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食?

伴隨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三月也已經走向尾聲。

每當這個時候,老人們都坐在屋簷下,看著雨,折著“元寶”,準備迎來這一年的清明節,祭祀、掃墓也成了這段日子內的首要之事。

而關而於清明,我們每年都在過,祭祀、掃墓的流程也都已瞭然於胸。


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食?


但如果要問到清明為什麼不能動煙火?相信有不少朋友還不知其中緣由吧。

講一個歷史小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國內發生了一件爭嫡事件。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能夠順利繼位,她設下毒計,導致原太子申生被逼自殺,弟弟重耳逃亡國外。

在重耳逃亡期間,跟隨於他的臣子之中,有一人名為介子推。他曾在重耳餓暈之際,割了自己的腿肉煮給重耳吃,也是因此,重耳才能得以繼續存活下去。

後重耳在秦穆公和各大臣的幫助之下,回到了晉國,並奪得了君主之位,稱晉文公。


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食?

晉文公和介子推劇照


在晉文公即位之後,他曾大力封賞曾經和他共患難之人,但唯獨就忘了那個割肉給他吃的介子推。後來重耳還是在大臣們的告訴之下,才想起了確實有這麼一個人,不免有些愧疚。

於是,重耳便派人前去請介子推前來受賞,可是,人是去找了好幾次,但介子推總是不高興來,這時重耳就有些犯難了。

重耳為了彌補愧疚之心,只能親自去見介子推。他來到了介子推家門口,發現家中大門緊閉,進去後屋裡早已空無一人。

後經瞭解,才知道介子推早已帶著老母躲進了綿山。重耳這時就更愧疚了,他帶著大部隊前往綿山搜索,結果卻不如人意。沒辦法,重耳此時便採用了大臣們的計策:放火燒山,希望大火可以把介子推燻出來。

綿山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但卻不見一人,重耳等人上山一看,沒想到看到的是兩具抱著柳樹的屍體。


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食?


後在清理屍體之時,重耳發現介子推的脊樑堵著一個樹洞,他在樹洞之內又發現了一片衣襟,只見衣襟上寫著一封血書: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重耳看了血書,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了大柳樹之下。後重耳為了紀念介子推,把這座綿山改了個名字,叫介山,並把火燒介山那一天定名為“寒食節”。

此後,只要到了這一天,全國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後在介子推死後的第二年,重耳帶著人前往介山祭奠,到了墳前發現:之前那顆被燒焦的大柳樹已死而復生。

重耳見到這個柳樹甦醒,對介子推的思念之心也愈加強烈了,在他祭奠完後,把這個死而復生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

以上便是寒食節的來由,因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日,它的習俗也就慢慢向清明節融合了。

如今,寒食節我們雖已忘卻,但它的習俗還能夠在清明節上有所體現,這也算是沒有負了介子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