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看社區團購電商

2019,我看社區團購電商


LBS社區電商是不是偽命題?


社區電商到底可行嗎?

社區O2O:社區電商價值被高估?


你有貨源保證否?

顧客需求是否同質?

價格是否有競爭力?

連續、常態供應如何保障?


看到一數據,截止到2018年11月中旬,社區團購賽道共計披露融資事件21起,總計融資金額達20.4億元,共有超過30家投資機構入場。

社區團購是整合多個社區社群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日常所需商品、生活服務,由商家集中化管理運營的一種社區商業模式。用戶在線上平臺(通常為微信小程序)下單後,商家整合社區店訂單,以社區店或團長為單位進行供貨和配送,通過送貨上門或用戶自提來完成最後一公里配送。

社區電商的叫法很混亂,有人叫“社區團購”,有人叫“社區團購電商”,因為有“團購”兩字,讓不少人想起拼多多。

團購的價值是客戶裂變,缺乏社區客戶基礎,當然需要客戶裂變。線下門店有服務半徑,對客戶裂變沒有強烈需求。

比較好的叫法就是社區電商,核心是兩個關鍵詞:一是社區,圍繞社區半徑提供最便利的服務;二是電商,通過線上(社群、小程序)給消費者提供便利。一切圍繞社區進行。

社區電商是潮流,在我看來,主要有這幾點:

1,一小時內送貨上門方便,比京東順豐還快。

2,有人情味。線上論壇分享身邊事,線下組織活動面對面交流。

以後,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京東淘寶美團。

有句話叫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但是一個小區的人口是撐不起一個電商的,超市囤貨的種類規格必須非常多,這是不現實的。社區電商指的是城市電商。

你說,客戶是恆定的,需求是恆定,這沒錯。但是,你知道人和物的距離有多參差不齊嗎?我需要的香菸在10米在,我需要的快餐在500米外,我需要的酒店在4公里外,我需要的音樂會電影在10公里外,我需要的藍莓在30公里外…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整合這些需求是可以的,有能力實現,也有錢賺。

把一個城市看成一個國家。我們生活的地方就這麼大。

實體店的轉機到了,現在轉型還來得及。電商最潛在的競爭對手就是傳統商超。

還有,未來,第三行業佔比GDP七成。

未來,路邊攤都是很講究的…

分析一下市場前景:社區團購的未來市場規模是海量的,可以涉及到城市的每一個社區以及農村的每一個居民聚集點。粗略估算下來,假設一個小區月銷售額3-5萬,一個城市1000個小區,每年交易額4-6億,全國有上百個城市可複製,市場規模約在400-600億。

目前,社區團購的商品主力仍是水果,但生鮮品類這類高頻消費商品對社區團購已然造成衝擊。對社區團購來說,生鮮品類消費頻次極高,用戶粘性極強,這會對社區團購形成強利好形勢。

說社區團購的優勢,主要在三個方面:

一、從團購企業角度來說:

1.社區團購現金流好,可以已銷定採,零庫存,低消耗:上游賬期押款,下游提前預售收款,現金流好,靈活多變,方便運營。根據訂單銷量進行採購,真正實現零庫存,極大的降低了損耗。

2. 流量紅利、獲客成本低:相較於線上昂貴的流量成本,新渠道具有流量紅利,可利用熟人關係鏈降低獲客成本。

3. 運營模式輕,易於規模化複製:和重運營的開店、社區櫃、店+櫃模式相比,省去了開店模式的高租金/高人力成本。採取“極致單品+預售模式”,運作模式輕、訂單操作難度相對低,能夠迅速在全國落地。

4.人工成本、物流成本低:社區團購通過發動散落在各個社區裡的兼職寶媽,以社區合夥人的形式,不是付工資的僱傭形式,人力成本幾乎為0;社區團購由於一個開團預售,可以湊集起一個大的訂單再朝一個小區地址統一發貨,無形中降低物流成本,有明顯優勢。

