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說「亞運會已漸成雞肋」?

沙漏遺愛


替換高清大圖

本姨這幾天為演藝圈的宮廷戲操碎了心,不是辣眼睛就是傷腦子,簡直是間接式自殺。

直到一個叫劉湘的姑娘出現,可能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本姨眼睛就清爽了好多,比眼保健操還管用,腦子裡的毒也被360殺得一乾二淨。

替換高清大圖

昨天晚上,中國選手劉湘在女子50米仰泳比賽中,創造了26秒98的新世界紀錄,成為首位突破27秒大關的女子仰泳選手,這也是亞運會游泳比賽開賽以來創下的首項世界紀錄。

看著屏幕裡觀眾的尖叫吶喊,本姨也激動地坐不住了,這一紀錄創的讓本姨分分鐘想獻上頭蓋骨。

劉湘的人生並不是一帆順水的,她經歷過失敗和挫折。

里約奧運會那一年,是她第一次參加奧運會。遺憾的是,在50米自由泳預賽的時候,她就被淘汰了。

比賽後的心情就像針扎一樣難受,那種刺痛感比容嬤嬤拿針扎紫薇還要痛。

她沒有放棄,2017年全國游泳冠軍賽,劉湘奪女子50米自由泳冠軍。這次她給自己蒸了饅頭還蒸回了一口氣。

其實在這屆世錦賽上,劉湘依舊是帶傷出戰:“有傷病已經是事實了,改變不了就接受。”就這樣,傷病被她硬生生的抗了下來。

每一個榮譽的背後,都是滿身的創傷和疼痛。

有一種虐叫:痛並快樂著。

劉湘和體育的緣分,要從小時候說起。劉湘的爸媽都是籃球運動員,這樣的基因,讓劉湘在孃胎裡就受了丘比特一箭,這一箭把她和體育牢牢的串在了一起。

感情牢固到,每天下課別的小孩子都能去操場玩,可劉湘就得去訓練。

童年就過著和普通小孩不一樣的生活,這就為她接下來的人生做了伏筆。

一次比賽,媽媽出於嘗試的心理,給劉湘報了名。結果就是在那次廣州市天河區的比賽中,劉湘一舉拿下5項冠軍,那時的她還是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2015級學生。

所謂的成功,只不過是比別人多付出了那麼些時間和努力。

“如果你要選擇做一件事情,你就必須要堅持下來”,媽媽的話劉湘一直記在心裡。

但在這之前,外界並不太看好這個來自廣東的小姑娘,她脊柱先天性側彎,又有哮喘。據教練說,劉湘之前的身體條件並不太好,容易生病,力量也比較差。

這些否定並沒有成為劉湘的跘腳石,她不甘成為命運的服從者,她習慣了對命運說“不”。

在兩年的時間裡,劉湘通過自己的努力,一點點地克服和改變了自己先天上的不足。

替換高清大圖

這樣的改變,她也時常會感到疲憊和痛苦。

得虧當年丘比特射的那一箭,讓劉湘對體育的熱愛持續到了今天。

每天10小時的訓練,在年僅21歲的劉湘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21處傷病,這使得體質本就偏弱的她受到了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挑戰。

“傷病大家都有,要做的是忍耐這種痛,然後再繼續訓練”,劉湘面對傷病的心態,讓她有了不服輸的勇氣。

在訓練的進階階段,劉湘發現自己在肌肉爆發力上與歐美運動員存在差距,就在泳池訓練後再增加陸上力量訓練。

人生就像過山車,總是要經歷一些低谷。

劉湘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是當年咬牙堅持下來的。

在2013年全運會後,劉湘調整了一段時間,在接下來50米仰泳的比賽中僅排名第四,無緣亞運會:“那段時間是我的一個低谷,挺艱難的,也問過自己要不要堅持下來。”

每次在自我質疑的時候,劉湘心裡總有一個聲音,那就是不服輸。

劉湘回憶那段時間的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憋著勁、咬著牙、發狠地練。

於是在17年亞運會,劉湘站到了自己的頂峰。

除了世界冠軍的身份之外,劉湘和大多數女孩一樣,也會享受閒暇的時光。

劉湘喜歡旅遊,旅遊可以調節訓練的苦累,讓她感受生活的節奏。

寵物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陪伴,它們的陪伴給劉湘的生活消減了不少煩惱。

她熱愛生活,深得老天爺偏愛,給她打開一扇門不夠,還要再開一扇窗。

劉湘贏了比賽,還收穫了“泳壇新女神”的稱號,有顏值還要靠實力,這年代不多見了。

還別說,“泳壇新女神”的稱號不是隨便得來的,看了劉湘的照片,本姨就想向上天再借五百年,錯過了女大十八變,等個五百年總會變的吧!

