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電商2019:三家巨頭佔據主導地位,銷售額邁過千億門檻

根據阿里健康、京東健康以及初入醫藥電商的拼多多以及公佈的數據,再加上康愛多、健客、1藥網等垂直醫藥電商公佈的階段性數據來看,2019年全網醫藥電商超過千億銷售額已成定局。

2019年醫藥電商市場格局

醫藥電商2019:三家巨頭佔據主導地位,銷售額邁過千億門檻

2019年業內普遍認為,互聯網從醫到藥和從藥到醫開始融合。即以前以在線診療服務為主的互聯網醫療業務開始逐步向在線購藥的醫藥電商業務延展,而以在線購藥為主的醫藥電商業務也開始逐漸向在線診療服務業務延展。

儘管目前從事兩種業務的公司都在向彼此延伸,不過到目前為止市場現狀依然能夠根據主營業務的性質劃出醫藥電商公司和互聯網醫療公司,面向C端的醫藥電商公司又分為平臺型B2C企業、自營型B2C企業以及O2O企業,可以據此來劃分醫藥電商市場的格局劃分。


醫藥電商2019:三家巨頭佔據主導地位,銷售額邁過千億門檻

不同類型企業代表以及2019年的預計市場規模

平臺B2C企業:以天貓醫藥館、京東醫藥館和拼多多三家為主 ,其中天貓醫藥館的運營所有方是阿里健康,按照阿里健康平臺2018年年報與半年報銷售額數據等比例放大單阿里健康平臺2019年銷售額估計要達到880億左右。

阿里健康的業態也不盡是在線的B2C醫藥電商交易平臺,其自營阿里健康大藥房、消費醫療業務、互聯網醫療業務、智慧醫療業務也開展的如火如荼。 迄今阿里健康已經在陝西、海南取得了多塊互聯網醫院牌照,其還成為浙江省互聯網醫院的實際運營方,為浙江省全省建設300多家互聯網醫院。

2019年成立的京東健康公司,分為醫藥電商、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和智慧醫療四大板塊,與阿里健康的四大板塊基本意義對應。

迅速從下沉市場崛起的拼多多已經威脅到京東在電商市場上的地位,其從2018年底也開始了在醫藥電商領域的佈局。 迄今拼多多主要在非處方藥、醫療器械、醫療保健等品類進行佈局經營,憑藉其巨大的流量優勢以及獨特的拼單模式,2019年的銷售額已經超過100億。 目前作為後來者的拼多多也已經意識到了處方藥電商的戰略重要性併成立了專門的隊伍來開拓互聯網醫院及互聯網醫療業務。

自營為主的B2C垂直醫藥電商公司:根據1藥網發佈的三季度財報,其銷售額單季度破已達到11.1億元,而其中主要的增長貢獻來自於其給單體藥店、單體診所等為主的渠道提供商品供給的B2B業務,達到9.09億人民幣,以此倒算其B2C業務三季度收入在2億人民幣左右,全年和往年持平維持在8億元左右規模。 根據1藥網歷年B2C以及B2B兩塊主營業務收入的情況來看,總體來看1藥網的重心向B2B業務的傾斜趨勢非常的明顯。

醫藥電商2019:三家巨頭佔據主導地位,銷售額邁過千億門檻

1藥網營收情況

其他幾家垂直電商公司中除了1藥網外,還有電商公司如康愛多也選擇了向B2B業務拓展,康愛多E+藥房業務聚焦為中小連鎖/單體藥店提供供應鏈服務,2018年其營收的20%已然來自於B2B服務。 近年來互聯網流量日趨昂貴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這兩家平臺都選擇了發力B2B業務。 而創始人百度背景的健客網持續聚焦發力C端、依託了全國民營商業龍頭九州通的好藥師聚焦發力C端,由此看來創新公司的戰略選擇莫不與其資源背景息息相關。

從互聯網醫療向醫藥電商延伸的公司:典型代表是平安好醫生、好大夫和微醫。平安好醫生作為互聯網醫療的後起之秀從業務發展之初就同時並重互聯網醫療和醫藥電商,其半年報顯示其在線醫療收入達3.36億元,同比增長80.5%。 另外,平安好醫生的B2C電商收入半年報裡顯示也達到了7.14億元,同比增長60.9%。