更關鍵的一點是,社區團購符合資本對於倍數增長的期望。對於社區團購企業,如果採用“社區店+社群”的運營方式,能更容易通過加盟連鎖方式複製,開店的成本很低(集中體現在:更少的鋪貨、損耗成本,更低物業租金、很少的系統、加盟費很低)。所以,社區團購企業極易獲得資本的親睞。

二、從消費者角度來說:

1.無中間商,低成本,高性價比,好貨不貴

社區團購模式:商品源頭直採,去掉中間環節,降低物流費用和在途損耗,無門店租金,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順應消費趨勢,提供給消費這高性價比的產品,真正體驗到好貨不貴。

2.信任感強,高頻剛需,裂變式傳播,快速拓展

對於消費者來說,團長為社區內寶媽或便利店主,面對面方式有信任感。出現商品質量問題,可及時處理,售後有保證。

三、從團長角度來說:

1.團購的品類為高頻消費品,其中生鮮品類佔到40%以上,屬於日常剛性需求,可以帶來極高的復購率,進而為團長帶來豐厚的利潤。

2.團長基於微信工具(社群、社交、社區團購系統)的使用,則能更好、更快、更具效率地連接小區用戶、觸達用戶,以及與用戶互動,減少營銷成本。

對於消費者和團長來說,基於微信生態的社區團購小程序,進行運營、管理、參與社區團購的全過程,更加的安全可靠、便捷實用。

最後,是社區團購的核心點,也是難點:前期在於團長,後期在於供應鏈。

關於團長:是平臺前期市場起步與擴張的核心因素。對於平臺來說,團長方面有三個問題:一是人選:寶媽或便利店主是否能夠通過運營打開市場;二是團長在售前售後的全過程中,是否會對平臺造成正面或負面影響;三是團長掌握終端消費者群體,且是軟性綁定,一旦面臨競爭,是否會坐地起價、轉投他方?這對團長的人選形成了考驗。在此,社區團購系統嘗試性的給出瞭解決方案:

通過秒殺、特價等活動打造爆款單品幫助快速引流;基於微信生態的小程序商城實現從團長到系統的過渡,變相減輕終端用戶對團長端的綁定;分級佣金制,強化對團長的聯繫。

關於供應鏈:隨著資本入場、賽道加速,進入的門檻將越來越高,屆時市場上的主流玩家和頭部公司在團長的拓展和管控上將越來越趨同,很可能陷入補貼大戰。而真正導致競爭力分野的將是供應鏈能力,能否提供持續、穩定、優質的產品將成為制勝之道,這個階段也將是社區團購真正變成常態渠道還是資本套現離場剩下一地雞毛見分曉的時候。社區團購如果進入後半場,真正優秀的、做事業的公司留下來,認真打磨供應鏈體系,將對解決農產品標準化問題產生直接的推動,從而促進農產品電商發展。

小店重生


雜貨店是最早的商業形態。166年前,百貨商店掀起了零售革命,雜貨店一直是零售革命的對象。

社區電商與傳統門店結合,為小店賦能,讓小店的“人店合一”能夠打通三度空間,形成互聯網價值。這是小店重生。

傳統門店面積雖小,但社區電商可以讓它SKU極大豐富。這是小店做大店生意。

這一切,都因為小店既發揮了天然的便利性,也利用了互聯網賦能,重構了與消費者的關係。

社區電商的特別是“人店合一”,小門店,店長就是老闆,而且服務社區商圈,生活半徑與商業半徑重合,“熟人”也是“熟客”。

線下門店,店長與社區消費者有線下強關係,通過引入線上,可以實現社群強互動,消費者之間也可以通過小程序相互推介。

新零售不僅重構與消費者的關係,而且一定是打通三度空間,實現線下、社群和網絡空間三維空間互動關係,即“線下強關係,社群強交互,小程序強推介”。

三隻松鼠最近在推線下新零售的“聯盟店”,特別強調“人店合一”,即店長就是投資人。“人店合一”是最好的信任背書,事實也證明能帶來銷售的增長。“人店合一”帶來信任背書,信任半徑就是社區商圈。