但是在外人看來,顏值這樣的加分福利,對劉湘來說,卻不是最重要的。“我會更想要拿成績來證明自己,超過自己的顏值”,這才是她想說的。

有顏的仙女都走實力派了,吾等凡人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就像《霸王別姬》裡師傅說的那句:“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樓上的姨


吃力不討好的事就會沒有人去做。就拿奧運會來說,最近幾年申辦奧運會的國家都很少了。

更不要提比奧運會低多少個級別的奧運會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亞運會並不全球性的運動會,只是在亞洲動員。但是亞洲的經濟能力現在遠遠比不上歐洲和美洲,舉辦亞運會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很多亞洲的小國家是承受不了的。就拿今年的亞運會來說,知名度是有的,但是它是一開始並不是想在雅加達舉辦。由於越南財政困難,沒有錢興建運動員們的比賽場地,所以不得不交給印尼。到下一屆,也就是第19屆亞運會將會在中國杭州舉辦,當時杭州申辦時並沒有競爭對手,亞運會是越來越不能引起亞洲其他國家申辦的興趣了。

就拿奧運會來說,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近日本之後的下幾屆奧運會,並沒有多少競爭對手。國際體育委員會,對於此事也是非常無奈。奧運會和亞運會都是綜合的體育競技項目組合。申辦一次雖然可以帶來一定的知名度和經濟能力,但前提是有非常大的國力和財力才可以舉辦,並不是每個國家都可以的。
在舉辦之前,你就必須先耗費財力見到各個體育項目的訓練場地,而見到之後這些訓練場地並沒有別的多少價值,而還得把它拆掉,又是一筆投入。最近幾屆奧運會都還會增加項目,就會更耗費一些財力。亞運會也是如此,這些綜合性的奧運會,倒不如單項體育競技,更有價值一些。所以亞洲一些不發達的國家更願意舉辦一些單項體育競技。


家鄉足球


奧運會都快沒人辦了,別說亞運會了!說亞運會成為雞肋都抬舉亞運會了,亞運會在競技水平和影響力上與奧運會相差巨大。今年8月將在印尼雅加達舉辦的第18屆夏季亞運會,本來應該在越南的河內舉行,但就是因為越南政府宣佈財政困難,沒有錢興建場館,所以不得不放棄,無奈之下改由印尼雅加達舉辦。而2022年的亞運會,杭州市是唯一的申辦城市,根本沒有競爭對手,由此可見,亞運會已經提不起亞洲國家多大承辦興趣了。

2014年,也就是在成功申辦成功第18屆亞洲運動會之後,越南總理阮晉勇宣佈,越南放棄該屆亞運會舉辦權。理由是越南財政吃緊,沒有足夠的資金修建場館,而且修建大批場館無利可圖,亞運會之後場館得不到利用,無法回收成本。在一項越南的民意調查中顯示,越南的八成民眾反對承辦亞運會,這讓越南最終放棄了亞運會。

越南放棄亞運會也不能不說是一個很有自知之明之舉,畢竟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相當耗費財力,特別是對於越南這樣並不富裕的國家,要興建大規模場館,包袱沉重。在2022年亞運會的申請中,杭州市成為唯一申辦城市。中國雖然成為亞運接盤俠,但杭州市畢竟是中國的大城市,各種基礎設施雄厚,舉辦亞運會沒有什麼問題,基本不用重複投資。不過2022年中國當了亞運接盤俠,那未來的亞運會呢,會不會因為沒有人願意舉辦而停辦呢,這也不是沒有可能。

舉辦起來牽扯麵太廣的綜合性運動會目前陷入困境,反倒是是像足球、籃球這樣的單項大賽越來越火,未來包括奧運會這樣的綜合性運動會有可能會走到盡頭。


健體強軍


世界性的奧運會申辦的熱情都在走低,何況區域性的亞運會呢!正在進行的印尼亞運會,之前應為越南亞運會,由於越南政府財政拮据,放棄了,印尼是“接盤俠”。那亞運會為啥成為雞肋呢?



