,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種淡漠,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

這樣缺少關注,愛的家庭,張愛玲因此更加地聽話懂事,成績優秀,努力用功學習,希望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贊同。


年少不懂張愛玲,讀懂已到中年


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影響,孩子不僅會受父母的性格,處事方式和行為風格的影響,還有可能被這種影響羈絆一生。

張愛玲遺傳了父親的偏執和母親的憂鬱,但張愛玲並不柔弱,反而有一股不願服輸的氣質。

年僅10歲的她,在父母離婚時,便有開始有一個海闊天空的計劃:中學畢業後到英國讀大學,要比林語堂出風頭,要穿別緻的衣服,周遊世界,要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過一種乾脆利落的生活。

年少不懂張愛玲,讀懂已到中年


二、經濟獨立,追求自我

張愛玲開始決定賣文謀生時剛滿21歲。

在17歲那年,逃離家後,後來因為戰事的原因輾轉到香港讀書,那時她與母親曾在香港居住過一段時間,沉迷於賭博的母親,輸掉了張愛玲八百元的獎學金,交往了一個年輕的男友,兩人共赴歐洲。

那段時間,張愛玲過得特別苦,求助於母親,母親回信道:若現在嫁人,不僅可以不讀書,還可以用學費打扮自己,繼續讀書,不僅沒有學費,還要為學費傷神。

不願意隨便嫁人荒度餘生,張愛玲便挨家挨戶得給雜誌投稿,靠著不多的稿費,養活自己。

在學校裡,努力用功學習,文章一直都寫的很好,得到國文老師的器重。她十幾歲時就開始在上海發表文章,後來在上海成名。

她曾說過:出名要趁早,不然不痛快。所以她一直主張年少時要精彩的張揚,到了老再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去奮鬥,就會很難。

所以成名之後,每次聽到有人說自己對稿費錙銖必較,她都不屑一顧,因為對她來說,這是世界上最值錢的錢,有了它,才能在生活裡站穩腳。

用別人的錢,哪怕是父母的遺產,也不如用自己賺的錢來得自由自在,良心上非常痛快。經濟獨立,追求自我,當不必依附於他人而活,才能談興趣,談自由,談理想。


年少不懂張愛玲,讀懂已到中年


三、愛過,才不辜負生命。

因為相知,所以懂得。--------胡蘭成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張愛玲

在寫作的世界裡,她無師自通,在情感世界裡,卻懵懂無知。

她與胡蘭成的結成卻是一紙婚書“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生,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那個時候,胡蘭成有家室,她是知道的。起初交往引為知己,並沒有相關要成為男女之間的戀情,但感情來得一發不可收拾。

那個讓她“見了他,變得很低很低,低到了塵埃裡”的胡蘭成,卻是一個感情不專一的男人。在張愛玲去溫州找胡蘭成的路上,因為舟車勞頓,便染了風寒,但是來到胡蘭成的小院,卻還居住著另一個女人,胡蘭成每日與那女人暗生情愫,眉目傳情,張愛玲便鬱鬱寡歡,甚至覺得自己是個多餘的人。居住了一個多月便回到了上海。

回到上海後的張愛玲給胡蘭成寄了一封回絕信,從此便是陌路人,隔音塵。往後的胡蘭成多次想挽回這段感情,統統沒有得到回應。

之後到了美國,遇上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半身癱瘓的丈夫,張愛玲便成為了家中的頂樑柱,她白天辛勤筆耕,夜晚便照顧丈夫的起居。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時,她比以往更加的沉著冷靜。直至丈夫的二十多年,放著大筆的財富不用,每天寫作,到生命的終結。

年少不懂張愛玲,讀懂已到中年

人的一生註定會遇到兩個人,一個驚豔了時光,一個溫柔了歲月。

敢愛敢恨,是情場難得瀟灑。敢於成長,是一顆強大的內心。

不管是清貧的日子,還是孑然一身,都是她選擇的生活方式,如同她的經典語錄:生命是一襲華美的長袍,爬滿了瘙子。

人自生向死而行,能無憂無懼,除了靠內心的沉靜,還有一股平和的勇氣。

年少時不懂張愛玲,讀懂已是中年。我想:世間上少有人可以活的這麼自我,通透。來人世間走一遭,莫過於把酸甜苦辣都嘗一遍。

如此,便不辜負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