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危機大爆發,掌握皇帝生死廢立的軍迫使羅馬邁向滅亡

前言

屋大維創立元首制之後,實際上已經成為了羅馬當時的皇帝,雖然沒有形成正式的稱謂,但是從帝國當時採取的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的措施,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出羅馬已經步入了帝國時代。

羅馬帝國建立之後,經過了屋大維在位時期的強力統治,再加上帝國內部和外部的戰爭均已經暫時平息,所以帝國總體上一直在穩定發展。屋大維之後,雖然經過了短暫的政局動盪,但是依然成功由養子提比略控制起來。

屋大維死後短暫的政局動盪主要是因為其沒有嫡傳子。提比略作為養子即位自然會引發統治階層的不滿,好在提比略算是一個比較善於政治博弈和鬥爭的人,並且從小就一直受到後三頭同盟時代那種充滿爾虞我詐的政治環境,因此對於這種政局的接盤,他還是遊刃有餘的。隨後帝國進入了由克勞狄王朝統治的黃金髮展時期,但是克勞狄王朝最終毀於第四代君主尼祿手中。尼祿掌權之後帝國又進入了社會不斷動盪、行省軍閥割據的階段。

帝國危機大爆發,掌握皇帝生死廢立的軍迫使羅馬邁向滅亡

屋大維

提比略執政時期,為了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和統治安全,直接將近衛軍移戍到宮廷之中,這項措施可以說對今後羅馬政治局面的演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一影響甚至達到了近百年之久。在羅馬帝國3世紀遭遇的重大政治危機中還能發現近衛軍的身影,他們也是造成此時羅馬帝國皇帝更替非常頻繁的重要因素。提比略之後的卡里古拉直接死於近衛軍的謀殺當中,末代君主尼祿也是由於近衛軍的背叛最終被迫自殺。

直到安敦尼王朝的建立,羅馬帝國才重新進入了穩定發展階段,並且在這一時期達到了對外擴張最為強盛的局面。雖然安敦尼王朝的各個皇帝都很有作為,但是無奈於現實環境不斷惡化,並且遭遇了嚴重的外族入侵危機,王朝最終也走向了滅亡。此時的帝國已經處於公元3世紀大危機的前夕,這種從政治方面顯現的帝國危機究竟是如何體現的,並且在對於今後羅馬帝國的走向究竟起到了什麼樣的影響,這是本篇文章所講的主要內容。

帝國危機大爆發,掌握皇帝生死廢立的軍迫使羅馬邁向滅亡

帝國祭司

塞維魯王朝建立起來的軍事獨裁製

安敦尼王朝的末代君主康茂德在帝國危機的混亂中被殺之後,羅馬帝國又步入了十分混亂的政局當中。當時統治集團內部勢力非常混亂,並且各自都有推舉成為皇帝的對象,每個被推薦人都代表了一方勢力。其中近衛軍又在此刻出現了身影,他們先後憑藉自己的軍隊優勢和權力優勢,在短短的半年時間直接擁立了兩位皇帝。遠在地方的各行省軍閥同樣也是擁護自己的皇帝,這些勢力不但相互混戰,最終在4年後以潘諾尼亞總塞維魯的勝利結束。

塞維魯登上皇位之後,就此開始了塞維魯王朝42年的統治。塞維魯本人就是通過軍隊的軍事實力才登上皇位的,因此在確立統治之後,絕對不會虧待那些的軍隊將領和士兵們的。塞維魯把軍隊提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帝國的各個統治機構都能發現軍人的影子,他還將宮廷的近衛軍進行了重新組建,以便保證自己的安全,防止政變發生。

帝國危機大爆發,掌握皇帝生死廢立的軍迫使羅馬邁向滅亡

軍隊統帥

不僅如此,就連當時地位崇高的元老院也是充斥了大量的軍人分子,他們在王朝建立之後,得到塞維魯的不斷破格提拔,一路高升,成為了王朝統治的核心基礎。塞維魯去世之前還向自己的兒子卡拉卡拉囑咐道,只要能夠保障軍人的全部利益,使他們能夠得到滿足,那麼王朝便可以長久安穩,其他勢力都可不用管,由此可見在當時的政局中,軍事主義色彩是多麼的濃厚,這一色彩也被卡拉卡拉繼承。

卡拉卡拉在位只有短短五年,仍然大力扶持軍人擔任王朝的各機構要職。命運對他開了一個玩笑,公元217年,卡拉卡拉便被自己一向引以為傲的宮廷近衛軍所殺。之後的塞維魯王朝繼任者便開始了混亂的政治奪權局面,繼卡拉卡拉之後的馬克裡努斯在位僅僅1年多就在宮廷內鬥中被殺,在位較長的亞歷山大執政13年,由於國家爆發財政危機,亞歷山大不得不縮減士兵的軍餉,最終引發了軍隊譁變,亞歷山大被殺,塞維魯王朝滅亡。

帝國危機大爆發,掌握皇帝生死廢立的軍迫使羅馬邁向滅亡

宮廷生活

軍隊譁變引發帝國3世紀皇帝的頻繁更替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塞維魯王朝依靠絕對的軍隊實力得以建立,因此不得不對擁護自己的軍隊進行史無前例的優待。他賦予了軍隊所能夠獲得最大權力,元老院、軍事法庭、宮廷近衛軍以及各地行省全部都由這些軍人充斥。塞維魯為了滿足軍隊的待遇,直接對他們進行各種封賞,包括土地、金幣還有住宅、奴隸等等,這些軍隊就此在塞維魯的投餵下養成了追名逐利、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