綜合性賽事場館建設耗費巨大。與其把打把銀子花在亞運,不如花在民生。亞運賽事40個大項,每個項目需要建設相應場館,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在人們更注重生活品質時,花費大量錢建設場館,無形中對社會福利造成影響,也就難怪有的國家民眾會反對,如越南八成民眾反對承辦亞運會,大型綜合性賽事遇冷就不難理解了。

亞運會結束後,由於承辦國建設大量場館無法得到有效利用,會造成設備設施閒置,甚至荒廢,資源浪費嚴重,看看里約荒廢的場館,那還有人有熱情去申辦呢!



金牌至上觀念淡化,追求健康生活品質。

在國內全運會上,已經取消獎牌設置,體育的本質不再是去拿多少金銀銅牌,更多的是引導國民增強體質,提升國民健康指數。相應的,國內參加亞運會,更多的是作為奧運前哨戰,來練兵發現人才。

當然了,也有些國家有爭金奪銀的想法,但在中日韓三個巨無霸在,亞運絕大多數獎牌被三國分了。想拿牌,又沒那個實力,一定程度也打消他國運動員積極性。

城市形象不需亞運證明,民眾熱情降低。

以前承辦亞運會,可以提升承辦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在信息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的形象已不需要辦運動會來證明,對於奧運、亞運的狂熱銳減了。

民眾對體育比賽關注度降低。早在四年前的仁川亞運會,就可以看到,很多體育場館觀眾稀稀拉拉,少的可憐,沒有民眾熱情參與的亞運,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再說了,如今各個單項都有世界性、洲際性比賽,自然分散了亞運關注度。



亞運如此遇冷,未來該何去何從?

越南的放棄,幸好印尼接手,才不至於讓亞運會無人願辦。而2022年亞運會,杭州是唯一申辦城市,杭州承辦,說明該城市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比較齊全,不需要再花巨資新建設施場館等,完全有能力承辦亞運會。

2022年之後呢?會不會因為沒人申辦而停辦呢?總不會讓中日韓三國來輪流承辦吧,那樣就失去了亞洲大聯歡的本意。亞運遇冷,其實,早在4年前的仁川亞運會就初見端倪,很多比賽場館,上座率很低,說明人們沒有多大興趣去看賽事。


小言球事


這一點早就能看出端倪了,4年前的仁川亞運會,賽場隨處可見大片空座。馬上要進行的2018年亞運會,也是在越南河內放棄舉辦權後,印尼雅加達作為唯一申辦城市接手的,亞運會的沒落,顯而易見。

咱們來說說原因。

亞運會的衰落,首先是賽事之間的競爭激烈了,1951年首屆亞運會舉辦時,所有項目還都沒有“亞洲錦標賽”這麼一說,但現在,每個單項時隔兩年都有自己單項亞錦賽,亞運會和亞錦賽就重複了,而且很多項目的亞錦賽,還是奧運會或者世錦賽的預選賽,重要性要高過亞運會,所以很多項目往往會派出一隊打亞錦賽,二隊打亞運會,而作為體育迷,當然喜歡水平高的比賽。

第二點,大國、大城市不願意玩了,舉個例子,最開始的時候,如果是東亞三國辦亞運會,會由東京、漢城(首爾)和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來,但現在,這些大城市如果想辦運動會,肯定也是辦奧運會,亞運會人家根本瞧不上,所以近年來的亞運會,一直是廣島、釜山和仁川這些小城市舉辦。

如果是小城市辦,那就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儘管亞運會的水平、商業價值遠不及奧運會,但賽事規模卻不小,上屆仁川亞運會有36大項439小項,比倫敦奧運會26大項302小項還要多,可因為是小城市,比賽規模一大,難免出現各種紕漏。

第三點,沒有懸念,1986年漢城亞運會,中國最後一天才以1枚金牌的優勢力壓韓國登頂,很刺激,但自從中國在1990年亞運會上狂攬半數以上金牌之後,亞運會金牌榜就失去了懸念,中國第一、韓國第二、日本第三,連續四屆都是這樣的排名。沒有懸念,當然激不起大家的興趣。