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O2O模式:其與B2C醫藥電商的主要區別在於配送主要依託於用戶附近的藥店,配送的時間及時,如早期主打28分鐘送藥的叮噹快藥,近年雙十一發力O2O的阿里健康更最快做到5分鐘配送,平均白天20分鐘以內、夜間30分鐘以內配送。根據從業人士估計2019年O2O配送每日訂單量大約20萬單,全年預計規模在30億元。 線下知名連鎖老百姓大藥房的半年報裡也揭示了其通過與O2O平臺的合作半年內的訂單量超過了200萬單。 在阿里健康公佈的案例中,有些連鎖門店20%以上的收入已來自於O2O訂單,這個模式可謂醫藥電商與線下零售最好的結合模式。

綜上,中國醫藥電商市場的格局基本固定 ,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三大家佔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加起來的市場份額佔整體市場90%左右,剩餘10%的市場由各家垂直電商、互聯網醫療公司、O2O公司佔據,其中真正有影響力的是平安好醫生和美團,餓了麼屬於阿里巴巴旗下,在此不單列。

醫藥電商發展的三大驅動因素

醫藥電商2019:三家巨頭佔據主導地位,銷售額邁過千億門檻

2019年醫藥電商發展的首要驅動因素來源於消費者行為的改變。2014-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年均增長12.7%,遠高於8.2%的居民消費人均支出年均增速,醫療保健消費佔居民消費支出的比率也從2014年的7.2%提高到2018年的8.5%。

隨著網絡普及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越來越多的年輕網民步入疾病多發年紀、老年人口的上網趨勢也愈發明顯,兩相結合網絡購藥行為變得日益普遍,再疊加整體購藥需求市場不斷增加,醫藥電商發展的潛在市場規模正日益擴大。

第二大因素來源於醫改驅動下的院外處方流轉 ,2009年國務院發佈《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正式啟動醫改以來,推動公立醫院醫藥分開、藥品零加成等成為醫改主要話題,公立醫療機構逐漸失去將處方藥品銷售留在院內藥房的動力,零售藥店、醫藥電商等將成為流轉到院外的處方藥的主要承載陣地。這給整個醫藥零售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總的來說,我國醫藥電商的發展主要受驅動於消費者行為改變以及深化醫療改革的持續推動,2019年的市場行情表明瞭這種趨勢的延續。 2019年最火熱的帶量採購更像是電商行業行進過程中的水花,而互聯網醫院則為醫藥電商的規模化發展創造了條件。

2019年的新變化

醫藥電商2019:三家巨頭佔據主導地位,銷售額邁過千億門檻

2019年醫藥電商市場還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變化。

7月國藥控股的子公司國藥在線宣佈了與上海盒馬網絡科技的新零售合作,雙方藉助載體自動售藥機——“盒藥箱”,國藥在線提供藥品及藥事服務,盒馬負責物流配送,為門店周邊3公里的消費者提供半小時到家藥品配送上門服務,這也是盒馬鮮生多次傳出試點藥品品類後的正式動作。

醫藥電商2019:三家巨頭佔據主導地位,銷售額邁過千億門檻

此外,10月騰訊宣佈向醫藥零售市場飛速崛起的巨頭高濟醫療投資5億美元,佔股20%也是頗令人遐想的動作。 兩家從基因上就更近互聯網的公司結合在一起會給未來的醫藥電商市場帶來怎麼樣的變數值得期待。

12月,寧夏回族自治區郵政分公司宣佈中郵大藥房第一家門店解放街店正式開始營業,以醫藥物流配送、電子商務、零售連鎖為其主要經營領域。 消費者不僅可以在線下購買藥品,還能享受足不出戶等待藥品及時配送上門的服務。 物流巨頭中國郵政一向只是作為物流供應商參與到醫藥行業,如今支持O2O送藥上門,基於中國郵政的廣闊市場覆蓋範圍,相信這一舉動將會對於未來的醫藥電商市場帶來重大影響。

2020年消費者行為改變與院外處方兩大趨勢推動下的中國醫藥電商市場機會只會越來越大。 不過眼前的競爭是非常殘酷的,哪家醫藥電商能夠笑傲活到將來、活得更好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轉自億歐網,內容有改動)

醫藥電商2019:三家巨頭佔據主導地位,銷售額邁過千億門檻

西安三元產城顧問集團產業規劃研究中心,依託集團十多年來在業界以“產業改變城市”為使命、以“政府部門、園區管委會”為服務對象、以“招商落地、產業聚集”為核心能力所積累的豐富的產業規劃、產業招商、產業運營經驗,持續專注於產業諮詢的實戰性與產業發展規律研究,聚焦於細分產業的研究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