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藿,見過嗎?祛風除溼,活血解毒。主風溼痺痛、頭痛、牙痛


鹿藿,見過嗎?祛風除溼,活血解毒。主風溼痺痛、頭痛、牙痛

鹿藿

來源產地

為豆科植物鹿藿的莖葉。

5-6月採收,鮮用或曬乾,貯乾燥處。

生於海拔400-1200m的山坡雜草中或附攀樹上。

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別名鹿豆,荳豆、野綠豆,野黃豆,老鼠眼,老鼠豆、野毛豆、門瘦、酒壺藤,鳥眼睛豆、大葉野綠豆。

鹿藿,見過嗎?祛風除溼,活血解毒。主風溼痺痛、頭痛、牙痛


【原形態】

纏繞草質藤本。全株各部多少被灰色至淡黃色柔毛;莖略具稜。葉為羽狀或有時近指狀3小葉;托葉小,披針形,長3-5毫米,被短柔毛;葉柄長2-5.5釐米;小葉紙質,頂生小葉菱形或倒卵狀菱形,長3-8釐米,寬3-5.5釐米,先端鈍,或為急尖,常有小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兩面均被灰色或淡黃色柔毛,下面尤密,並被黃褐色腺點;基出脈3;小葉柄長2-4毫米,側生小葉較小,常偏斜。總狀花序長1.5-4釐米,1-3個腋生;花長約1釐米,排列稍密集;花梗長約2毫米;花萼鍾狀,長約5毫米,裂片披針形,外面被短柔毛及腺點;花冠黃色,旗瓣近圓形,有寬而內彎的耳,冀瓣倒卵狀長圓形,基部一側具長耳,龍骨瓣具喙;雄蕊二體;子房被毛及密集的小腺點,胚珠2顆。莢果長圓形,紅紫色,長1-1.5釐米,寬約8毫米,極扁平,在種子間略收縮,稍被毛或近無毛,先端有小喙;種子通常2顆,橢圓形或近腎形,黑色,光亮。花期5-8月,果期9-12月。

鹿藿,見過嗎?祛風除溼,活血解毒。主風溼痺痛、頭痛、牙痛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苦、辛,平。消積散結,消腫止痛,舒筋活絡。用於小兒疳積,牙痛,神經性頭痛,頸淋巴結結核,風溼關節炎,腰肌勞損;外用治癰癤腫毒,蛇咬傷。

《中藥大辭典》

味苦,平。無毒。入足陽明、太陰、厥陰經。

涼血,解毒。治頭痛,腰疼腹痛,產褥熱,瘰癧,癰腫,流注。

《中華本草》

味苦;酸;性平。祛風除溼;活血;解毒。主風溼痺痛;頭痛;牙痛;腰脊疼痛;瘀血腹痛;產褥熱;瘰癧;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燙火傷

【歸經】

胃;脾;肝經

鹿藿,見過嗎?祛風除溼,活血解毒。主風溼痺痛、頭痛、牙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外用適量,鮮草或鮮根搗爛敷患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