只有“人店合一”才能真正打通三度空間。沒有“人店合一”,最多隻能打通二維空間。門店型的社區電商中,店長是樞紐節點,線下強關係是所有關係的基礎。考拉精選的實踐已經證明,選對店長是關鍵。

社區電商需要兩級信任背書:一是平臺與店長的信任;二是店長與消費者的信任。信任需要時間積累,考拉精選的兩級信任背書,平臺與店長的信任經過十年考驗,“人店合一”的門店與居民的信任背書也經過時間考驗。

社區電商與消費者的關係進化有三階段:第一階段,通過社群和小程序連接C端;第二階段,通過提供線上內容和生態,實現C端在線;第三階段,通過長期的C端在線,產生用戶黏性,實現“用戶私有化”,即用戶終生價值。目前,社區電商仍然處於第一階段,即連接C端。

供應鏈是“大坑”


貨的重構是新零售的重要一環。傳統門店多是小門店,面積有限,SKU有限,只能提供高頻商品,而且最高頻的生鮮還無法提供。高頻商品的價格透明度又比較高,這是一個難解的問題。

社區電商是平臺與門店結合,突破了門店面積限制。因為實行預售制,平臺和門店均無庫存。所以,只要是平臺供應鏈上的所有商品,都可以通過小程序下單。

這意味著,門店的SKU可以以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規模增長。用較小的門店,實現更豐富的SKU。無論高頻、中頻、低頻商品,都可以通過平臺銷售。

正因為門店可以很小,但SKU必須很豐富。所以,社區電商對供應鏈的要求極高,甚至有人說初期最大的障礙就是供應鏈。

有人說社區電商的門檻很低,那是沒有考慮供應鏈的複雜性。建立供應鏈不是資金能夠解決的問題,需要“跳過無數坑”才有深刻體會。

社區電商的想象空間


首先應該承認,社區電商剛開局,還處於快速迭代早期,未來走向何方,誰也無法準確預測。但是,按照現在流行的終局思維,一個商業模式是不是有價值,要看終局形態是什麼。所以,即便預測很難,還是要預測的。

第一,社區電商可能是新零售的最大賽道。目前露出水面的新零售,大致有以下幾種形態:

一是新物種零售。比如盒馬鮮生、永輝,它們主要覆蓋大都市的高密度社區;二是KA新零售,比如大潤發、步步高探索的新零售,目前的問題是存量改造難度大;三是創新型的零售形態,比如瑞幸咖啡等;四是互聯網激活傳統零售小店,比如社區電商。

上述新零售形態中,哪種規模最大?從門店數量和規模講,獨立門店無疑是最大的,但過去因為高度分散,所以也是最不起眼的。現在用互聯網平臺把獨立門店串起來,規模就會非常大。

第二,社區電商讓小店有更大的競爭優勢。小店的優勢是便利,缺點是場景、體驗和SKU少。社區電商解決了SKU問題,只要能夠解決場景和體驗問題,就可以與其他零售商業形態抗衡。比如,KA的優勢是品類豐富,但便利度不夠。現在社區電商既有便利性,又有產品豐富度,逼得KA新零售只有主打場景和體驗。

第三,社區電商間接解決了商業的級差地租問題。好地段生意好,但租金也高;差地段租金低,但生意也差。這就是桎梏商業的級差地盤問題,也是傳統商業無解的問題。社區電商解決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隻要連接C端,地段問題不那麼重要了;二是面積不那麼重要了。

第四,社區電商的終局。社區電商最後一定是多寡頭狀態,大平臺+區域分佈式服務。大平臺形成供應鏈優勢,區域服務形成本地優勢。

多寡頭格局,一定是資本催生的集中化。但是,這個過程需要時間,遠比拼多多三年的時間要長。初步判斷是三至五年,甚至更長。

第五,社區電商目前的短板是場景和體驗。三隻松鼠聯盟店雖然也是社區新零售,但因為是全新設計,儘管面積不超過100平方米,但場景和體驗感都很好。社區電商是“舊城改造”,場景和體驗需要時日,也需要投入。

2019,我無比看好社區電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