各種因素之下,亞運會成為了“雞肋”,也就不足為奇了。


閒話籃球


作為近幾年一直在浙江杭州工作,自然知道杭州籌備亞運會,但是平常同外省的其他人以及自己的親朋好友的交流情況來看,馬上要召開的杭州亞運會似乎知名度不是很高,甚至很多人壓根兒就不知道今年要舉辦亞運會,而四年後的亞運會,更不知道會在咱們自己的國家舉辦。

其實出現這樣的結果也不算意外,在經歷了幾十年商業運作和開發的情況下,亞運會的商業以及各方面價值已經越來越小,甚至他的投資空間也越來越低。



在早期尤其是在幾十年前信息度不高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在國際上彰顯本國國家的氣質與面貌,也是很多國家在外交和國際層面需要做的一項重大工作,在這一過程中舉辦國際賽事,也成為了國家彰顯國際面貌的重要方法之一。

舉辦國際體育賽事,就意味著全世界的目光和媒介都會集中在這個舉辦國的頭上,舉辦國自然可以通過舉辦這項國際賽事來展現自己的國家實力,比賽投資越大規格越高,越能展現舉辦國的強大經濟能力和硬實力,所以在早期舉辦國際比賽是很多國家重點搶奪的目標。

但現如今已經進入信息化社會,很多世界大國已經不需要借用體育平臺來傳播自己,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完全可以通過更多的低耗費的媒介來讓外界瞭解自己,在這樣的背景下耗費巨資去舉辦一臺國際比賽,從性價比方面來看已然不高,而且也隨著國際比賽的過度開發,即便本國市場對國際比賽的熱度也越來越低,例如中國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之前還未舉辦過國際綜合大賽,因此國民熱度很高,但隨著亞運會和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成功,本國市場對國際比賽的熱度和關注度也在逐年下降,對能否繼續舉辦國際比賽的興趣自然也是越來越低。

如果說例如奧運會世界盃這種頂級國際大賽目前還能具備很大的市場之外,像亞運會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國際大賽,亞洲區域國家對此的敏感度已經不多了,說亞運會高不成低不就,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競爭力太低,除了東亞幾個國家外,西亞南亞等國家除了足球等少數運動還具備一定優勢之外,對於其他體育項目的建設長期以來興趣度都不是很大,因此競爭能力有限,最近幾十年亞運會幾乎就成了東亞幾個體育國家的名次爭奪戰,加上東亞幾個國家連續過度開發和舉辦亞運會,國內觀眾的關注度也是越來越低,早年舉辦亞運會是為了彰顯國家形象,而現在舉辦亞運會完全成了國內個別城市為了發展自己而向政府要錢的藉口。


遼寧資深球迷


為什麼說亞運會已漸成雞肋?因為需要辦運動會來提升城市影響力的時代差不多就算過去了,大家都開始理性了。近幾屆奧運的申辦真的投入的就那麼一兩個國家,亞運和國內的全運會已經不斷有國家或者省份退出了,就差是指定了,2022亞運會,杭州就是唯一申辦城市,2018年亞運,越南本已申辦成功,後來又放棄舉辦權,2021年全運會也是陝西唯一申辦省份(其實就是上級指定)。

大家都變的理性,除了像卡塔爾那種不把錢當錢看的地方。為什麼?投入產出不成比例。論硬件,國內起碼30個以上的城市有具備舉辦亞運會的基礎硬件,就算新建,也完全建得起。

論影響力,體育市場化加上國家已經逐步富強的今天,人們更多關注的是比賽本身,比賽內容,比賽的精彩程度,而非一塊金牌往臉上塗粉,而且全運會也取消了金牌榜。別說全運會了,就算亞運會,對於我國很多項目來說,都只是年輕運動員鍛鍊的平臺,早就沒了90年北京第一次舉辦亞運的舉世矚目。

京滬這些經濟、體育發達的地方,關注的是承辦奧運、世界盃、F1、NBA、世俱杯、要把中網、上海大師賽打造成僅次於四大滿貫的賽事,這些才是體育界關注的焦點。

所以對於杭州舉辦亞運會,不是有沒有能力舉辦的問題,而是城市花重金辦一個近乎雞肋的比賽,值不值的問題。花錢能不能賺到吆喝的問題。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沙漏遺愛