所以說,帝國3世紀危機的爆發,軍隊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宮廷近衛軍一般主導的是王朝建立者及其繼任者皇帝的廢立,而各地方軍隊引發的譁變同樣也可以因為對當前皇帝統治的不滿而去擁立自己滿意的皇帝。塞維魯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在軍隊譁變中被殺之後,由此開始了軍隊隨時掌握皇帝生殺廢立大權的主要角色。

帝國危機大爆發,掌握皇帝生死廢立的軍迫使羅馬邁向滅亡

軍閥混戰

塞維魯王朝滅亡之後,羅馬帝國陷入了更加錯綜複雜且愈發激烈的政治混鬥當中。組織殺死亞歷山大的軍隊譁變領導者馬克西米努斯在軍隊的擁護下登上了皇位,僅僅3年後又在部下的組織的軍隊譁變中喪生。隨後,元老院又將年僅13歲毫無主見的格爾蒂亞努斯三世推上了皇位,在當了6年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之後也在兵變中被殺。殺死他的正是宮廷近衛軍,隨後近衛軍的統帥菲利普由登上了皇位,5年之後在與戴基烏斯的戰爭中,兵敗被殺。

戴基烏斯在位僅僅2年,就面臨著帝國外部嚴重的蠻族入侵危機,他自己不得不親率軍隊前去征戰,最終死於與蠻族的戰爭當中。戴基烏斯手下的將軍伽路斯在軍隊的擁護下當上了皇帝,面臨著哥特人的強勢入侵,又礙於帝國內部的政權,他最終選擇了與哥特人的妥協,進行大量的賠款,維持了邊境現狀。從這些不斷出現的皇帝我們可以直接看出3世紀危機下的羅馬帝國是多麼的混亂。

帝國危機大爆發,掌握皇帝生死廢立的軍迫使羅馬邁向滅亡

羅馬極盛時疆域

政治危機下的帝國分裂

伽路斯繼位之後就受到了地方行省統帥瓦勒良的軍事進攻,僅僅2年之後,伽路斯就兵敗被殺,中央軍隊統帥艾米利亞努斯在混戰中稱帝。其在位的時間更短,只有短短3個月,就被迫下臺,不得不將皇帝之位禪讓給了瓦勒良。瓦勒良繼位之後,面臨著帝國各行省的不聽控制,他認為依靠自己的力量難以獨撐大局,便將自己的兒子伽裡恩努斯派往帝國的東方進行統治,父子倆一西一東,企圖重新恢復對於帝國的掌控。

事與願違,瓦勒良的美夢最終被打破,帝國的現實危機並不是靠幾個統治者就能力挽狂瀾的。內部的紛爭還在繼續,此時帝國東部的薩珊波斯已經成長起來,成為帝國外部面臨的巨大威脅。薩珊波斯見羅馬帝國局勢混亂,便想趁機分一杯羹,直接發兵進攻羅馬帝國統治薄弱的亞美尼亞地區,並且與其爭奪兩河流域的控制權。公元260年,瓦勒良親率大軍開赴前線,與薩珊波斯進行一場大決戰,結果羅馬慘敗,瓦勒良居然被薩珊波斯所俘虜。

帝國危機大爆發,掌握皇帝生死廢立的軍迫使羅馬邁向滅亡

近衛軍

皇帝直接被敵軍俘虜,這種情況在羅馬帝國的歷史上還是頭一次,儘管此時羅馬的皇帝已經不是那麼值得尊重,但是在名譽上的確是羅馬的最高統治者。據後人記載,當時瓦勒良被俘虜至薩珊波斯宮廷,遭到了十分悲慘的待遇,可以說是極具屈辱性的。他被薩珊波斯國王當做馬墊,同時還遭受嚴刑拷打,最終屈死於異國他鄉。

隨後羅馬內部更是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大分裂,居然一時間出現了30個僭主,他們分別佔有各自的領地,成為一個個地方政權。這些僭主們在相互征伐當中相互兼併,逐漸形成了幾個勢力較大的分裂去,他們分別是高盧帝國、帕爾米拉帝國,這兩個政權成為當時帝國最強大的割據政權,他們掌握自己領地內的軍政財大權,和中央分庭抗禮。

帝國危機大爆發,掌握皇帝生死廢立的軍迫使羅馬邁向滅亡

軍隊譁變

評價

羅馬帝國3世紀出現的政治危機,這並不是突然爆發的,這是奴隸制國家在經濟基礎和統治危機上不斷髮展、演變的必然結果。早在屋大維確立的那種絕對的君主專制,就已經為之後帝國出現內部政治危機埋下了伏筆。

克勞狄王朝的君主提比略將近衛軍移戍到宮廷內部,這一措施雖然在當時具有保衛皇帝和宮廷穩定的重要作用,但是久而久之,這支軍隊在性質和權力上也就逐漸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聽命於君主安排,而是根據自己的喜怒哀樂來對皇帝進行生還是死、立還是廢的政治處決。

羅馬帝國3世紀的政治危機,基本上都具有軍隊發動的特點,這是由於在塞維魯王朝時期將軍隊的提升到了一個空前崇高的地位。整個帝國的各級官僚機構基本上都由軍隊勢力在把持,這樣的局面,可不就是能夠掌握絕對軍權的人說了算嗎?

從政治危機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三個主要掌握皇帝生死立廢大權的勢力,元老院、宮廷近衛軍以及地方行省的軍閥。其中元老院的作用在當時的羅馬帝國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在那個軍閥橫行的時代,元老院基本上是插不上話、做不出決定。近衛軍離皇帝距離非常近,掌握著皇帝人身安全的責任,而地方行省則是代表地方軍隊勢力。兩大軍事力量不管擁立哪一個皇帝,都會引發新一輪的政權戰爭,這就是羅馬帝國3世紀政治危機的具體表現。


參考文獻:《羅馬帝國衰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