1980年代中國體育是憑藉亞運會在國際賽場上嶄露頭角的,1986年的亞運會中國代表團以一枚金牌的優勢力壓當時的南朝鮮,成為了亞洲第一。1990年中國北京主辦了第11屆亞運會,當時的中國代表團以創記錄的金牌數繼續蟬聯亞洲老大,從而奠定了當時的是亞洲體育大國的地位。

之後的中國代表團便不再把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在亞運會上,奧運才是他們展示自己實力的舞臺。對於國家和運動員來說,奧運會是頭等大事,對於各省代表團和運動健兒來說,全會是他們撈取成績和政績的關鍵所在。全運會的時間在奧運會後的第一年,運動員們的競技狀態還可以在那一年得以延續。所以通常來說,全運會的運動成績還是很高的。

而亞運會舉辦的時間是在奧運會之後的前兩年和後兩年。這段時間充其量只能算是運動員們對奧運會的備戰。所以在這段時間裡,女人們不會讓自己的競技高峰出現。

還有一點就是中國隊在亞洲體壇已經沒有對手,他們在亞運會上獲取多少枚金牌,已經沒有意義。所以對於中國代表團來說,亞運會就是一個練兵的場所。而對於那些亞洲二流體育強國來說,亞運會是它們爭奪榮譽的最好機會。


鄉下人看球


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國人對於綜合性運動會不再有新鮮感,就好比再動人的音樂也抵不過循環播放。其次,不僅僅是亞運會,就連過往一向舉國關注的奧運會,也不再是國人必須要看的電視節目。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人們娛樂方式的多樣化。體育賽事帶給人的激情和歡愉,在現代生活中可以通過無數種形式被人們攝取。

和平年代,體育成為了沒有硝煙的戰爭,對於30年前剛剛從睡夢中甦醒的東方巨龍來說,更是這樣。亞運會、奧運會等綜合性大賽在許多年前給國人精神上療慰,當一面五星紅旗被升起,隨風飄揚時,許多人內心民族自豪感爆棚。那時,中國需要在國際舞臺上證明自己的存在,不僅僅只是在政治和經濟上。綜合性運動會就如一場愛國主義運動,金牌被政治化了。30年內,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在政治舞臺上的話語權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人對於體育的態度,從以前的觀賽者漸漸轉換成為參與者,健身房、夜跑、足籃球,全民健身正在華夏大地如火如荼的開展。“亞運會已漸成雞肋”,從側面也說明中國這個國家正在發展向前。


灌籃雜誌


亞運會也好,奧運會也好,這種大雜燴的party走向沒落是必然的,俗話說無利不起早,最近幾屆奧運會已無任何經濟利益,亞運會也是如此,潛在的商業利益也變得可有可無,殘存的也僅剩下個政治利益,對很多與世無爭的小國來說,想用一場全民“嗨皮”提升國際影響力也是得不償失,其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靠這種精神鴉片短期內造成的國民狂熱在結束之後往往會是更大的失落和無奈。所以,這種體育party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拋棄。

還有一個大家關心卻又張不開口的的問題是,國際奧委會的貪婪和腐敗也是導致很多國家敬而遠之的原因,每屆奧運會的廣告、冠名、電視轉播、服裝等收入奧委會拿走超過80%,對於投入很少的奧委會來講,奧運會成了收穫最大的一方,而他們所付出的僅僅是給你一次承辦的機會,當然,奧委會的影響力無疑是很大的,但當各國越來越務實的態度下,這一點無疑也成為了眾人口中的杯葛之一。

奧委會咋呼了很久的改革也是一直停留在嘴上,巨大的利益讓他們很難做出實質性的改革,這一點上世界盃比奧委會就厚道多了,不僅每個參賽隊伍會獲得一筆不菲的獎金,哪怕是僅僅參加過預賽的國家也少不了一杯羹,對非洲這樣的窮國每年還會有一定的資金支援,相比之下,奧運會則完全是無本生意,並且獲得巨利後還一毛不拔。

估計再下去幾屆,奧運會、亞運會會不會真的無人問津還真的不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